一种移动式无人机反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46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反制无人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无人机反制设备,包括货车,货车上设置有:车厢固定安装在货车上,且右侧开设有门孔,车厢的顶部依次开设有滑孔、盖孔、武装孔,反制机构一包括:两个立柱底部依次固定连接在车厢的内壁底部,且顶部依次固定贯穿至车厢的外壁顶部,并向上延伸,两个立柱上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数量有两个,并相互对称设置,两个滑槽的内壁军固定安装有直线电机,且直线电机的数量有两个,升降板固定安装在两个直线电机的动子端之间。通过驾驶货车使反制设备进行快速移动,雷达监控系统有效跟踪无人机目标,调节全向天线的高度,避免无人机丢失的隐患。患。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无人机反制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反制无人机
,具体为一种移动式无人机反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国家军事安全、民航安全以及一些需要保密的单位如监狱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随着上述安全问题的突出,反无人机技术也亟待发展。
[0003]目前的无人机反制设备,主要包括天线、干扰信号发生器等,在监测到无人机时进行信号干扰屏蔽。
[0004]但是大多数无人机反制设备采用的是固定式监测方式,一旦无人机高度过高、飞行距离渐远时,会产生信号丢失,跟踪失败的隐患,降低反制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无人机反制设备。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无人机反制设备,包括货车,所述货车上设置有:
[0009]车厢,固定安装在所述货车上,且右侧开设有门孔,所述车厢的顶部依次开设有滑孔、盖孔、武装孔;
[0010]反制机构一,包括:
[0011]两个立柱,底部依次固定连接在所述车厢的内壁底部,且顶部依次固定贯穿至所述车厢的外壁顶部,并向上延伸;
[0012]两个所述立柱上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数量有两个,并相互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滑槽的内壁军固定安装有直线电机,且直线电机的数量有两个;
[0013]升降板,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直线电机的动子端之间,并滑动连接在滑孔的内壁;
[0014]机箱,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板的底部,且内部设置有电机;
[0015]转轴,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且另一端活动贯穿至升降板的顶部外侧;
[0016]雷达监控系统,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的贯穿端上;
[0017]全向天线,数量有四个,且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四角。
[0018]优选的,两个所述直线电机的轨道上均固定安装有导轨钳制器。通过导轨钳制器锁紧直线电机轨道,避免动子端脱落。
[0019]优选的,所述车厢上设置有:
[0020]反制机构二,包括:
[0021]遮板,固定安装在所述货车的顶部;
[0022]两个连接板,依次固定安装在所述遮板的顶部左侧;
[0023]两个电推杆,各自的外杆左端分别通过插销一铰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上;
[0024]EMC脉冲发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遮板的顶部,并位于两个所述电推杆之间;
[0025]挡板,左侧依次设置有两个铰接块,两个所述铰接块分别通过插销二与两个所述电推杆的内杆右端铰接;
[0026]盖板,顶部右侧与所述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且底部左侧通过合页一铰接在所述盖孔的内壁。通过EMC脉冲发生器干扰无人机信号。
[0027]优选的,所述车厢内设置有:
[0028]反制机构三,包括:
[0029]工作台,固定安装在所述车厢内壁的底部左侧,且顶部依次开设有四个杆槽;
[0030]四个液压杆,分别固定安装在四个所述杆槽的内壁;
[0031]停机台,固定安装在四个所述液压杆的内杆顶端;
[0032]反制型无人机,设置在所述停机台的顶部。通过反制型无人机进行无人机对抗。
[0033]优选的,所述武装孔的内壁通过合页二铰接有武装盖。通过设置武装盖用于防御入侵无人机,确保人员安全。
[0034]优选的,所述车厢内壁的底部右侧固定安装有阶梯。通过阶梯攀爬至车厢顶部。
[0035]优选的,所述车厢的内壁正面固定安装有武装箱,且武装箱的内壁设置有高能激光武器。通过配置高能激光武器对入侵无人机进行有效打击。
[0036]优选的,所述车厢的内壁背面固定安装有显示器,所述门孔的内壁通过合页三铰接有双开门。通过打开双开门便于人员进出车厢。
[0037](三)有益效果
[00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无人机反制设备,具备以下
[0039]有益效果:
[0040]1、该一种移动式无人机反制设备,通过驾驶货车使反制设备进行快速移动,雷达监控系统有效跟踪无人机目标,调节全向天线的高度,避免无人机丢失的隐患。
[0041]2、该一种移动式无人机反制设备,通过配置的摄像头将监控画面实时显示在显示器上,并根据无人机状态确定发射EMC脉冲发生器,使无人机信号被干扰,进行信息阻断和有效拦截。
[0042]3、该一种移动式无人机反制设备,通过反制型无人机飞行对入侵无人机进行反制对抗,避免入侵无人机也拥有反侦查系统,从而造成反制设备被反干扰的问题。
[0043]4、该一种移动式无人机反制设备,通过从武装箱内取出高能激光武器,并攀爬至阶梯上打开武装盖,人工进行武装对入侵无人机进行直接打击,摧毁入侵无人机,防止入侵无人机配设武装系统的隐患。
附图说明
[004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45]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图;
[0046]图2为本专利技术车厢的剖面正视图;
[0047]图3为本专利技术顶视图;
[0048]图4为本专利技术反制机构三的剖面正视图;
[0049]图5为本专利技术车厢的后视图;
[0050]图6为本专利技术车厢的剖面后视图。
[0051]图中:1、货车;2、车厢;3、反制机构一;301、立柱;302、升降板;303、机箱;304、转轴;305、雷达监控系统;306、全向天线;4、反制机构二;401、遮板;402、连接板;403、电推杆;404、EMC脉冲发生器;405、挡板;406、盖板;5、反制机构三;501、工作台;502、液压杆;503、停机台;504、反制型无人机;6、武装盖;7、阶梯;8、武装箱;9、显示器;10、双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53]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5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无人机反制设备,包括货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货车(1)上设置有:车厢(2),固定安装在所述货车(1)上,且右侧开设有门孔,所述车厢(2)的顶部依次开设有滑孔、盖孔、武装孔;反制机构一(3),包括:两个立柱(301),底部依次固定连接在所述车厢(2)的内壁底部,且顶部依次固定贯穿至所述车厢(2)的外壁顶部,并向上延伸;两个所述立柱(301)上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数量有两个,并相互对称设置,两个所述滑槽的内壁军固定安装有直线电机,且直线电机的数量有两个;升降板(302),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直线电机的动子端之间,并滑动连接在滑孔的内壁;机箱(303),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板(302)的底部,且内部设置有电机;转轴(304),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且另一端活动贯穿至升降板(302)的顶部外侧;雷达监控系统(305),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304)的贯穿端上;全向天线(306),数量有四个,且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板(302)的顶部四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无人机反制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直线电机的轨道上均固定安装有导轨钳制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无人机反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2)上设置有:反制机构二(4),包括:遮板(401),固定安装在所述货车(1)的顶部;两个连接板(402),依次固定安装在所述遮板(401)的顶部左侧;两个电推杆(403),各自的外杆左端分别通过插销一铰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佳巧蔡晓刚吴谢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拓恒无人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