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质剂生产车间的除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537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质剂生产车间的除尘结构,包括用于对待收尘设备收尘的收尘斗、用于处理粉尘的处理仓、与处理仓连接的排气管;所述处理仓内部设置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以及干燥层,所述第二过滤网位于第一过滤网上方,所述干燥层设置于第二过滤网上,所述第一过滤网至少设置一层,所述处理仓底部设置排尘口;还包括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包括若干设置于处理仓内部的喷头,若干所述喷头位于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那个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除尘结构通过收尘斗将设备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至处理仓内,利用第一过滤网过滤空气内的粉尘,同时喷淋组件产生的水气包裹粉尘,以便从排尘口一并排出收集,降低了车间内粉尘。降低了车间内粉尘。降低了车间内粉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质剂生产车间的除尘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改质剂生产的
,特别是一种改质剂生产车间的除尘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改质剂,例如碳酸钙改质剂,在生产过程中,先将物料放入高速混合机混合后,需要利用冷混机进行冷却搅拌使得物料得以冷却,冷却后利用振动筛选出需要改质剂并通过打包设备打包;然而在改质剂生产过程中,振动筛振动、打包设备打包过程中容易产生粉尘,工人长期在有粉尘的环境下工作,会损害工人的身体健康。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专门设计了一种改质剂生产车间的除尘结构,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改质剂生产车间的除尘结构,包括用于对待收尘设备收尘的收尘斗、用于处理粉尘的处理仓、与处理仓连接的排气管;
[0006]所述处理仓内部设置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以及干燥层,所述第二过滤网位于第一过滤网上方,所述干燥层设置于第二过滤网上,所述第一过滤网至少设置一层,所述处理仓底部设置排尘口;
[0007]还包括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包括若干设置于处理仓内部的喷头,若干所述喷头位于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那个之间。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两层,且主要用于将吸入处理仓内的灰尘分离并从排尘口底部掉出。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网设置一层,用于放置干燥层,将空气中的水分干燥后,并利用收尘器排出处理仓内,同时干燥的空气可防止收尘器生锈,提高收尘器的使用寿命。/>[0010]进一步的,所述收尘斗设置若干个,且通过收尘管道连通至处理仓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上设置用于粉尘吸入处理仓内部的收尘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干燥层采用活性炭铺设而成。
[0013]进一步的,若干所述喷头通过供水管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用于供水的水槽以及将水槽水抽至喷头的抽水泵。
[0015]进一步的,所述喷头包括底部设置第一出水孔且侧壁设置第二出水孔的外壳体、连通至外壳体内的进水管、设置于外壳体内的分流板、设置于进水管末端且位于外壳体内的分水器。
[0016]进一步的,所述分水器侧壁底部设置第一分水孔,且侧壁设置第二分水孔。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水孔的内径由内向外逐渐减小,且设置若干个。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水孔呈倾斜设置,且设置若干个,若干第二出水孔呈圆周阵
列排布。
[0019]进一步的,利用第一分水孔将部分水分流至分流板下方,并从第一出水孔排出,同时利用第二分水孔将部分水分流制分流板上方,并从第二出水孔排出,大大提高喷头的喷洒面积,且喷洒的更加均匀。
[0020]本技术的除尘结构通过收尘斗将设备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至处理仓内,利用第一过滤网过滤空气内的粉尘,同时喷淋组件产生的水气包裹粉尘,增加粉尘重量,以便从排尘口一并排出收集,大大降低了车间内的粉尘,避免对工作人员的身体产生较大危害。
附图说明
[00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2]其中:
