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824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排烟管,用于对火电厂所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输送、除尘器,用于对高温烟气进行除尘、脱硫塔,用于对高温烟气进行脱硫、换热机构,利用高温烟气对待使用的燃料进行预热,所述排烟管的一端与所述除尘器的进气端相连接,所述除尘器的出气端与所述脱硫塔的进气端通过第一管道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换热机构,具有实现利用高温烟气对待使用的燃料进行预热的作用,通过利用高温烟气对待使用的燃料进行预热,不仅实现了资源利用,还避免了热量的流失,节约了成本,与此同时,通过对待使用的燃料进行预热,还会缩短待使用燃料的燃烧时间。使用燃料的燃烧时间。使用燃料的燃烧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
,具体为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火电厂是利用可燃物(例如煤)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工厂,它的基本生产过程是:燃料在燃烧时加热水生成蒸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而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但是现有的大多企业一般是将高温烟气经过一定程度的净化和冷却后排放到空气中,导致热能的大量损失,继而导致锅炉效率降低。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包括:
[0007]排烟管,用于对火电厂所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输送;
[0008]除尘器,用于对高温烟气进行除尘;
[0009]脱硫塔,用于对高温烟气进行脱硫;
[0010]换热机构,利用高温烟气对待使用的燃料进行预热;
[0011]所述排烟管的一端与所述除尘器的进气端相连接,所述除尘器的出气端与所述脱硫塔的进气端通过第一管道相连接,所述脱硫塔的出气端固定连接第二管道,且第二管道的一端通过三通接头固定连接两组其上设有电磁阀的第三管道,每组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均连接一组换热机构。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热机构包括:
[0013]支架;
[0014]用于输送高温烟气的进气组件,且进气组件安装在支架上;
[0015]利用进气组件所输送的高温烟气对燃料进行预热的加热组件,且加热组件安装在支架上;
[0016]用于对预热后的烟气进行输送的输送组件,且输送组件安装在支架上;
[0017]利用输送组件所输送的烟气使加热组件进行旋转的驱动组件,且驱动组件安装在支架上。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架包括:
[0019]底板;
[0020]侧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侧板。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进气组件包括:
[0022]方块,所述方块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部上,且方块的一端内壁固定安装第三管道;
[0023]流通槽,所述方块的内壁开设流通槽;
[0024]硬管,所述方块的顶端内壁固定安装若干硬管。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0026]外筒,所述外筒的底端内壁固定安装若干硬管,且外筒的顶端内壁固定安装进气管;
[0027]支撑板,所述外筒的两端内壁均固定安装支撑板;
[0028]其材质为黄铜的内筒,所述支撑板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内筒,且内筒的一端内壁固定安装连接板,所述内筒的另一端内壁可拆卸连接筒盖;
[0029]转轴,所述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侧板上,且转轴的一端固定安装连接板。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输送组件包括:
[0031]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侧板的顶端一侧上;
[0032]气泵,所述气泵固定安装在固定板的顶部上;
[0033]进气管,所述气泵的输入端固定安装进气管;
[0034]出气管,所述气泵的输出端固定安装出气管。
[003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0036]密封盒,所述密封盒固定安装在侧板的一侧上,且密封盒的顶端内壁固定安装出气管;
[0037]位于密封盒内腔的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的内壁固定安装转轴;
[0038]旋转板,所述旋转块的外表面固定安装若干旋转板,且一组旋转板位于出气管的正下方;
[0039]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开设在密封盒的底端内壁上。
[004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筒盖为:
[0041]支撑块,所述内筒的一端内壁固定安装若干支撑块;
[0042]密封板,所述密封板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在支撑块上。
[004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筒盖为:
[0044]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插在内筒的一端内壁上,且接柱与内筒之间设有密封圈;
[0045]挡板,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挡板;
[0046]驱动块,所述驱动块固定安装在挡板上。
[0047]与现有技术相比:
[0048]1.通过设置换热机构,具有实现利用高温烟气对待使用的燃料进行预热的作用,通过利用高温烟气对待使用的燃料进行预热,不仅实现了资源利用,还避免了热量的流失,节约了成本,与此同时,通过对待使用的燃料进行预热,还会缩短待使用燃料的燃烧时间;
[0049]2.通过使加热组件进行旋转,具有实现使燃料在内筒中进行翻滚的作用,通过使燃料在内筒中进行翻滚,具有使燃料均匀受热的作用,从而会提高燃料的预热效果;
[0050]3.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具有实现利用流动的烟气使加热组件进行旋转的作用,通过利用流动的烟气使加热组件进行旋转,具有降低成本的投入;
[0051]4.通过设置输送组件,具有避免预热后的烟气在外筒和内筒之间进行停留,通过避免预热后的烟气在外筒和内筒之间进行停留,从而会避免高温烟气的热量被预热后的烟气吸收,造成热量流失;
[0052]5.通过设置两组换热机构,具有使两组换热机构进行交替工作的作用,通过使两组换热机构进行交替工作,具有避免出现暂停对高温烟气进行输送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53]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005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换热机构正视示意图;
[0055]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56]图4为本专利技术加热组件局部结构侧视示意图;
[0057]图5为本专利技术驱动组件侧视示意图;
[005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换热机构正视示意图。
[0059]图中:排烟管10、除尘器20、第一管道30、脱硫塔40、第二管道50、第三管道60、换热机构70、支架71、底板711、侧板712、进气组件72、方块721、流通槽722、硬管723、加热组件73、外筒731、支撑板732、内筒733、转轴734、筒盖74、密封板741、支撑块742、连接柱746、挡板747、驱动块748、输送组件75、固定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烟管(10),用于对火电厂所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输送;除尘器(20),用于对高温烟气进行除尘;脱硫塔(40),用于对高温烟气进行脱硫;换热机构(70),利用高温烟气对待使用的燃料进行预热;其中,具体的:所述排烟管(10)的一端与所述除尘器(20)的进气端相连接,所述除尘器(20)的出气端与所述脱硫塔(40)的进气端通过第一管道(30)相连接,所述脱硫塔(40)的出气端固定连接第二管道(50),且第二管道(50)的一端通过三通接头固定连接两组其上设有电磁阀的第三管道(60),每组所述第三管道(60)的一端均连接一组换热机构(7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构(70)包括:支架(71);用于输送高温烟气的进气组件(72),且进气组件(72)安装在支架(71)上;利用进气组件(72)所输送的高温烟气对燃料进行预热的加热组件(73),且加热组件(73)安装在支架(71)上;用于对预热后的烟气进行输送的输送组件(75),且输送组件(75)安装在支架(71)上;利用输送组件(75)所输送的烟气使加热组件(73)进行旋转的驱动组件(76),且驱动组件(76)安装在支架(7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71)包括:底板(711);侧板(712),所述底板(711)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侧板(7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组件(72)包括:方块(721),所述方块(721)固定安装在底板(711)的顶部上,且方块(721)的一端内壁固定安装第三管道(60);流通槽(722),所述方块(721)的内壁开设流通槽(722);硬管(723),所述方块(721)的顶端内壁固定安装若干硬管(723)。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73)包括:外筒(731),所述外筒(731)的底端内壁固定安装若干硬管(723),且外筒(731)的顶端内壁固定安装进气管(753);支撑板(73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间百涛李博任晔赵景龙纪骁洋王日升张宇金贺徐坤陆宇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东方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