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特异性GD2和B7H2结合分子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0400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19:19
本文公开了同时结合两种肿瘤细胞表面抗原GD2和B7H3的多特异性抗体构建体。靶向GD2和B7H3的单价臂各自对其相应抗原具有低至中等的亲和力。当本文公开的多特异性抗体的两个臂都与其抗原结合时,该抗体与靶肿瘤细胞结合,导致抗体对表达GD2和B7H3的肿瘤细胞的高特异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CDR2、第二VH CDR3、第二轻链可变区域(VL)CDR1、第二VL CDR2和第二VL CDR3。在特定的实施方案中,第二ABS包含具有SEQ ID NO:57氨基酸序列的第二VH CDR1、具有SEQ ID NO:62氨基酸序列的第二VH CDR2、具有SEQ ID NO:67氨基酸序列的第二VH CDR3、具有SEQ ID NO:42氨基酸序列的第二VL CDR1、具有SEQ ID NO:47氨基酸序列的第二VL CDR2和具有SEQ ID NO:52氨基酸序列的第二VL CDR3。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ABS包含具有SEQ ID NO:4氨基酸序列的第二重链可变区(VH)和具有SEQ ID NO:3氨基酸序列的第二轻链可变区(VL)。
[001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构建体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多肽链,其中:第一多肽链包含结构域A、结构域B、结构域D和结构域E,其中这些结构域从N

端到C

端以A

B

D

E方向排列,其中结构域A包含可变区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结构域B、结构域D和结构域E各自包含恒定区结构域氨基酸序列;第二多肽链包含结构域F和结构域G,其中这些结构域从N

端到C

端以F

G方向排列,并且其中结构域F具有可变区结构域氨基酸序列且结构域G包含恒定区结构域氨基酸序列;第三多肽链包含结构域H、结构域I、结构域J和结构域K,其中这些结构域从N

端到C

端以H

I

J

K方向排列,其中结构域H具有可变区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结构域I、结构域J和结构域K各自具有恒定区氨基酸序列;第四多肽链包含结构域L和结构域M,其中这些结构域从N

端到C

端以L

M方向排列,并且其中结构域L具有可变区结构域氨基酸序列且结构域M包含恒定区氨基酸序列或其部分;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通过A结构域和F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B结构域和G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第三多肽和第四多肽通过H结构域和L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I结构域和M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且第一多肽和第三多肽通过D结构域和J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E结构域和K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构域A是V
L
结构域;结构域B包含CH3结构域;结构域D是CH2结构域;结构域E是CH3结构域;结构域F是V
H
结构域;结构域G包含CH3结构域;结构域H是V
L
结构域;结构域I是C
L
结构域;结构域J是CH2结构域;结构域K是CH3结构域;结构域L是V
H
结构域;且结构域M是CH1结构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构域D和结构域J具有人IgGl CH2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结构域I具有人Cκ轻链的氨基酸序列;且结构域M具有人IgG1 CH1区的氨基酸序列。
[001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构域B具有带有T366K突变的CH3氨基酸序列和掺入KSC三肽序列(其后是IgG1铰链区的DKTHT基序)的C

端延伸序列;结构域E具有带有S354C和T366W突变的CH3氨基酸序列;结构域G具有带有L351D突变的CH3氨基酸序列和掺入GEC氨基酸二硫化基序的C

端延伸序列;且结构域K具有带有Y349C、T366S、L368A、Y407V突变以及任选的D356E和L358M突变的CH3氨基酸序列。
[001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构域B具有CH3氨基酸序列和掺入KSC三肽序列(其后是IgG1铰链区的DKTHT基序)的C

端延伸序列;结构域E具有带有S354C和T366W突变的CH3氨基酸序列;结构域G具有CH3氨基酸序列和掺入GEC氨基酸二硫化基序的C

端延伸序列;且结构域K具有带有Y349C、T366S、L368A、Y407V突变以及任选的D356E和L358M突变的CH3氨基酸序列。
[002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构域B具有带有Y349C突变的CH3氨基酸序列和掺入PGK三肽序列(其后是IgG1铰链区的DKTHT基序)的C

端延伸序列;结构域E具有带有S354C和T366W突变的CH3氨基酸序列;结构域G具有带S354C突变的CH3氨基酸序列和掺入PGK三肽序列的C

端延伸序列;且结构域K具有带有Y349C、T366S、L368A、Y407V突变以及任选的D356E和L358M
突变的CH3氨基酸序列。
[002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结构域B具有带有P343V突变的CH3氨基酸序列和掺入PGK三肽序列(其后是IgG1铰链区的DKTHT基序)的C

