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形态颗粒状瑶族油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440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形态颗粒状瑶族油茶,以姜粉、抹茶、速溶绿茶、蒜粉、肉桂粉、陈皮粉、薏苡仁粉为主要原料制粒而成。据此,发明专利技术人还建立了相应产品的制备方法。总之,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为具有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特色的复方保健茶,既符合现代人口味和饮用习惯,又具有改善肠道动力的保健作用,打破了恭城油茶只是作为民族传统食品的概念,把恭城油茶从普通食品上升为具有改善肠道动力作用的健康饮品,它便于携带和冲泡,口感适中,丰富了油茶产品及形态,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和应用推广价值。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的制备方法打破了手工制作油茶的传统,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合理可行的特点,易于普及推广和工业化生产。和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形态颗粒状瑶族油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茶类健康食品
,尤其涉及一种新形态颗粒状瑶族油茶。

技术介绍

[0002]恭城油茶具有消咽化食、健脾暖胃、祛风去湿、预防感冒等食疗和保健作用。
[0003]恭城油茶不仅仅是最初瑶族人民为了适应环境所创造出来的一种食品,如今更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被烙印成恭城符号,推动着瑶族的传统饮食文化向前发展。
[000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养生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恭城瑶族油茶作为一个地方特色饮食、健康养生品牌,在当地乃至广西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度。
[0005]恭城瑶族油茶尽管有着悠久历史和潜在的市场基础,但多见于餐饮中作为特色茶汤推广,市场上也有浓缩油茶和速溶油茶等一二款产品,基本上都处于低级的产品形式,科技含量低,没有规模化生产的龙头企业,仍然是家庭作坊式生产,质量安全无法完全掌握,一直制约着恭城油茶的推广与宣传,不利于其走出瑶族地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合理可行的新形态颗粒状瑶族油茶,所得产品便于携带和冲泡,口感适中,而且具有改善肠道动力的保健功能,易于普及推广和工业化生产。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新形态颗粒状瑶族油茶,以姜粉、抹茶、速溶绿茶、蒜粉、肉桂粉、陈皮粉、薏苡仁粉为主要原料制粒而成。
[0009]上述新形态颗粒状瑶族油茶,还添加有乳糖、微晶纤维素、麦芽糊精。
[0010]颗粒状瑶族油茶每袋主要原料按以下重量份配比:姜粉0.87克、抹茶0.65克、速溶绿茶0.35克、蒜粉0.08克、肉桂粉0.09克、陈皮粉0.02克、薏苡仁粉0.09克;乳糖、微晶纤维素、麦芽糊精的添加量分别为1.25克、1.25克、0.35克。
[0011]上述新形态颗粒状瑶族油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1>混合;
[0013]<2>制粒干燥、总混。
[0014]步骤<1>按以下进行:按配方称取肉桂粉、薏苡仁粉、陈皮粉,加入乳糖,采用倍增方法混合,加入抹茶、速溶绿茶、乳糖、微晶纤维素、麦芽糊精,混合,过筛后再混合,备用。
[0015]当混合总量达到处方量10%后,加入抹茶、速溶绿茶、乳糖、微晶纤维素、麦芽糊精,混合10分钟,过60目筛后再混10分钟,备用。
[0016]步骤<2>按以下进行:加入润湿剂,于槽型混合机中混合制软材;用带筛网的摇摆制粒机制出颗粒;热风循环干燥箱干燥,出料;按配方混入姜粉、蒜粉,备用。
[0017]润湿剂为83%

