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口服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口服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3914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药单体、p‑gp抑制剂和肝药酶抑制剂、粘附材料通过π‑π堆积、氢键相互作用形成共组装纳米粒。所述的中药单体、双功能抑制剂、粘附分子材料的质量比1:2:5‑1:6:1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稳定可靠,制备工艺简单,制得的共组装纳米粒具有超高的载药量,并可以通过增加肠道的粘附、抑制p‑gp的外排和肝药酶的代谢提高抗肿瘤中药分子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抗肿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尤其涉及一种口服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口服给药、制备注射给药或局部给药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口服化疗因其方便而成为最有潜力的治疗方式,但粘液屏障、肠道p-gp外排和肝脏代谢显著限制了口服化疗在临床上的应用。尺寸小于1000纳米的材料可以通过肠道生物屏障。因此,化疗药物的纳米胶囊化可以克服胃肠道中不利生物条件的影响。多种聚酯纳米制剂,包括聚合物胶束、脂质体和白蛋白纳米粒,已被用于改善化疗药物的溶解性、膜渗透性和稳定性。然而,这些人工纳米粒中的聚合物材料通常以非共价相互作用来装载药物,较弱的作用力导致载药量低、体外储存不稳定、药物过早泄漏和体内循环时间短的问题。此外,过量的聚合物材料会引起不良的免疫反应和聚合物相关的毒性。细胞释放的生物纳米粒子,即细胞外囊泡,是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合适的粒径分布、灵活的结构修饰、低免疫原性、高膜通透性和固有的靶向性。因此,它们可用于改善化疗药物的口服吸收。然而,由细胞分泌的囊泡难以大量生产,并且药物负载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因此阻碍了它们的临床转化。近年来,由纯药物分子自组装或共组装而成的无载体纳米粒受到了广泛关注。无需任何化学修饰,药物分子可以通过纳米沉淀自发形成稳定的纳米颗粒。纳米粒中的药物既是载体又有药物的身份,因此它表现出高载药量(60-100%)。简单的纳米技术有助于消除质量控制、扩大生产和临床转化的瓶颈。据资料显示,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已被广泛用于化疗药物的静脉递送,但其在口服药物递送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这可能是由于肠道粘液层的屏障、p-gp外排和肝脏代谢导致的。因此,确保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的高载药量和口服生物利用度是一个挑战。

2、基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利用纯药物共组装技术,合成多药物(化疗药、p-gp抑制剂和肝药酶抑制剂、粘附材料)共组装递送系统,通过提高纳米粒的肠道的粘附和抑制肠道p-gp外排以及肝药酶的代谢来增强药物的口服吸收及抗肿瘤作用,为口服化疗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递送策略。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口服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以其中一种抗肿瘤活性中药单体为模型药物,加入p-gp抑制剂和肝药酶抑制剂、粘附材料,依靠不同药物间的非供价相互作用,如π-π堆积、分子间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实现共组装,合成一种口服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通过优化载药量、膜渗透性和代谢稳定性,最大限度提高模型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2、本文提供一种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共组装纳米粒,所述的纳米粒由中药单体、双功能抑制剂(所述的双功能抑制剂可以同时抑制p-gp蛋白和肝药酶)、粘附分子材料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共组装而成,加入适量稳定剂增加胶体稳定性,所述的中药单体、双功能抑制剂、粘附分子材料的质量比1:2:5-1:6:10。

3、所述的中药单体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为吴茱萸碱或胡椒碱中的一种;所述的双功能抑制剂为姜黄素或槲皮素中的一种;所述的粘附分子材料为单宁酸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中的一种;所述的稳定剂为pvpk30、dspe-peg2000、tpgs中的一种或几种。

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口服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如下:

5、分别将中药单体、双功能抑制剂(同时抑制p-gp蛋白和肝药酶)、粘附分子材料按一定比例溶于有机溶剂,混合后加入含有一定浓度稳定剂的去离子水中,室温下搅拌15-30min,透析即得。

6、所述稳定剂的浓度为2-10mg/ml;所述有机溶剂和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3-1:10;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

7、本专利技术所述共组装纳米粒子在制备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8、本专利技术所述共组装纳米粒子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9、本专利技术所述共组装纳米粒子在口服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10、本专利技术所述共组装纳米粒子在制备口服给药药物中的应用。

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2、(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口服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主要利用药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疏水作用力、氢键等非共价键自组装形成的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不仅提高了药物的包封率、载药量,且规避了过多载体带来的毒性。

13、(2)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口服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载药量高,粒径均一,药剂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利用肠道粘附,提高纳米粒的滞留时间,同时抑制p-gp和肝药酶减少化疗药物的外排和代谢,三者协同显著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抗肿瘤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粒由抗肿瘤中药单体、双功能抑制剂、粘附材料三种药物分子构成;所述的双功能抑制剂为同时抑制p-gp和肝药酶的抑制剂;所述的三种药物分子依靠非共价相互作用如π-π堆积和分子间氢键,共组装形成纳米粒,为了增加胶体稳定性,加入稳定剂;所述的中药单体、双功能抑制剂、粘附分子材料的质量比1:2:5-1:6: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单体、双功能抑制剂、粘附材料溶于有机溶剂,混合后加入含有稳定剂的去离子水中,搅拌,透析即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单体为胡椒碱、吴茱萸碱的任意一种;所述的双功能抑制剂为姜黄素、槲皮素的任意一种;所述粘附材料为单宁酸(TA)、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任意一种;所述的稳定剂为PVPk30、DSPE-PEG2000、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的中一种或几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剂浓度为2-10mg/ml。

5.如权利要求2所述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和水的体积比为1:3-1:10;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

6.如权利要求2所述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水后于室温下搅拌15-30min。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在制备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在制备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制备口服药物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在制备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制备口服抗肿瘤药物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粒由抗肿瘤中药单体、双功能抑制剂、粘附材料三种药物分子构成;所述的双功能抑制剂为同时抑制p-gp和肝药酶的抑制剂;所述的三种药物分子依靠非共价相互作用如π-π堆积和分子间氢键,共组装形成纳米粒,为了增加胶体稳定性,加入稳定剂;所述的中药单体、双功能抑制剂、粘附分子材料的质量比1:2:5-1:6: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单体、双功能抑制剂、粘附材料溶于有机溶剂,混合后加入含有稳定剂的去离子水中,搅拌,透析即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载体共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单体为胡椒碱、吴茱萸碱的任意一种;所述的双功能抑制剂为姜黄素、槲皮素的任意一种;所述粘附材料为单宁酸(ta)、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任意一种;所述的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洋王刚雷梦颖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