[0023]图1是本技术除尘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喷头的剖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喷头的爆炸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7]标号说明:
[0028]10、收尘斗;20、收尘管道;30、处理仓;301、排尘口;31、第一过滤网;32、第二过滤网;33、干燥层;40、排气管;50、收尘器;60、喷淋组件;61、喷头;611、外壳体;6111、第一出水孔;6112、第二出水孔;612、进水管;613、分流板;614、分水器;6141、第一分水孔;6142、第二分水孔;62、供水管;63、水槽;64、抽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0]请参阅图1至4,是作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的一种改质剂生产车间的除尘结构,包括用于对待收尘设备收尘的收尘斗10、用于处理粉尘的处理仓30、与处理仓30连接的排气管40以及喷淋组件60;收尘斗10下方靠近会产生灰尘的设备,且下方为喇叭口,便于提高收尘能力,收集的粉尘通过处理仓30处理后,不带灰尘的空气通过排气管40排出;收尘斗10设置若干个,收尘斗10底部靠近设备上方,且通过收尘管道20连通至处理仓30内,排气管40上设置用于粉尘吸入处理仓30内部的收尘器50。
[0031]处理仓30内部设置第一过滤网31、第二过滤网32以及干燥层33,第二过滤网32位于第一过滤网31上方,干燥层33设置于第二过滤网32上,第一过滤网31至少设置一层,处理仓30底部设置排尘口301;其中,第一过滤网31设置两层,且主要用于将吸入处理仓30内的灰尘分离并从排尘口301底部掉出,干燥层33采用活性炭铺设而成。由于通过喷淋组件60喷洒后,过滤后的空气容易产生水汽,容易对收尘器50造成影响,因此第二过滤网32设置一层,用于放置干燥层33,将空气中的水分干燥后,并利用收尘器50排出处理仓30内,同时干
燥的空气可防止收尘器50生锈,提高收尘器50的使用寿命。
[0032]喷淋组件60包括若干设置于处理仓30内部的喷头61,若干喷头61位于第一过滤网31与第二过滤网32那个之间,若干喷头61通过供水管62连接;喷淋组件60还包括用于供水的水槽63以及将水槽63水抽至喷头61的抽水泵64。
[0033]喷头61包括底部设置第一出水孔6111且侧壁设置第二出水孔6112的外壳体611、连通至外壳体611内的进水管612、设置于外壳体611内的分流板613、设置于进水管612末端且位于外壳体611内的分水器614。分水器614侧壁底部设置第一分水孔6141,且侧壁设置第二分水孔6142,其中外壳体611、进水管612、分流板613以及分水器614均采用塑料材质,且外壳体611、分流器为分体式结构,通过胶水或者超声波焊接方式进行固定,均为现有常规技术手段,不作详细赘述。第一出水孔6111的内径由内向外逐渐减小,且设置若干个。其中,第二出水孔6112呈倾斜设置,且设置若干个,若干第二出水孔6112呈圆周阵列排布;利用第一分水孔6141将部分水分流至分流板613下方,并从第一出水孔6111排出,同时利用第二分水孔6142将部分水分流制分流板613上方,并从第二出水孔6112排出,大大提高喷头61的喷洒面积,且喷洒的更加均匀。
[0034]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除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质剂生产车间的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待收尘设备收尘的收尘斗(10)、用于处理粉尘的处理仓(30)、与处理仓(30)连接的排气管(40);所述处理仓(30)内部设置第一过滤网(31)、第二过滤网(32)以及干燥层(33),所述第二过滤网(32)位于第一过滤网(31)上方,所述干燥层(33)设置于第二过滤网(32)上,所述第一过滤网(31)至少设置一层,所述处理仓(30)底部设置排尘口(301);还包括喷淋组件(60),所述喷淋组件(60)包括若干设置于处理仓(30)内部的喷头(61),若干所述喷头(61)位于第一过滤网(31)与第二过滤网(32)那个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质剂生产车间的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尘斗(10)设置若干个,且通过收尘管道(20)连通至处理仓(30)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质剂生产车间的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40)上设置用于粉尘吸入处理仓(30)内部的收尘器(5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质剂生产车间的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层(33)采用活性炭铺设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质剂生产车间的除尘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成海苏子镔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黑之光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