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装置及输送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431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22
本申请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及输送系统,上料装置包括:具有上料腔的上料壳体;固定上料模块,设置于上料壳体的底部并伸入上料腔靠近出料端的一侧;活动上料模块,设置于上料壳体的底部并伸入上料腔靠近出料端的一侧,活动上料模块受控地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固定上料模块升降;第一检测机构,设于上料壳体靠近进料端的一侧并位于活动上料模块上方,第一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分别用于检测活动上料模块上的物料的数量;其中,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上述上料装置,可通过第一检测机构精确检测活动上料模块上的物料的数量,从而准确控制储料装置的输送状态。态。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料装置及输送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纺织
,特别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及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纺织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整个行业均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因此在纺织行业对现有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具有重大的意义。络筒工序作为纺织行业的重要环节,用工量巨大,一台络筒机通常需要配备3

5插纱工人才能完成日常生产,插纱工人每天重复拿取纱筒、抽取线头、放入纱库的机械动作,而络筒车间普遍存在噪音污染大、空气中存在大量的短小纤维,工作环境威胁工人健康,因此对络筒车间进行智能化改造,改善工人工作环境、降低纺织厂用工压力迫在眉睫。
[0003]在投料设备中,对物料进行初步整理的上料装置是保证物料平稳、顺畅的输送的第一步,而如何控制上料装置的上料速度、防止物料堆积或短缺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料装置的上料速度难以准确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及输送系统。
[000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包括:
[0006]具有上料腔的上料壳体,所述上料腔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料端和出料端;
[0007]固定上料模块,设置于所述上料壳体的底部并伸入所述上料腔靠近所述出料端的一侧;
[0008]活动上料模块,设置于所述上料壳体的底部并伸入所述上料腔靠近所述出料端的一侧,所述活动上料模块受控地在竖直方向上相对所述固定上料模块升降;以及
[0009]第一检测机构,设于所述上料壳体靠近所述进料端的一侧并位于所述活动上料模块上方,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分别用于检测所述活动上料模块上的物料的数量;
[0010]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壳体包括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在第一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界定形成所述上料腔;
[0012]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均安装于所述侧板。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发射单元和第一接收单元,所述第一发射单元和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侧板;和/或
[0014]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包括第二发射单元和第二接收单元,所述第二发射单元和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侧板。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第二检测机构设于所述上料壳体靠近所述出料端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固定上料模块上方,所述第二检测机构
用于检测所述固定上料模块上的物料的数量。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包括多个第三检测单元,多个所述第三检测单元沿平行于物料输送方向的第二水平方向间隔排布。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用于剪除物料余线的剪线机构,所述剪线机构设置于所述上料壳体的底部,并位于所述活动上料模块背向所述固定上料模块的一侧。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剪线机构包括剪线板及剪线组件,所述剪线板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上料腔的连通孔,所有所述连通孔沿平行于物料输送方向的第一水平方向间隔排布,剪线组件位于所述剪线板背向所述上料腔的一侧,所述剪线组件具有连通所述连通孔的剪切间隙。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剪线组件包括:
[0020]第一剪切头;
[0021]第二剪切头,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剪切头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剪切头共同形成所述剪切间隙;以及
[0022]剪线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剪切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剪切头在所述剪线驱动件的驱动下相对所述第一剪切头往复移动以剪除物料余线。
[0023]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输送系统,包括上述的上料装置,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储料装置,所述储料装置设于所述上料装置的所述进料端的一侧,所述储料装置用于输送物料至所述上料装置。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设于所述上料装置的所述出料端的一侧,所述提升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出料端的物料竖直上升。
[0025]上述上料装置,可通过第一检测机构精确检测活动上料模块上的物料的数量,从而准确控制上料装置的输送状态。当第一检测模块未检测到物料,仅有第二检测模块检测到物料时,表明活动上料模块上存在一定数量的物料,此时可控制储料装置以常规速度输送物料。当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均未检测到物料时,表明活动上料模块上缺少物料,此时可控制储料装置以较快速度输送物料以保证物料供应充足。当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均检测到物料时,表明活动上料模块上的物料充足,此时可控制储料装置停止送料。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输送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2所示上料装置的剪线机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29]附图标号说明:
[0030]100、上料装置;110、上料壳体;110a、上料腔;112、底板;114、侧板;120、固定上料模块;130、活动上料模块;140、安装底座;150、驱动组件;160、第一检测机构;161、第一检测模块;163、第二检测模块;170、第二检测机构;171、第三检测单元;180、剪线机构;181、剪线板;181a、连通孔;183、剪线组件;1831、第一剪切头;1834、第二剪切头;1836、剪线驱动件;200、提升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2]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4]在本申请中,除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上料腔的上料壳体,所述上料腔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固定上料模块,设置于所述上料壳体的底部并伸入所述上料腔靠近所述出料端的一侧;活动上料模块,设置于所述上料壳体的底部并伸入所述上料腔靠近所述出料端的一侧,所述活动上料模块受控地在竖直方向上相对所述固定上料模块升降;以及第一检测机构,设于所述上料壳体靠近所述进料端的一侧并位于所述活动上料模块上方,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分别用于检测所述活动上料模块上的物料的数量;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壳体包括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在第一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界定形成所述上料腔;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均安装于所述侧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发射单元和第一接收单元,所述第一发射单元和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侧板;和/或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包括第二发射单元和第二接收单元,所述第二发射单元和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侧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机构,所述第二检测机构设于所述上料壳体靠近所述出料端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固定上料模块上方,所述第二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固定上料模块上的物料的数量。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诗玮余文斌赵紫州刘航杨勉龙新星李翰良董宏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微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