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反拉法的有效预应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344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反拉法的有效预应力检测装置,包括螺纹钢、螺母、油缸、支撑架、开口和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定位机构于支撑架内侧,通过螺纹筒可将螺纹钢与钢绞线进行连接,使得螺纹钢在反拉移动时带动钢绞线进行垂直移动,从而对钢绞线的有效预应力进行检测,同时电动推杆带动传动套进行垂直移动,而传动套则带动限位开关垂直移动与压块的垂直间距始终保持恰当的间距,从而便于及时关闭油缸,而检测较长钢绞线时可将螺纹筒转动而带动螺纹钢脱离油缸内侧,并且将钢绞线直接连接于油缸内侧,达到了便于对较短长度的钢绞线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装置使用范围的有益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反拉法的有效预应力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反拉法的有效预应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三向受力预应力结构,这种结构的整体性、抗弯能力、抗扭能力相比其他桥型更好,其受力合理、伸缩功能装置较少、行车相对平稳、桥梁养护方便和使用年限和寿命也有很大提高,比起斜拉桥、悬索桥等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施工平衡,技术经济性能好,一般为公路市政桥梁的首选,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目前普遍设置竖向预应力筋,其预应力用于抵销桥梁腹板主拉应力防止桥梁腹板开裂,虽然设置了竖向预应力筋,无论是采用精轧钢绞线或钢绞线作为竖向预应力筋,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张拉不到位的情况,其锚下预应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由于精轧钢绞线安装便捷,方便挂篮锚固,松驰小,耐久性好至目前仍为大多数桥梁所采用,有效的检测手段可以促使施工单位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的可靠度,从而彻底地解决竖向预应力过大或失效的问题,其能有效解决预应力张拉不到位的问题,其对防止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腹板开裂,提高这类桥梁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技术经济意义,而直接检测技术主要有:预应力筋直接检测技术,应力释放法以及反拉法,其中,预应力筋直接检测技术,应力释放法由于需要预埋传感器,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反拉法则是目前最常用最可靠的检测技术,反拉法的种类有很多,大致可分为整束张拉和单根张拉,其中,整束张拉是对锚头的各根钢绞线同时张拉从而测定整个锚头的有效预应力,单根张拉则是分别对每一根钢绞线进行张拉,其测试预应力之和即为锚头的有效预应力。
[0003]现有专利:CN205642696U的一种基于反拉法的钢绞线预应力检测装置,能够有效控制夹片被拉动向外位移1mm时让油泵停止工作,使得夹片回缩量低于1mm,从而减少预应力回缩损失和极限承载力损失。
[0004]该现有专利在使用时,需要将钢绞线穿过千斤顶、传感器和限位筒等,这就需要待检测钢绞线的预留长度较长,如果钢绞线的预留长度角度,则不便于进行反拉检测,降低了检测装置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反拉法的有效预应力检测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反拉法的有效预应力检测装置,包括螺纹钢和螺母,所述螺纹钢贯穿于油缸和支撑架顶端面,所述定位机构设置于支撑架内侧,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螺纹筒、套环、压力传感器、固定杆和检测机构,所述螺纹筒与螺纹钢底端面相连接,所述套环套设于螺纹筒外侧顶部,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支撑架内侧顶端面,且压力传感器内部输入端连接于螺纹钢,所述固定杆设置于套环侧表面,
所述检测机构设置于固定杆顶部。
[0007]优选的,所述螺纹钢与油缸内部活塞杆上开设的螺孔内侧螺纹配合,所述螺母内圈于螺纹钢侧表面螺纹配合,且螺母贴合于油缸顶端面,所述油缸安装于支撑架顶端面,所述支撑架后端面开设有开口。
[0008]优选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电动推杆、传动套、通孔、限位开关和压杆,所述电动推杆安装于支撑架内侧顶端面边沿处,且电动推杆底部活塞杆连接于传动套顶端面,所述通孔开设于传动套底端面,所述限位开关安装于传动套内侧顶端面中部,所述压杆设置于传动套内侧。
[0009]优选的,所述压杆包括连接杆、刻度线、橡胶块和压块,所述连接杆安装于固定杆顶部远离套环一端,且连接杆侧表面设置有刻度线,所述橡胶块安装于连接杆顶端面,且橡胶块穿过通孔内侧后活动伸入于传动套内侧,所述压块嵌入于橡胶块顶端面中部。
[0010]优选的,所述套环侧表面设置有两个以上固定杆,且固定杆呈等间距环状分布。
[0011]优选的,所述螺纹筒底端面为敞口结构,且螺纹筒落入开口内侧。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垂直于固定杆顶端面,且连接杆平行于传动套。
[0013]优选的,所述橡胶块为圆台结构,橡胶块底端面外径大于通孔内径而小于传动套内径。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通过设置了定位机构于支撑架内侧,通过螺纹筒可将螺纹钢与钢绞线进行连接,使得螺纹钢在反拉移动时带动钢绞线进行垂直移动,从而对钢绞线的有效预应力进行检测,同时电动推杆带动传动套进行垂直移动,而传动套则带动限位开关垂直移动与压块的垂直间距始终保持恰当的间距,从而便于及时关闭油缸,而检测较长钢绞线时可将螺纹筒转动而带动螺纹钢脱离油缸内侧,并且将钢绞线直接连接于油缸内侧,达到了便于对较短长度的钢绞线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装置使用范围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通过设置螺纹筒底端面为敞口结构,且螺纹筒落入开口内侧,便于螺纹筒的内圈连接于外部的钢绞线。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定位就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压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连接杆俯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螺纹钢