88%乙醇溶液,其加入量为原料重量比例30

35%。
[0018]槽型混合机中混合10

15分钟,筛网为16目筛。
[0019]热风循环干燥箱干燥温度设为50

60摄氏度,干燥60

90分钟。
[0020]针对传统油茶产品单一、制作繁复、携带食用不便等缺陷,专利技术人以健康养生茶饮为市场定位,利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对恭城油茶进行系统研究,充分挖掘其养生价值,结合药食同源中药材,研制了一种新形态颗粒状瑶族油茶,以姜粉、抹茶、速溶绿茶、蒜粉、肉桂粉、陈皮粉、薏苡仁粉为主要原料制粒而成。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新形态颗粒状瑶族油茶对斑马鱼肠蠕动有明显促进作用。据此,专利技术人还建立了相应产品的制备方法。总之,本专利技术产品为具有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特色的复方保健茶,既符合现代人口味和饮用习惯,又具有改善肠道动力的保健作用,打破了恭城油茶只是作为民族传统食品的概念,把恭城油茶从普通食品上升为具有改善肠道动力作用的健康饮品,它便于携带和冲泡,口感适中,丰富了油茶产品及形态,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和应用推广价值。同时,本专利技术产品的制备方法打破了手工制作油茶的传统,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合理可行的特点,易于普及推广和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新形态颗粒状瑶族油茶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0022]图2是应用本专利技术颗粒状瑶族油茶(油茶固体风味饮料)处理后斑马鱼肠道内容物荧光面积变化趋势图。
[0023]图3是应用本专利技术颗粒状瑶族油茶(油茶固体风味饮料)处理后斑马鱼肠道内容物(尼罗红)荧光染色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一、配方(每袋用量)
[0025]原料:姜粉0.87克、抹茶0.65克、速溶绿茶0.35克、蒜粉0.08克、肉桂粉0.09克、陈皮粉0.02克、薏苡仁粉0.09克;
[0026]辅料:乳糖、微晶纤维素、麦芽糊精的添加量分别为1.25克、1.25克、0.35克。
[0027]二、生产工艺(图1)
[0028]<1>备料
[0029]检查生产所需原辅料品名、批号、规格、数量;
[0030]<2>混合
[0031]将肉桂粉、薏苡仁粉、陈皮粉按配方量称取,辅料加入乳糖,采用倍增方法混合,混合总量达到处方量10%后,加入抹茶、速溶绿茶、乳糖、微晶纤维素、麦芽糊精,混合10分钟,过60目筛后,再混10分钟,备用;
[0032]<3>制粒干燥、总混
[0033]润湿剂(83%

88%乙醇溶液)按原料重量比例30

35%加入,槽型混合机中混合10

15分钟制软材;用16目筛网的摇摆制粒机,制出颗粒;热风循环干燥箱干燥,设定50

60摄氏度,干燥60

90分钟,出料;按比例混入姜粉、蒜粉,混好的原料备用。
[0034]<4>内包装
[0035]将物料加入料斗中,进行包装,规格为5g/袋。
[0036]<5>外包装
[0037]按实际生产要求包装规格进行包装。
[0038]三、食用方法
[0039]每袋用150毫升热水冲泡,搅拌均匀后即可饮用。淡黄色至黄褐色液体,香味独特,入口苦涩回甘,与传统油茶相比辛辣味淡,口感适中。
[0040]四、促斑马鱼肠蠕动作用研究
[0041]1材料
[0042]1.1实验动物
[0043]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以自然成对交配繁殖方式得到。以上斑马鱼均饲养于28℃的胚胎培养水中(水质:pH为6.5~8.5;硬度为50~100mg
·
L

1CaCO3;电导率为480~510μS
·
cm
–1。)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浙)2012

0171。饲养管理符合国际AAALAC认证的要求。
[00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形态颗粒状瑶族油茶,其特征在于以姜粉、抹茶、速溶绿茶、蒜粉、肉桂粉、陈皮粉、薏苡仁粉为主要原料制粒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形态颗粒状瑶族油茶,其特征在于还添加有乳糖、微晶纤维素、麦芽糊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形态颗粒状瑶族油茶,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状瑶族油茶每袋主要原料按以下重量份配比:姜粉0.87克、抹茶0.65克、速溶绿茶0.35克、蒜粉0.08克、肉桂粉0.09克、陈皮粉0.02克、薏苡仁粉0.09克;所述乳糖、微晶纤维素、麦芽糊精的添加量分别为1.25克、1.25克、0.35克。4.权利要求1所述新形态颗粒状瑶族油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混合;<2>制粒干燥、总混。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形态颗粒状瑶族油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按以下进行:按配方称取肉桂粉、薏苡仁粉、陈皮粉,加入乳糖,采用倍增方法混合,加入抹茶、速溶绿茶、乳糖、微晶纤维素、麦芽糊精,混合,过筛后再混合,备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利要求书一页说明书四页附图二页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