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射导航欺骗信号的无人机诱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567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发射导航欺骗信号的无人机诱捕方法,属于无人机诱捕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一、探测是否有目标进入保护空域;二、探测保护空域内的目标的位置信息以及视频信息;三、根据视频信息判断可疑目标是否为无人机目标;四、对无人机的飞行路径进行监控,对无人机飞行路径上的场景进行记录,对无人机与操作端之间的加密数据流量进行监测,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电磁干扰信号实现对无人机的诱捕拦截,实现了无人机的软杀伤诱捕拦截,为解除低慢小无人机造成的安全威胁提供了一种新的防卫手段,避免了使用传统的拦截网、激光器等硬杀伤拦截方式造成的二次伤害,能够快速安全地将民用消费级轻小型无人机诱骗降落至半径范围较小的回收区域内。内。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射导航欺骗信号的无人机诱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诱捕
,具体讲是一种发射导航欺骗信号的无人机诱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低空领域的逐步有序开放,全球消费级小型旋翼无人机迎来了蓬勃发展,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消费级轻小型无人机拥有量已经达到数百万架,并且每年有快速增长的趋势。轻小型无人机在诸多行业具有有益应用前景的同时,也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恶意使用,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世界各国针对这种无人机的监管政策法规和反制手段还远落后于无,在低慢小无人机领域,随着微系统技术及其制造工艺的日益提高,无人机系统中所需要的机电系统不断向小型化、微型化发展。目前世界各国除了运用雷达探测、导弹等传统防空武器对抗无人机外,还大力开展电子战、网络战、激光武器等无人机技术研究和装备的迅速开发。
[0003]现有的无人机诱捕方法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4]目前国内外针对无人机的遥控数据链的干扰主要以噪声干扰为主,通过阻断无人机的遥控数据链及GPS导航信号,使无人机返回或降落,尚无依据破解遥控数据链逆向重构无人机遥控信号实现夺取无人机的控制权实现无人机的诱捕或者依据GPS欺骗干扰实现无人机的诱捕的设备,现有无人机诱捕进行迫降时容易无法控制区域导致意外,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射导航欺骗信号的无人机诱捕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目前国内外针对无人机的遥控数据链的干扰主要以噪声干扰为主,通过阻断无人机的遥控数据链及GPS导航信号,使无人机返回或降落,尚无依据破解遥控数据链逆向重构无人机遥控信号实现夺取无人机的控制权实现无人机的诱捕或者依据GPS欺骗干扰实现无人机的诱捕的设备,现有无人机诱捕进行迫降时容易无法控制区域导致意外,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0007]一、探测是否有目标进入保护空域;
[0008]二、探测保护空域内的目标的位置信息以及视频信息;
[0009]三、根据视频信息判断可疑目标是否为无人机目标;
[0010]四、对无人机的飞行路径进行监控,对无人机飞行路径上的场景进行记录,对无人机与操作端之间的加密数据流量进行监测;
[0011]五、视频图像与下一帧间的像素变化越多,无人机每秒发送的数据就越多,加密数据流流量就越大,人工判断加密数据流流量与场景之间关系,并以此判断无人机的意图;
[0012]六、无人机意图判断完毕后,根据无人机意图是否需要对无人机进行诱导,若无需
要,则继续观察;若有需要,到步骤七;
[0013]七、诱骗目标无人机进入回收区域;
[0014]八、根据位置信息,控制诱捕干扰机向无人机目标发射电磁干扰信号。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以及步骤三中探测保护空域内的可疑目标的位置信息,根据可疑目标的位置信息,控制光电跟踪器对可疑目标进行视频拍摄,并根据拍摄的视频信息,判断可疑目标是否为无人机目标。
[00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加密数据流监测方式为使用无线电频率扫描仪指向无人机以截获其发出的WiFi信号,对其WiFi流量进行监测。
[00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七中回收区域为可安全迫降无人机的区域,属于防护区域内部。
[00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七中诱骗目标无人机进入回收区域的方法为向目标无人机发射卫星导航欺骗定位信号,目标无人机从当前位置沿欺骗定位点至返航点方向返航进入回收区域。
