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快速冷却结构的大型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5455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压铸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快速冷却结构的大型压铸模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快速冷却结构的大型压铸模具。一种具有快速冷却结构的大型压铸模具,包括有底模座、导向柱、顶板和液压缸等,所述底模座上设有所述导向柱,所述导向柱顶端固定安装有所述顶板,所述顶板下侧连接有所述液压缸,所述动模滑动安装在所述导向柱上,且可随所述液压缸带动相对所述导向柱上下滑动,所述定模安装在所述底模座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设有快速冷却结构,能够均匀全面地对定模和动模进行快速冷却降温,进而避免冷却不均导致的应力影响铸件质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定位销结构实现定模和底模座的连接,其结构方便安装和拆卸,可以及时地进行清洗以避免结垢堵塞。结垢堵塞。结垢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快速冷却结构的大型压铸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铸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快速冷却结构的大型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压铸是一种金属铸造工艺,一种利用高压强制将金属熔液压入形状复杂的金属模内的一种精密铸造法,其特点是利用模具内腔对融化的金属施加高压。模具通常是用强度更高的合金加工而成的,这个过程有些类似注塑成型。大多数压铸铸件都是不含铁的,例如锌、铜、铝、镁、铅、锡以及铅锡合金以及它们的合金,在压铸铸件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压铸模具的冷却性能和密封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在例如公开号为CN112059146A的专利申请中,其公开了一种压铸模具冷却装置,包括换热模座、底模和冷却筒,所述换热模座的内部设有换热腔,换热腔中设有底模,换热模座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模盖,模盖下表面紧压抵触底模的上端。该装置通过将底模内置于换热模座所开设的换热腔中,底模与换热腔内腔之间形成的间隙用于流动冷凝液,对底模进行换热降温,但该装置未能对模盖进行冷却降温,如此容易导致金属熔液上下两侧存在温差,冷却速率不一致,进而导致铸件质量受到影响。
[0004]在例如公开号CN107498019A的专利申请中,其公开了一种压铸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下模板内设置有型腔,所述上模板通过丝杠传动结构与下模板连接,上模板上设置有与型腔连通的注液孔,所述型腔内壁设置有囊体,所述囊体表面设置有弹性耐高温材料层,囊体内设置有网状的橡胶钢丝骨架,还包括与囊体内连通的供水结构。其直接使用上下模板的整个面来做密封面,虽然能够保证其整体的平面度,但却无法保证其整体密封性能,进而导致外界气体存在泄漏到型腔内的风险,金属熔液可能与空气发生反应产生氧化杂质影响铸件质量,模具型腔内的真空环境无法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压铸模具冷却不均匀和密封不严密,导致铸件质量容易受到影响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快速冷却结构的大型压铸模具。
[0006]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快速冷却结构的大型压铸模具,包括有底模座、导向柱、顶板、液压缸、动模和定模,所述底模座上设有所述导向柱,所述导向柱顶端固定安装有所述顶板,所述顶板下侧连接有所述液压缸,所述动模滑动安装在所述导向柱上,且可随所述液压缸带动相对所述导向柱上下滑动,所述定模安装在所述底模座内,所述动模和所述定模可密封贴合形成压铸型腔;还包括有导热框、散热组件、转接板和冷却通道,所述动模上安装有所述导热框,所述导热框上安装有用于对所述动模进行冷却散热的所述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液压缸通过所述转接板连接,所述动模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导热框和所述散热组件的注液孔,所述底模座上设有连接所述散热组件的所述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用于对所述定模进行冷却散热,所述动模和所述定模之间设有双密封副结构,所述定模和
所述底模座之间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的定位销结构。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底模座包括有壳体、限位板和固定销,所述壳体上设有向内侧凸起的所述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有所述固定销,所述定模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销配合的销孔。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动模底部设有凸环,所述凸环与所述定模顶部的环面配合组成第一密封副,所述动模底面和所述底模座顶面配合组成第二密封副。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动模进行冷却散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有散热板、导管、分流管、进液阀和第一输液管,所述导热框内安装有所述散热板,所述散热板通过所述转接板与所述液压缸连接,所述散热板两侧设有所述导管,所述导管和所述散热板之间连接有所述分流管,其中一侧所述导管上设有所述进液阀,所述进液阀用于控制流量大小,另一侧所述导管上连接有所述第一输液管。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液阀采用通过改变节流截面以控制流体流量的直通式节流阀,所述进液阀用于调节冷却液流量以调整冷却速率。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冷却通道用于对所述定模进行冷却散热,所述冷却通道包括有第二输液管、接头、第一出液口和出液管,所述第二输液管连接并连通在所述导管下侧,所述第二输液管底端安装有所述接头,所述底模座和所述定模之间存在间隙以形成腔室,所述腔室另一侧连通有所述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模座侧面,所述第一出液口上连接有所述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与所述第一输液管相连。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输液管和所述第二输液管均采用具有弹性和密封性的波纹管,所述第一输液管和所述第二输液管具有一定的热补偿能力。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底模座内壁上对称安装有两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用于提高传热效率。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第二出液口、密封片和扭力弹簧,所述底模座侧面安装有所述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一出液口下方,且与所述出液管相连,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底模座下部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口内活动安装有所述密封片,所述第二出液口和所述密封片之间连接有所述扭力弹簧,所述密封片在所述扭力弹簧作用下保持常闭状态,所述密封片用于泄除冷却液气化产生的压力。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动模和所述底模座表面安装有多个拉环,所述拉环用于方便人力或机械对设备进行移动。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散热组件中的分流管,可以将冷却液均匀的扩散到散热板内,通过散热板可以对模具的动模快速进行冷却散热,同时通过冷却通道内的第二输液管,将冷却液注入到底模座内,冷却液将定模外侧包裹,可以对模具的定模快速进行冷却散热,实现了均匀全面地对定模和动模进行快速冷却降温,进而避免冷却不均导致的应力影响铸件质量;2、本专利技术采用定位销结构实现定模和底模座的连接,其结构方便安装和拆卸,可以及时地进行清洗以避免结垢堵塞;3、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密封副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外面的气体泄漏到型腔里面,保证型腔有良好的真空效果;4、本专利技术通过密封片和第二出液口等部件的配合,能够在高温时自动加大冷却液
流量以加速冷却,并同时泄除冷却液短时间大量气化产生的压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动模和定模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爆炸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凸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散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冷却通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散热组件和冷却通道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A处的放大图。
[0025]图中标号名称:1