1、螺母

2、油缸

3、支撑架

4、开口

5、定位机构

6、螺纹筒

61、套环

62、压力传感器

63、固定杆

64、检测机构

65、电动推杆

651、传动套

652、通孔

653、限位开关

654、压杆

655、连接杆

6551、刻度线

6552、橡胶块

6553、压块

6554。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24]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反拉法的有效预应力检测装置,包括螺纹钢
1和螺母2,螺纹钢1贯穿于油缸3和支撑架4顶端面,螺纹钢1与油缸3内部活塞杆上开设的螺孔内侧螺纹配合,螺母2内圈于螺纹钢1侧表面螺纹配合,且螺母2贴合于油缸3顶端面,油缸3安装于支撑架4顶端面,支撑架4后端面开设有开口5;
[0025]具体的,可将支撑架4放置于指定的位置上,并且转动螺母2贴合在油缸3上而对螺纹钢1位置进行加强固定,而油缸3则连接于外部的油泵上,外部油泵则通过限位开关654进行关闭。
[0026]请参阅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反拉法的有效预应力检测装置,定位机构6设置于支撑架4内侧,定位机构6包括螺纹筒61、套环62、压力传感器63、固定杆64和检测机构65,螺纹筒61焊接于螺纹钢1底端面,套环62活动套设于螺纹筒61外侧顶部,螺纹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反拉法的有效预应力检测装置,包括螺纹钢(1)和螺母(2),所述螺纹钢(1)贯穿于油缸(3)和支撑架(4)顶端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机构(6),所述定位机构(6)设置于支撑架(4)内侧,所述定位机构(6)包括螺纹筒(61)、套环(62)、压力传感器(63)、固定杆(64)和检测机构(65),所述螺纹筒(61)与螺纹钢(1)底端面相连接,所述套环(62)套设于螺纹筒(61)外侧顶部,所述压力传感器(63)安装于支撑架(4)内侧顶端面,且压力传感器(63)内部输入端连接于螺纹钢(1),所述固定杆(64)设置于套环(62)侧表面,所述检测机构(65)设置于固定杆(64)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反拉法的有效预应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钢(1)与油缸(3)内部活塞杆上开设的螺孔内侧螺纹配合,所述螺母(2)内圈于螺纹钢(1)侧表面螺纹配合,且螺母(2)贴合于油缸(3)顶端面,所述油缸(3)安装于支撑架(4)顶端面,所述支撑架(4)后端面开设有开口(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反拉法的有效预应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65)包括电动推杆(651)、传动套(652)、通孔(653)、限位开关(654)和压杆(655),所述电动推杆(651)安装于支撑架(4)内侧顶端面边沿处,且电动推杆(651)底部活塞杆连接于传动套(652)顶端面,所述通孔(653)开设于传动套(652)底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海宋建军温永庆张恒于正坤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伟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