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织物预处理液和织物的干热转移印花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0710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4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织物预处理液和织物的干热转移印花方法,涉及纺织印染技术领域。该织物预处理液用于含锦纶的混纺织物进行印花前的预处理;该织物预处理液包含聚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织物预处理液和织物的干热转移印花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纺织印染
,具体涉及一种织物预处理液和织物的干热转移印花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转移印花是将染料或涂料印在纸张或其它介质上,再经一定温度和压力将介质上的图案转移至织物的一种印花方法。干热转移印花方法是将干态下的织物与转移印花纸热压贴合,再经过汽蒸或高温完成染料的转移,最后水洗获得印花织物。转移印花纸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将增稠剂、改性剂以及其它化学试剂混合配制成转移底物,将其均匀涂在纸张表面上,再进行干燥、平整处理,最后获得干热转移印花纸。干热转移印花作为一种新型的转印技术,印花色泽鲜艳、灵活性高,可获得更高的印花清晰度,花型细腻逼真且层次立体感强,并且具有节能节水、生产方式清洁环保等优点,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0003]在转移印花过程中,由于不同纤维织物对不同染料的上染率和固色条件不同,特别是对混纺面料进行转移印花或/和采用不同染料墨水拼混进行转移印花时,往往存在印花后织物的色牢度和轮廓清晰度差等问题。
[0004]专利CN 108928148 A公开了一种酸性墨水转移印花膜及其转移印花的印花方法,此专利技术是将转印层涂于PP膜或PET膜上,再将打印了图案的转印膜与面料相贴,热转印后,剥离转印膜,最后将带有转印层的面料进行汽蒸。上述技术存在汽蒸时转印层与纤维之间没有较强的粘附力的弊端,更容易造成印花清晰度差,并且相较于纸张,印花后的PP膜或PET膜更不容易回收再利用,造成一定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织物预处理液和织物的干热转移印花方法,解决了目前含锦纶的混纺织物在进行干热转移印花时存在色牢度和轮廓清晰度差的问题。通过本申请提供的织物预处理液先对含锦纶的混纺织物进行预处理,再进行干热转移印花,可显著提高印花织物的色牢度和轮廓清晰度。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织物预处理液,所述织物预处理液用于含锦纶的混纺织物进行印花前的预处理;所述织物预处理液包含聚N

(2

氨基乙基)丙烯酰胺。
[0008]优选地,所述织物预处理液用于采用酸性染料对含锦纶的混纺织物进行干热转移印花前的预处理。
[0009]优选地,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织物预处理液包含5%

30%的聚N

(2

氨基乙基)丙烯酰胺,余量为水。
[0010]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织物的干热转移印花方法,所述干热转移印花方法包括:
[0011]在干热转移印花前,采用织物预处理液对织物进行浸轧处理;
[0012]所述织物为含锦纶的混纺织物;
[0013]所述织物预处理液为上述的织物预处理液。
[0014]优选地,所述织物为羊毛/锦纶混纺织物或蚕丝/锦纶混纺织物。
[0015]优选地,在进行浸轧处理时,轧车压力为0.1

0.4MPa;所述织物经过浸轧处理后,在80℃

100℃下预烘。
[0016]优选地,所述干热转移印花方法还包括:
[0017]将改性糊料涂于纸张表面,干燥后得到转移印花纸,然后将酸性染料墨水喷涂至所述转移印花纸的改性糊料侧;
[0018]将经过浸轧处理的织物与转移印花纸喷涂有酸性染料墨水的一侧进行贴合,再进行汽蒸,然后去除织物表面的转移印花纸,最后水洗和皂洗,得到印花织物。
[0019]优选地,所述织物与转移印花纸在80

120℃、1

5MPa条件下进行贴合;所述汽蒸的温度为100

105℃,汽蒸时间为5

20min。
[0020]优选地,所述改性糊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水性热熔胶0.1%

5%,水性增稠剂0.1%

15%,吸湿剂1%

8%,酸剂1%

8%,余量为水。
[0021]优选地,所述酸剂选自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中的至少一种;
[0022]所述水性热熔胶选自水溶性聚酯(ES

1)、高取代羟丙基纤维素(H

HPC)、热熔胶1645、热熔胶LW

290、热熔胶8010和热熔胶8818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3]所述水性增稠剂选自水性聚氨酯增稠剂、淀粉、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4]所述吸湿剂为丙三醇。
[0025]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26]本申请提供的含聚N

(2

氨基乙基)丙烯酰胺的织物预处理液,可提高羊毛/锦纶、蚕丝/锦纶等含锦纶的混纺织物采用酸性染料进行干热转移印花的色牢度和轮廓清晰度。聚N

(2

氨基乙基)丙烯酰胺含有酰胺基团,先采用其预处理织物时,其可与锦纶、羊毛、蚕丝等通过氢键结合,再进行干热转移印花时,聚N

(2

氨基乙基)丙烯酰胺上的部分阳离子氨基可与酸性染料离子键结合,且在汽蒸过程中,聚N

(2

氨基乙基)丙烯酰胺上的部分氨基又可与锦纶、羊毛、蚕丝等中的羧基以共价键结合,故聚N

(2

氨基乙基)丙烯酰胺增强了酸性染料与羊毛/锦纶、蚕丝/锦纶等含锦纶的混纺织物之间的结合和固着,并且聚N

(2

氨基乙基)丙烯酰胺可在织物表面成膜,能将染料中的水溶性基团封闭在织物内,从而可提高织物干热转移印花的色牢度和轮廓清晰度。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印花织物的超景深显微镜下的实物图;
[002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印花织物的超景深显微镜下的实物图;
[002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印花织物的超景深显微镜下的实物图;
[0030]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4提供的印花织物的超景深显微镜下的实物图;
[0031]图5为本申请对比例1提供的印花织物的超景深显微镜下的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
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33]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是对本申请方案的解释说明,不作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0034]在本申请中,范围可以表示为从“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织物预处理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预处理液用于含锦纶的混纺织物进行印花前的预处理;所述织物预处理液包含聚N

(2

氨基乙基)丙烯酰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预处理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预处理液用于采用酸性染料对含锦纶的混纺织物进行干热转移印花前的预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预处理液,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织物预处理液包含5%

30%的聚N

(2

氨基乙基)丙烯酰胺,余量为水。4.一种织物的干热转移印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热转移印花方法包括:在干热转移印花前,采用织物预处理液对织物进行浸轧处理;所述织物为含锦纶的混纺织物;所述织物预处理液为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织物预处理液。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热转移印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为羊毛/锦纶混纺织物或蚕丝/锦纶混纺织物。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热转移印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浸轧处理时,轧车压力为0.1

0.4MPa;所述织物经过浸轧处理后,在80℃

100℃下预烘。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热转移印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热转移印花方法还包括:将改性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铁玲楚润善陈国强侯学妮董雪毛志平刘东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