端延伸序列;结构域E具有带有S354C和T366W突变的CH3氨基酸序列;结构域G具有带S354C突变的CH3氨基酸序列和掺入PGK三肽序列的C

端延伸序列;且结构域K具有带有Y349C、T366S、L368A、Y407V突变以及任选的D356E和L358M突变的CH3氨基酸序列。
[002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ABS由结构域A和结构域F形成,且第二ABS由结构域H和结构域L形成。
[002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构建体与治疗剂缀合。
[0024]在另一方面,本文公开了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有效量的本文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构建体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0025]在另一方面,本文公开了治疗人类受试者的增殖性疾病的方法,其包括向人类受试者施用包含有效量的本文所述抗体构建体的药物组合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增殖性疾病是癌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癌症是神经母细胞瘤、成胶质细胞瘤、小细胞肺癌或肉瘤。
[002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用抗GD2单克隆抗体治疗相比,施用所述药物组合物导致疼痛减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GD2单克隆抗体是地努妥昔单抗或hu14.18。
[0027]在另一方面,本文公开了选择性靶向受试者中肿瘤细胞的方法,其包括向受试者施用包含有效量的本文所述抗体构建体的药物组合物。
[0028]5.附图简要说明
[0029]关于以下描述和附图,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好理解,其中:
[0030]图1是一张幻灯片,其概述了对本文公开的抗体构建体的需求,以及被本文公开的抗体构建体满足的解决该需求的方法。
[0031]图2确立了创建本文公开的抗体构建体的目标。
[0032]图3A、图3B、图3C和图3D是比较抗GD2抗体与神经母细胞瘤和外周神经细胞(图3B)上的GD2抗原(图3A)的结合和抗GD2 x B7H3SNIPER
TM
抗体(INV721)与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而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多特异性抗体构建体,其包含:对第一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特异的第一抗原结合位点(ABS),其中所述第一肿瘤细胞抗原是B7同源物3(B7H3);和对第二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特异的第二抗原结合位点(ABS),其中所述第二肿瘤细胞抗原为双唾液酸神经节苷酯(GD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构建体,其中所述第一ABS以大于10nM的K
D
与人B7H3结合,所述第二ABS以大于10nM的K
D
与人GD2结合,并且其中所述抗体构建体以小于100nM的K
D
与表达B7H3和GD2的肿瘤细胞结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构建体,其中相比表达GD2和B7H3的细胞,所述抗体构建体表现出与表达GD2但不表达B7H3的细胞的较低结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构建体,其中与所述抗体构建体针对表达GD2但不表达B7H3的细胞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活性相比,所述抗体构建体针对表达B7H3和GD2的细胞具有更高的ADCC活性。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构建体,其中与相当浓度的地努妥昔单抗相比,所述抗体构建体与神经细胞的结合更少。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构建体,其中所述第一ABS包含:a)第一重链可变区(VH)CDR1,b)第一VH CDR2,c)第一VH CDR3,d)第一轻链可变区(VL)CDR1,e)第一VL CDR2,和f)第一VL CDR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构建体,其中所述第一ABS包含:a)具有SEQ ID NO:22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VH CDR1b)具有SEQ ID NO:27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VH CDR2,c)具有SEQ ID NO:32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VH CDR3,d)具有SEQ ID NO:7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VL CDR1,e)具有SEQ ID NO:12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VL CDR2,和f)具有SEQ ID NO:17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VL CDR3。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构建体,其中所述第一ABS包含:具有SEQ ID NO:2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重链可变区(VH)和具有SEQ ID NO:1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轻链可变区(VL)。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构建体,其中所述第二ABS包含:a)第二重链可变区(VH)CDR1,b)第二VH CDR2,c)第二VH CDR3,d)第二轻链可变区(VL)CDR1,e)第二VL CDR2,和f)第二VL CDR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构建体,其中所述第二ABS包含:a)具有SEQ ID NO:57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VH CDR1,b)具有SEQ ID NO:62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VH CDR2,c)具有SEQ ID NO:67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VH CDR3,d)具有SEQ ID NO:42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VL CDR1,e)具有SEQ ID NO:47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VL CDR2,和f)具有SEQ ID NO:52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VL CDR3。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特异性抗体构建体,其中所述第二ABS包含:具有SEQ ID NO:4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重链可变区(VH)和具有SEQ ID NO:3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轻链可变区(VL)。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构建体,其中所述抗体构建体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多肽链,其中:a)第一多肽链包含结构域A、结构域B、结构域D和结构域E,其中这些结构域从N

端到C

端以A

B

D

E方向排列,其中结构域A包含可变区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结构域B、结构域D和结构域E各自包含恒定区结构域氨基酸序列;b)第二多肽链包含结构域F和结构域G,其中这些结构域从N

端到C

端以F

G方向排列,且其中结构域F具有可变区结构域氨基酸序列,且结构域G包含恒定区结构域氨基酸序列;c)第三多肽链包含结构域H、结构域I、结构域J和结构域K,其中这些结构域从N

端到C

端以H

I

J

K方向排列,其中结构域H具有可变区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并且其中结构域I、结构域J和结构域K各自具有恒定区氨基酸序列;d)第四多肽链包含结构域L和结构域M,其中这些结构域从N

端到C

端以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
申请(专利权)人:英万拉公司威斯康星校友研究基金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