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799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料装置,包括反应筒,用于容纳物料;搅拌组件,设置在反应筒内,搅拌组件的至少部分在反应筒内可移动地设置,以搅拌物料;供气组件,供气组件包括与反应筒连通的进气通道,以向反应筒内供入与物料反应的气体;导流部件,设置在反应筒内,导流部件由反应筒的内壁面上朝向反应筒的中部延伸,导流部件上设置有用于供气体通过的导流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纳米碳氢燃料附氢效能较低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碳氢生产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纳米碳氢燃料是通过对原料煤进行前置处理与精细化、纳米化及附氢赋能处理后,制备的一种基本颗粒粒度为纳米级,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表面活性的煤基流体燃料,其形态类似于水煤浆,是新型、高效、清洁的环保燃料,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等特点。
[0003]纳米碳氢燃料制备工艺流程中,原料煤经过初破碎及纳米化粉碎等工艺后,进入附氢工艺流程,纳米碳氢燃料颗粒度小,表面活性高,与普通水煤浆相比,在同等工况下具有更高的热值,附氢赋能是纳米碳氢燃料热值提升的关键原因之一,经附氢赋能后才能最终成为纳米碳氢燃料成品。
[0004]氢气由制备机制备并存在氢气存储罐中,如果将氢气直接通入微纳米煤粉浆体,由于原始压力较大,氢气通入速度较快,大量氢气以气柱的形式快速通过浆体,时间较短,接触面积较小,氢气与微纳米浆体无法充分完成吸附反应,附氢效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纳米碳氢燃料附氢效能较低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料装置,包括:反应筒,用于容纳物料;搅拌组件,设置在反应筒内,搅拌组件的至少部分在反应筒内可移动地设置,以搅拌物料;供气组件,供气组件包括与反应筒连通的进气通道,以向反应筒内供入与物料反应的气体;导流部件,设置在反应筒内,导流部件由反应筒的内壁面上朝向反应筒的中部延伸,导流部件上设置有用于供气体通过的导流通道。
[0007]进一步地,供气组件还包括:调压部件,设置在进气通道上,通过调压部件调节进气通道内气体的压力;调压部件为调压阀。
[0008]进一步地,供气组件还包括:分散部件,设置在反应筒的内底面上,分散部件内具有缓冲腔,缓冲腔分别与反应筒和进气通道连通,缓冲腔的气体流通截面的截面积大于进气通道的流通截面积。
[0009]进一步地,供气组件还包括:分隔板,设置在缓冲腔的气体出口处,分隔板上设置有多个气孔,多个气孔间隔均匀地设置,气孔分别与反应筒和缓冲腔连通。
[0010]进一步地,沿气体的流出方向,气孔的孔径逐渐减小。
[0011]进一步地,混料装置还包括:气体回收部件,设置在反应筒的上方并与反应筒连通,通过气体回收部件回收反应筒内的气体。
[0012]进一步地,导流部件上设置有通孔,导流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翻边,第一翻边环绕通孔设置;第二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翻边,第
二翻边环绕通孔设置,以在第一翻边、通孔和第二翻边之间构成导流通道。
[0013]进一步地,导流部件为多个,多个导流部件沿反应筒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相邻的两个导流部件中的导流通道交错设置。
[0014]进一步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绕自身轴线可转动地设置,搅拌轴沿反应筒的轴线方向延伸,导流部件环绕搅拌轴设置;搅拌叶片,设置在搅拌轴上,搅拌叶片为多个,多个搅拌叶片沿搅拌轴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搅拌叶片位于相邻的两个导流部件之间。
[0015]进一步地,搅拌组件还包括:驱动部件,设置在反应筒上,驱动部件与搅拌轴驱动连接,通过驱动部件驱动搅拌轴转动。
