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生新专利>正文

等温电热辊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8003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等温电热辊筒,包括筒体(1)、两端盖(2)以及两端盖(2)上伸出的支撑轴端(3),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周面上沿轴向至少划分为两个端部加热控温区(5)和一个中部加热控温区(6);筒体(1)内对应于端部加热控温区(5)和中部加热控温区(6)设电加热器,这些电加热器连接对应的温控电路,由温控电路对端部加热控温区(5)和中部加热控温区(6)分别控温;并且,所述两端盖(2)为热绝缘端盖或/和两端盖(2)内面上垫设保温层(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分段温控及减少端部散热量两个角度,保证辊筒端部和中部等温,解决了辊筒加热作用面温度不均匀的问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用辊筒,具体涉及一种电热辊筒,该电热辊筒作为加热传动构件,主要应用于化工、纺织、印染、造纸及食品行业中的^u度、印染、压烫、定型、干燥、烘焙、熟化等工序的M设备中.
技术介绍
在化工、纺织、印染、造纸、食品行业中, 一些M设备如JJI机、印染 机、压烫机、定型机上均会用到辊筒。辊筒作为加热传动构件,在传输产品 (如布料)的过程中对产品进行接触性加热.目前,市场上加热辊筒普遍为夹套式辊筒结构,工作时在辊筒内腔中ii^ 加热介质(蒸汽或热油),加热介质从辊筒的一端进另一端出不断循环,对辊筒表面加热。这种现有以加热介质加热的辊筒存在以下缺陷a、经加热介质 导热,热损耗大,加热效率不高,能耗大;b、结构上需设计成夹套结构,结 构复杂,加工维修困难;c、使用安全性差,不环保,当用蒸汽作为加热介质 时,辊筒需设计成高压容器,加工要求高,有爆炸危险;当用热油作为加热 介质时,加热中热油又^tiL出难闻的气味,污染工作环境,且存在失火的 危险。如上所述目前M采用的夹套式辊筒具有不少缺陷,那为什么不直接采用 电热丝加热呢?据申请人了解最早也出现过电热辊筒,结构上包括筒体、两 端盖以及端盖上伸出的支撑轴端,筒体内沿轴向设置通长的电加热丝或电热 棒,电加热丝或电热棒连接温控电路,以电加热丝或电热棒对筒体的整个外 周面一同加热和控温,即筒体外周面上整个是一加热控温区。加热中,辊筒 的两端头暴露在外不断散热,造成了筒体外周面的中部温度高,而靠两端部 温度低,温度不均匀。而对于加热辊筒来说,筒体的外周面即是加热作用面, 使用时是通过它对产品加热的,因此加热作用面上各段的等温是至关重要的, 直接影响着辊筒所加热产品的质量。虽然明显电热辊筒具结构简单、制作方 便、成本低的优点,但是就因为它存在加热作用面温度不均匀这一缺陷,就 渐渐地被夹套式辊筒所替代。因此,本申请人经多年研究,尝试从克服"加 热作用面温度不均匀"这一技术难点着手,设计电热辊筒,使之重放光彩。
技术实现思路
题,提供一种全新的等温电热辊筒。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等温电热辊筒,包 括筒体、两端盖以及两端盖上伸出的支撑轴端;所述筒体的外周面上沿轴向 至少划分为两个端部加热控温区和一个中部加热控温区;筒体内对应于端部 加热控温区和中部加热控温区设电加热器,这些电加热器连接对应的温控电 路,由温控电路对端部加热控温区和中部加热控温区分别控温;并且,所述 两端盖为热绝缘端盖或/和两端盖内面上垫设保温层。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 上述方案中,所述筒体内电加热器的布置有多种方式,可以对端部加 热控温区和中部加热控温区各设置一个或多个电加热器,也可以设通长的一 电加热器对端部加热控温区和中部加热控温区均加热,然后对应端部加热控 温区再加i史端部^Hf尝电加热器。较佳具体如下a、所述电加热器由对应端部加热控温区设置的端部电加 热器和对应于中部加热控温区设置的中部电加热器组成,两端部电加热器连 接第一温控电路,该第一温控电路的温度传感器对应设置在端部加热控温区 中,中部电加热器连接第二温控电路,该第二温控电路的温度传感器对应设 置在中部加热控温区中;b、所述电加热器由贯穿筒体轴向的通长电加热器和 对应于两端部加热控温区设置的端部补偿电加热器组成;两端部补偿电加热 器连接第 一温控电路,该第一温控电路的温度传感器对应设置在端部加热控 温区中,通长电加热器连接第二温控电路,该第二温控电路的温度传感器对 应设置在中部加热控温区中。