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装置及反应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757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装置及反应器。该混合装置包括:上反应板;下反应板;出口;至少两个进口;进入流道和排出流道;反应模块,设置在上反应板与下反应板之间,反应模块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多个反应单元组,多个反应单元组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个反应单元组均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反应单元,反应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连接的混合反应流道以及混合缓冲区,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呈夹角,沿物料的流动方向,多个反应单元组中的第一个反应单元组与进入流道连通,多个反应单元组中的最后一个反应单元组与排出流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混合装置能够解决采用现有微反应器中物料混合不均匀、反应效率低的问题。反应效率低的问题。反应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装置及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反应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合装置及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医药、化工生产过程中,有机合成化学方法一般采用搅拌式间歇反应器。近年来,连续反应器成为了有机合成的一种新的方式。随着连续反应技术的发展,反应过程中对混合的效果要求越来越高。
[0003]在专利技术人所知的现有技术中,存在具有多个混合通道的微反应器,但是这些混合通道的方向单一、分支少,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料在该种微反应器中混合时,混合方向单一,混合次数少,容易出现混合不均匀、反应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装置及反应器,能够解决采用现有微反应器中物料混合不均匀、反应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合装置,包括:上反应板;下反应板,与上反应板叠置;出口,开设在上反应板和下反应板两者之一上;至少两个进口,开设在上反应板和下反应板两者之一上;进入流道和排出流道,设置在上反应板和下反应板之间,进入流道与进口连通,排出流道与出口连通;反应模块,设置在上反应板与下反应板之间,反应模块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多个反应单元组,多个反应单元组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个反应单元组均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反应单元,反应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连接的混合反应流道以及混合缓冲区,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呈夹角,沿物料的流动方向,多个反应单元组中的第一个反应单元组与进入流道连通,多个反应单元组中的最后一个反应单元组与排出流道连通。
[0006]进一步地,每个反应单元组中的反应单元的数量相同或不同。
[0007]进一步地,进入流道的形状为箭头形,进入流道包括至少两个预流道,每个预流道与一个进口连通。
[0008]进一步地,反应单元组还包括第一分流道和第一合流道,沿物料的流动方向,每个反应单元组的上游端设有与多个反应单元对应的多个第一分流道,每个反应单元组的下游端设有与多个反应单元对应的多个第一合流道,第一个反应单元组通过第一分流道与进入流道连通,最后一个反应单元组通过第一合流道与排出流道连通,相邻两个反应单元组中,前一个反应单元组的第一合流道与后一个反应单元组的第一分流道连通。
[0009]进一步地,反应单元组还包括第二合流道和第二分流道,沿物料的流动方向,同一个反应单元组中的第二分流道与该反应单元组的多个第一分流道均连通,同一个反应单元组中的第一合流道与该反应单元组的多个第二合流道均连通,第一个反应单元组通过第二分流道与进入流道连通,最后一个反应单元组通过第二合流道与排出流道连通,相邻的两个反应单元组中,前一个反应单元组的第二合流道与后一个反应单元组的第二分流道连
通。
[0010]进一步地,反应模块还包括多个连通流道,沿物料的流动方向,每两个相邻的反应单元组中,前一个反应单元组的第一合流道通过连通流道与后一个反应单元组的第一分流道连通。
[0011]进一步地,混合反应流道和混合缓冲区为多个,至少两个混合反应流道之间布置有一个混合缓冲区,或者,至少两个混合缓冲区之间布置有一个混合反应流道。
[0012]进一步地,混合反应流道为弯折流道,两个预流道之间的夹角为60
°
~120
°
;和/或,混合反应流道的深度大于第一分流道的深度、第一合流道的深度、第二合流道的深度和第二分流道的深度。
[0013]进一步地,上反应板的厚度为1mm~5mm,下反应板的厚度为1mm~5mm,预流道的宽度为0.1mm~10mm,反应单元的宽度为2mm~30mm。
[00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反应器,包括:上盖板、下盖板、第一换热流道、第二换热流道以及上述的混合装置,上盖板叠置在上反应板上方,下盖板叠置在下反应板下方,第一换热流道设置在上盖板与上反应板之间,第二换热流道设置在下反应板与下盖板之间。
[0015]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同的进口流入不同的物料,经过反应模块进行充分均匀的混合,将不同物料进行混合,混合反应流道和混合缓冲区形成反应单元,多个反应单元并联形成反应单元组,多个反应单元组又串联形成反应模块,物料进入反应模块中会进行多个方向、多次数的混合、分流以及再混合,提高混合的均匀性,增加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混合装置的实施例一的上反应板的仰视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混合装置的实施例一的下反应板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3示出了图1中的混合装置的进入流道的平面示意图;