[0016]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混料装置包括反应筒、搅拌组件、供气组件和导流部件,反应筒用于容纳物料,搅拌组件设置在反应筒内,搅拌组件的至少部分在反应筒内可移动地设置,以搅拌物料,供气组件包括与反应筒连通的进气通道,以向反应筒内供入与物料反应的气体;导流部件设置在反应筒内,导流部件由反应筒的内壁面上朝向反应筒的中部延伸,导流部件上设置有用于供气体通过的导流通道。本申请以制备纳米碳氢燃料为例,将纳米碳氢颗粒放置在反应筒内,利用供气组件向反应筒内吹入氢气,使其与纳米碳氢颗粒反应,通过设置搅拌组件,使纳米碳氢颗粒处于流动状态,配合导流通道对氢气的导流作用,使氢气在反应筒内以预定的轨迹流动,以使氢气与纳米碳氢颗粒混合均匀,提高纳米碳氢颗粒的附氢能效。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料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0]1、反应筒;2、搅拌组件;20、搅拌轴;21、搅拌叶片;22、驱动部件;3、供气组件;30、进气通道;31、调压部件;32、分散部件;320、缓冲腔;33、分隔板;330、气孔;4、导流部件;40、导流通道;41、通孔;42、第一翻边;43、第二翻边;5、气体回收部件;51、吸取部件;52、回收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2]请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料装置,包括:反应筒1,用于容纳物料;搅拌组件2,设置在反应筒1内,搅拌组件2的至少部分在反应筒1内可移动地设置,以搅拌物料;供气组件3,供气组件3包括与反应筒1连通的进气通道30,以向反应筒1内供入与物料反应的气体;导流部件4,设置在反应筒1内,导流部件4由反应筒1的内壁面上朝向反应筒1的中部延伸,导流部件4上设置有用于供气体通过的导流通道40。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料装置,包括反应筒1、搅拌组件2、供气组件3和导流部件4,反应筒1用于容纳物料,搅拌组件2设置在反应筒1内,搅拌组件2的至少部分在反应筒1内可移动地设置,以搅拌物料,供气组件3包括与反应筒1连通的进气通道30,以向反应筒1内供
入与物料反应的气体;导流部件4设置在反应筒1内,导流部件4由反应筒1的内壁面上朝向反应筒1的中部延伸,导流部件4上设置有用于供气体通过的导流通道40。本申请以制备纳米碳氢燃料为例,将纳米碳氢颗粒放置在反应筒1内,利用供气组件3向反应筒1内吹入氢气,使其与纳米碳氢颗粒反应,通过设置搅拌组件2,使纳米碳氢颗粒处于流动状态,配合导流通道40对氢气的导流作用,使氢气在反应筒内以预定的轨迹流动,以使氢气与纳米碳氢颗粒混合均匀,提高纳米碳氢颗粒的附氢能效。
[0024]具体地,供气组件3还包括:调压部件31,设置在进气通道30上,通过调压部件31调节进气通道30内气体的压力;调压部件31为调压阀。通过调压阀,将氢气存储罐内压力较高的氢气降低到合适的压强状态,减缓氢气通入反应筒1内的速度。
[0025]进一步地,供气组件3还包括:分散部件32,设置在反应筒1的内底面上,分散部件32内具有缓冲腔320,缓冲腔320分别与反应筒1和进气通道30连通,缓冲腔320的气体流通截面的截面积大于进气通道30的流通截面积。这样设置利用缓冲腔320内存储一定的氢气量,使氢气自然流动至导流通道40内。
[00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筒(1),用于容纳物料;搅拌组件(2),设置在所述反应筒(1)内,所述搅拌组件(2)的至少部分在所述反应筒(1)内可移动地设置,以搅拌所述物料;供气组件(3),所述供气组件(3)包括与所述反应筒(1)连通的进气通道(30),以向所述反应筒(1)内供入与所述物料反应的气体;导流部件(4),设置在所述反应筒(1)内,所述导流部件(4)由所述反应筒(1)的内壁面上朝向所述反应筒(1)的中部延伸,所述导流部件(4)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气体通过的导流通道(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组件(3)还包括:调压部件(31),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30)上,通过所述调压部件(31)调节所述进气通道(30)内气体的压力;所述调压部件(31)为调压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组件(3)还包括:分散部件(32),设置在所述反应筒(1)的内底面上,所述分散部件(32)内具有缓冲腔(320),所述缓冲腔(320)分别与所述反应筒(1)和所述进气通道(30)连通,所述缓冲腔(320)的气体流通截面的截面积大于所述进气通道(30)的流通截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组件(3)还包括:分隔板(33),设置在所述缓冲腔(320)的气体出口处,所述分隔板(33)上设置有多个气孔(330),多个所述气孔(330)间隔均匀地设置,所述气孔(330)分别与所述反应筒(1)和所述缓冲腔(320)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气体的流出方向,所述气孔(330)的孔径逐渐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善周叶涛王思琦张志周永利董晖甄鹏李雪张乐李培石
申请(专利权)人:三易康养海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