底模座,101

壳体,102

限位板,103

固定销,2

导向柱,3

顶板,4

液压缸,5

动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快速冷却结构的大型压铸模具,包括有底模座(1)、导向柱(2)、顶板(3)、液压缸(4)、动模(5)和定模(7),所述底模座(1)上设有所述导向柱(2),所述导向柱(2)顶端固定安装有所述顶板(3),所述顶板(3)下侧连接有所述液压缸(4),所述动模(5)滑动安装在所述导向柱(2)上,且可随所述液压缸(4)带动相对所述导向柱(2)上下滑动,所述定模(7)安装在所述底模座(1)内,所述动模(5)和所述定模(7)可密封贴合形成压铸型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导热框(6)、散热组件(8)、转接板(9)和冷却通道(10),所述动模(5)上安装有所述导热框(6),所述导热框(6)上安装有用于对所述动模(5)进行冷却散热的所述散热组件(8),所述散热组件(8)与所述液压缸(4)通过所述转接板(9)连接,所述动模(5)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导热框(6)和所述散热组件(8)的注液孔,所述底模座(1)上设有连接所述散热组件(8)的所述冷却通道(10),所述冷却通道(10)用于对所述定模(7)进行冷却散热,所述动模(5)和所述定模(7)之间设有双密封副结构,所述定模(7)和所述底模座(1)之间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的定位销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快速冷却结构的大型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座(1)包括有壳体(101)、限位板(102)和固定销(103),所述壳体(101)上设有向内侧凸起的所述限位板(102),所述限位板(102)上设有所述固定销(103),所述定模(7)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销(103)配合的销孔(7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快速冷却结构的大型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5)底部设有凸环(51),所述凸环(51)与所述定模(7)顶部的环面配合组成第一密封副,所述动模(5)底面和所述底模座(1)顶面配合组成第二密封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快速冷却结构的大型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8)用于对所述动模(5)进行冷却散热,所述散热组件(8)包括有散热板(81)、导管(82)、分流管(83)、进液阀(84)和第一输液管(85),所述导热框(6)内安装有所述散热板(81),所述散热板(81)通过所述转接板(9)与所述液压缸(4)连接,所述散热板(81)两侧设有所述导管(82),所述导管(82)和所述散热板(81)之间连接有所述分流管(83),其中一侧所述导管(82)上设有所述进液阀(84),所述进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栋潘曙光陈浩陈雷卢鑫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隆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