[0020]图4示出了图1中的混合装置的最小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0021]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混合装置的实施例二的上反应板的仰视示意图;
[0022]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混合装置的实施例二的下反应板的俯视示意图;以及
[0023]图7示出了本技术的反应器的层叠示意图。
[00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1、上盖板;2、上反应板;3、下反应板;4、下盖板;10、进口;20、出口;30、反应单元组;31、反应单元;32、最小单元;40、进入流道;50、排出流道;101、预流道;102、对冲预混区;103、混合反应流道;104、混合缓冲区;105、第一分流道;106、连通流道;108、第一合流道;109、第二合流道;110、第二分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
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连续反应器中,混合装置为借助于特殊微加工技术,以固体基质制造的可用于进行化学反应的三维结构元件。混合装置通常含有小的通道尺寸和通道多样性,物料在这些通道中流动,并在这些通道中发生所要求的反应,根据不同的反应可以自由组合反应结构,得到满足需求的反应参数。
[0028]实施例一
[0029]根据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装置,包括:上反应板2;下反应板3,与上反应板2叠置;出口20,开设在上反应板2和下反应板3两者之一上;至少两个进口10,开设在上反应板2和下反应板3两者之一上;进入流道40和排出流道50,设置在上反应板2和下反应板3之间,进入流道40与进口10连通,排出流道50与出口20连通;反应模块,设置在上反应板2与下反应板3之间,反应模块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多个反应单元组30,多个反应单元组30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个反应单元组30均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反应单元31,反应单元31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连接的混合反应流道103以及混合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反应板(2);下反应板(3),与所述上反应板(2)叠置;出口(20),开设在所述上反应板(2)和所述下反应板(3)两者之一上;至少两个进口(10),开设在所述上反应板(2)和所述下反应板(3)两者之一上;进入流道(40)和排出流道(50),设置在所述上反应板(2)和所述下反应板(3)之间,所述进入流道(40)与所述进口(10)连通,所述排出流道(50)与所述出口(20)连通;反应模块,设置在所述上反应板(2)与所述下反应板(3)之间,所述反应模块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多个反应单元组(30),多个所述反应单元组(30)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个所述反应单元组(30)均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反应单元(31),所述反应单元(31)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连接的混合反应流道(103)以及混合缓冲区(104),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沿物料的流动方向,多个所述反应单元组(30)中的第一个反应单元组(30)与所述进入流道(40)连通,多个所述反应单元组(30)中的最后一个反应单元组(30)与所述排出流道(5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反应单元组(30)中的所述反应单元(31)的数量相同或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流道(40)的形状为箭头形,所述进入流道(40)包括至少两个预流道(101),每个所述预流道(101)与一个所述进口(10)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单元组(30)还包括第一分流道(105)和第一合流道(108),沿物料的流动方向,每个所述反应单元组(30)的上游端设有与多个所述反应单元(31)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分流道(105),每个所述反应单元组(30)的下游端设有与多个所述反应单元(31)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合流道(108),第一个所述反应单元组(30)通过所述第一分流道(105)与所述进入流道(40)连通,最后一个所述反应单元组(30)通过所述第一合流道(108)与所述排出流道(50)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反应单元组(30)中,前一个所述反应单元组(30)的第一合流道(108)与后一个所述反应单元组(30)的第一分流道(105)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单元组(30)还包括第二合流道(109)和第二分流道(110),沿物料的流动方向,同一个所述反应单元组(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浩洪亮陶建周洪如王睿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凯莱英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