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固态锂电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607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全固态锂电池结构,包括:电芯;外壳,外壳内部具有腔体,电芯设置于腔体内部;减振组件,减振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电芯的顶端和底端的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以及多个沿电芯的周向均匀设置的第三缓冲板,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分别与电芯的顶端和底端相贴合,各个第三缓冲板均与电芯的外侧壁相贴合,第一缓冲板通过第一弹性件与外壳的顶端相连,第二缓冲板通过第二弹性件与外壳的底端相连,各个第三缓冲板各通过一个第三弹性件与外壳的内侧壁相连。通过设置减振组件,能够减少电芯与外壳内壁之间的碰撞,能够延长电芯的使用寿命。能够延长电芯的使用寿命。能够延长电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固态锂电池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固态锂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所谓“全固态锂电池”是一种在工作温度区间内所使用的电极和电解质材料均呈固态,不含任何液态组分的锂电池。全固态锂电池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可高温充放电、循环寿命长、快速充电和续航能力长等优点,其已经成为未来能源领域的首选。
[0003]目前市面上的全固态锂电池包括电芯和包裹于电芯外部的外壳,电芯和外壳之间缺少减振结构,由于加工误差和/或装配误差的存在,当发生振动时,电芯会与外壳的内壁发生碰撞,时间长了,容易导致电芯损坏。
[0004]因此,如何减少电芯与外壳的内壁之间的碰撞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电芯与外壳的内壁之间的碰撞的全固态锂电池结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全固态锂电池结构,包括:电芯;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具有腔体,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腔体内部;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芯的顶端和底端的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以及多个沿所述电芯的周向均匀设置的第三缓冲板,所述第一缓冲板和所述第二缓冲板分别与所述电芯的顶端和底端相贴合,各个所述第三缓冲板均与所述电芯的外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一缓冲板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外壳的顶端相连,所述第二缓冲板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外壳的底端相连,各个所述第三缓冲板各通过一个第三弹性件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相连。
[0008]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主体和顶盖,所述主体内部具有所述腔体,所述主体顶端设置有与所述腔体相连通的开口,所述电芯能够自所述开口置入所述腔体内部,所述顶盖能够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主体的顶端,所述顶盖用于封堵所述开口,所述第一缓冲板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顶盖相连。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件为第二弹簧,所述第三弹性件为第三弹簧。
[0010]优选地,所述主体的第一侧壁上并排设置有第一散热孔组和第二散热孔组,所述主体的第二侧壁上并排设置有第三散热孔组和第四散热孔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散热孔组包括多个沿垂直于所述主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组包括多个沿垂直于所述主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三散热孔组包括多个沿垂直于所述主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散热孔,所述第四散热孔组包括多个沿垂直于所述主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四散热孔,各个所述第一散热孔、
各个所述第二散热孔、各个所述第三散热孔以及各个所述第四散热孔均与所述腔体相连通。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上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能够滑动地设置有第一封堵板和第二封堵板,所述第一封堵板用于开启或者封堵所述第一散热孔组,所述第二封堵板用于开启或者封堵所述第二散热孔组;所述第二侧壁上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能够滑动地设置有第三封堵板和第四封堵板,所述第三封堵板用于开启或者封堵所述第三散热孔组,所述第四封堵板用于开启或者封堵所述第四散热孔组。
[0012]优选地,全固态锂电池结构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封堵板和所述第二封堵板均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封堵板和所述第二封堵板均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三封堵板和所述第四封堵板均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封堵板和所述第四封堵板均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滑动。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螺杆,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环槽,所述第一螺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环槽内,所述第一散热孔组和所述第二散热孔组以及所述第一封堵板和所述第二封堵板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环槽的两侧,所述第一螺杆上设置有旋向相反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环的两侧,所述第一封堵板和所述第二封堵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螺杆,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环槽,所述第二螺杆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环槽内,所述第三散热孔组和所述第四散热孔组以及所述第三封堵板和所述第四封堵板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环槽的两侧,所述第二螺杆上设置有旋向相反的第三外螺纹和第四外螺纹,所述第三外螺纹和所述第四外螺纹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环的两侧,所述第三封堵板和所述第四封堵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和所述第四螺纹孔分别与所述第三外螺纹和所述第四外螺纹螺纹连接。
[0014]优选地,全固态锂电池结构还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螺杆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螺杆转动,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螺杆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螺杆转动。
[0015]优选地,各个所述第一散热孔、各个所述第二散热孔、各个所述第三散热孔以及各个所述第四散热孔均为腰形孔,且各个所述第一散热孔、各个所述第二散热孔、各个所述第三散热孔以及各个所述第四散热孔均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0016]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的全固态锂电池结构包括:电芯;外壳,外壳内部具有腔体,电芯设置于腔体内部;减振组件,减振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电芯的顶端和底端的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以及多个沿电芯的周向均匀设置的第三缓冲板,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分别与电芯的顶端和底端相贴合,各个第三缓冲板均与电芯的外侧壁相贴合,第一缓冲板通过第一弹性件与外壳的顶端相连,第二缓冲板通过第二弹性件与外壳的底端相连,各个第三缓冲板各通过一个第三弹性件与外壳的内侧壁相连。
[0018]具体使用过程中,当发生振动时,减振组件产生阻力,阻止电芯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相撞。如此,本技术提供的全固态锂电池结构能够有效减少电芯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的碰撞,能够有效延长电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开启时,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全固态锂电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全固态锂电池结构的剖视图;
[0022]图3为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封堵时,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全固态锂电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的主视图。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固态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具有腔体,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腔体内部;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电芯的顶端和底端的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以及多个沿所述电芯的周向均匀设置的第三缓冲板,所述第一缓冲板和所述第二缓冲板分别与所述电芯的顶端和底端相贴合,各个所述第三缓冲板均与所述电芯的外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一缓冲板通过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外壳的顶端相连,所述第二缓冲板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外壳的底端相连,各个所述第三缓冲板各通过一个第三弹性件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态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主体和顶盖,所述主体内部具有所述腔体,所述主体顶端设置有与所述腔体相连通的开口,所述电芯能够自所述开口置入所述腔体内部,所述顶盖能够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主体的顶端,所述顶盖用于封堵所述开口,所述第一缓冲板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顶盖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态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件为第二弹簧,所述第三弹性件为第三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固态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第一侧壁上并排设置有第一散热孔组和第二散热孔组,所述主体的第二侧壁上并排设置有第三散热孔组和第四散热孔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散热孔组包括多个沿垂直于所述主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组包括多个沿垂直于所述主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三散热孔组包括多个沿垂直于所述主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散热孔,所述第四散热孔组包括多个沿垂直于所述主体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四散热孔,各个所述第一散热孔、各个所述第二散热孔、各个所述第三散热孔以及各个所述第四散热孔均与所述腔体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固态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能够滑动地设置有第一封堵板和第二封堵板,所述第一封堵板用于开启或者封堵所述第一散热孔组,所述第二封堵板用于开启或者封堵所述第二散热孔组;所述第二侧壁上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能够滑动地设置有第三封堵板和第四封堵板,所述第三封堵板用于开启或者封堵所述第三散热孔组,所述第四封堵板用于开启或者封堵所述第四散热孔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国姚大林刘宗奎刘玉捧李小煜徐艳丽梁志军赵俊超陈君臣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河南电力有限公司技术信息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