2、 上述方案中,所述保温层形状一^1与筒体截面形状相符,较佳可在 其外周向筒体内设折边,使之沿截面成为"匚"形,将端盖与筒体的接缝处覆盖,防止热量从接缝处散失.3、 上述方案中,当端盖为金属端盖时,为进一步提高辊筒端部的保温性, 还有一方案是在端盖与筒体的连##触面间隔设有保温垫。4、 上述方案中, 一般筒体的外周面的最外端处,工作时并不与待加工产 品接触,是无效的散热面,因此可在上述筒体外周面的两端上包设有保温團 保温。5、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加热器的数量上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一个时即可 沿筒体轴心线布置,多个时可以在筒体内围绕轴心线均布;较佳方案是所 述筒体内沿轴心线设置一支架,在该支架上固定上述电加热器,支架的两端经两端盖的中心孔伸出,端盖中心孔内壁与支架间填充有保温层,以此封堵 住中心孔与支架间的间隙,进一步提高端部的保温性.本技术的构思、设计原理是本技术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从 分段温控角度,将筒体外周面沿轴向上划分为端部加热控温区和中部加热控 温区,由温控电路对端部加热控温区和中部加热控温区分别控温;工作时, 端部加热控温区和中部加热控温区的"&定温度相同,然后端部电加热器和中 部电加热器一同加热,因辊筒端部散热量大端部电加热器就需要发出更多的 热量来补偿散热量,由温控电路来保证端部加热控温区和中部加热控温区均 达到设定温度,即等温;另一方面,采用热绝缘端盖或/和在端盖内侧i殳保温 层,从减少端部散热量角度出发,使辊筒外周面端部可与中部一起升温,并 减少能耗。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M目比具有下列优点1、 由于本技术的特殊结构,从分段温控及减少端部散热量两个角度, 保证辊筒端部和中部等温,解决了辊筒加热作用面温度不均匀的问题。2、 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及维修方便.3、 由于本技术端盖内侧设保温层,减少了无效地端部散热量,降低 了能耗。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温控电路示意图; 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筒体;2、端盖;3、支撑轴端;4、保温层;5、端部加 热控温区;6、中部加热控温区;7、端部电加热器;8、中部电加热器;9、 折边;10、保温垫;11、保温團;12、支架;13、保温层;14、温度传感器; 15、温座^传感器;16、通长电加热器;17、端部4M尝电加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所示, 一种等温电热辊筒,包括筒体1、两端盖2 以及两端盖2上伸出的支撑轴端3;所述筒体l的外周面上沿轴向划分为两个 端部加热控温区5和一个中部加热控温区6;筒体1内对应于端部加热控温区 5设端部电加热器7,对应于中部加热控温区6设中部电加热器8;所述端部 电加热器7连接笫一温控电路,而中部电加热器8连接笫二温控电路,由温控电路对端部加热控温区5和中部加热控温区6分别控温。具体,所述筒体1 内沿轴心线设置一支架12,在该支架12上固定上述两个端部电加热器7和一 个中部电加热器8,支架12的两端经两端盖2的中心孔伸出,端部电加热器 7和中部电加热器8导线也即可从中心孔中引出.参见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温控电路由第一温控电路部分和第二温控电路 组成,第一温控电路由温控仪IC1、第一温度传感器14、接触器KMi组成, 第一温度传感器14务沐为一热电偶,它连接在温控仪IC1的温度信号输入端 上,温控仪ICl的信号输出端M触器KMi,再由接触器Kmi的触点控制并 联(或串联)的两个端部电加热器7的通断电;笫二温控部分由温控仪IC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温电热辊筒,包括筒体(1)、两端盖(2)以及两端盖(2)上伸出的支撑轴端(3),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周面上沿轴向至少划分为两个端部加热控温区(5)和一个中部加热控温区(6);筒体(1)内对应于端部加热控温区(5)和中部加热控温区(6)设电加热器,这些电加热器连接对应的温控电路,由温控电路对端部加热控温区(5)和中部加热控温区(6)分别控温;并且,所述两端盖(2)为热绝缘端盖或/和两端盖(2)内面上垫设保温层(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生新
申请(专利权)人:黄生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