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艳生专利>正文

大网膜皮下隧道成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286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皮下隧道成形器,包括牵引头,与牵引头活动连接的空心导管,其特征在于牵引头的外表面至少设有三条刃棱,刃棱之间形成向内凹的凹槽,牵引头自大端逐渐过程成尖端。由于将牵引头设置成带刃棱及凹槽的尖刀形状,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轻便无阻地穿行于皮下隧道中,既不影响大网膜的牵引,又能降低穿行过程中的阻力,减轻创道周围组织的损伤,从而简化手术过程,有利于创面愈合。实为一种理想的大网膜牵引手术器械。(*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皮下隧道成形器,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神经外科的大网膜脊髓移植手术能改善脊髓的血液循环,清除损伤局部的代谢产物,促进脊髓内血管的再生,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因此该手术已被广泛应用。该手术的关键是通过皮下隧道牵引大网膜。但目前由于没有专门的牵引器械,使手术复杂、烦琐、耗时,因此,应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满足即时、有效救治患者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简单、快捷,方便穿行的皮下隧道成形器。本技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皮下隧道成形器,包括牵引头,与牵引头活动连接的空心导管,其特征在于牵引头的外表面至少设有三条刃棱,刃棱之间形成向内凹的凹槽,牵引头自大端逐渐过程成尖端。所述牵引头的大端通过螺接或套接与空心导管活动连接,以便于更换牵引头或空心导管。所述空心导管由至少两根长度不等的管段活动连接而成,以便根据需要调整导管的长度,同时便于牵引大网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由于将牵引头设置成带刃棱及凹槽的尖刀形状,使本技术能够轻便无阻地穿行于皮下隧道中,既不影响大网膜的牵引,又能降低穿行过程中的阻力,减轻创道周围组织的损伤,从而简化手术过程,有利于创面愈合。实为一种理想的大网膜牵引手术器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之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之内容并不仅限于此。图中,1为空心导管,由数根长度不等的管道套接而成,以便根据实际需要加长或缩短,3为牵引头,其大端2通过螺纹与空心导管1相连,牵引头表面设有三根刃棱4,刃棱之间沿轴向形成向内凹的凹槽5,牵引头自与导管相连的大端2逐渐过渡成能剌入皮下的尖端6。权利要求1.一种皮下隧道成形器,包括牵引头,与牵引头活动连接的空心导管,其特征在于牵引头的外表面至少设有三条刃棱,刃棱之间形成向内凹的凹槽,牵引头自大端逐渐过程成尖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头的大端通过螺接或套接与空心导管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导管由至少两根长度不等的管段活动连接而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皮下隧道成形器,包括牵引头,与牵引头活动连接的空心导管,其特征在于牵引头的外表面至少设有三条刃棱,刃棱之间形成向内凹的凹槽,牵引头自大端逐渐过程成尖端。由于将牵引头设置成带刃棱及凹槽的尖刀形状,使本技术能够轻便无阻地穿行于皮下隧道中,既不影响大网膜的牵引,又能降低穿行过程中的阻力,减轻创道周围组织的损伤,从而简化手术过程,有利于创面愈合。实为一种理想的大网膜牵引手术器械。文档编号A61B17/00GK2706131SQ20042003423公开日2005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5日专利技术者刘艳生, 朱辉, 王典春, 封亚平 申请人:刘艳生, 朱辉, 王典春, 封亚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下隧道成形器,包括牵引头,与牵引头活动连接的空心导管,其特征在于牵引头的外表面至少设有三条刃棱,刃棱之间形成向内凹的凹槽,牵引头自大端逐渐过程成尖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生朱辉王典春封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刘艳生朱辉王典春封亚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