[0019]进一步的,所述欺骗定位点位于回收区域中心与目标无人机当前位置的直线连线上,所述步骤七中目标无人机接收到卫星导航欺骗定位信号后,基于低电量返航算法从当前位置沿欺骗定位点至返航点方向返航。
[002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八中电磁干扰信号包括遥控劫持干扰信号、遥控信号频段的噪声干扰信号、GPS欺骗干扰信号和GPS噪声干扰压制信号。
[0021]进一步的,当所述无人机目标有多个时,还包括:根据多个无人机目标的位置关系,按照每一个无人机目标的威胁程度计算出需要拦截的无人机目标的顺序,并控制所述诱捕干扰机按照顺序向各无人机目标发射电磁干扰信号。
[0022]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发射导航欺骗信号的无人机诱捕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0023]本专利技术利用电磁干扰信号实现对无人机的诱捕拦截,实现了无人机的软杀伤诱捕拦截,为解除低慢小无人机造成的安全威胁提供了一种新的防卫手段,避免了使用传统的拦截网、激光器等硬杀伤拦截方式造成的二次伤害,能够快速安全地将民用消费级轻小型无人机诱骗降落至半径范围较小的回收区域内,满足用户诱捕黑飞无人机的需求,同时满足迫降要求,控制迫降位置,避免安全事故,通过多种方式对无人机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覆盖性,以防发生无人机漏检现象,检测到无人机后,通过对其路径、拍摄场景以及加密数据流流量进行监测,以此判断无人机的意图,并根据意图进行处理;,对无人机无线电信号的特征进行全方位分析。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释:
[0025]图1为一种发射导航欺骗信号的无人机诱捕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1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本专利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发射导航欺骗信号的无人机诱捕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28]一、探测是否有目标进入保护空域;
[0029]二、探测保护空域内的目标的位置信息以及视频信息;
[0030]三、根据视频信息判断可疑目标是否为无人机目标;
[0031]四、对无人机的飞行路径进行监控,对无人机飞行路径上的场景进行记录,对无人机与操作端之间的加密数据流量进行监测;
[0032]五、视频图像与下一帧间的像素变化越多,无人机每秒发送的数据就越多,加密数据流流量就越大,人工判断加密数据流流量与场景之间关系,并以此判断无人机的意图;
[0033]六、无人机意图判断完毕后,根据无人机意图是否需要对无人机进行诱导,若无需要,则继续观察;若有需要,到步骤七;
[0034]七、诱骗目标无人机进入回收区域;
[0035]八、根据位置信息,控制诱捕干扰机向无人机目标发射电磁干扰信号。
[0036]步骤二以及步骤三中探测保护空域内的可疑目标的位置信息,根据可疑目标的位置信息,控制光电跟踪器对可疑目标进行视频拍摄,并根据拍摄的视频信息,判断可疑目标是否为无人机目标。
[0037]步骤四中加密数据流监测方式为使用无线电频率扫描仪指向无人机以截获其发出的Wi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射导航欺骗信号的无人机诱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探测是否有目标进入保护空域;(二)、探测保护空域内的目标的位置信息以及视频信息;(三)、根据视频信息判断可疑目标是否为无人机目标;(四)、对无人机的飞行路径进行监控,对无人机飞行路径上的场景进行记录,对无人机与操作端之间的加密数据流量进行监测;(五)、视频图像与下一帧间的像素变化越多,无人机每秒发送的数据就越多,加密数据流流量就越大,人工判断加密数据流流量与场景之间关系,并以此判断无人机的意图;(六)、无人机意图判断完毕后,根据无人机意图是否需要对无人机进行诱导,若无需要,则继续观察;若有需要,到步骤七;(七)、诱骗目标无人机进入回收区域;(八)、根据位置信息,控制诱捕干扰机向无人机目标发射电磁干扰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射导航欺骗信号的无人机诱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以及步骤(三)中探测保护空域内的可疑目标的位置信息,根据可疑目标的位置信息,控制光电跟踪器对可疑目标进行视频拍摄,并根据拍摄的视频信息,判断可疑目标是否为无人机目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射导航欺骗信号的无人机诱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加密数据流监测方式为使用无线电频率扫描仪指向无人机以截获其发出的WiFi信号,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伟姜博郄永学苏伟陈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广核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