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变极器操作频率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2568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变变极器操作频率之装置,包含一单片机,该单片机与一变极器相连,该单片机上设有用于控制变极器操作频率的第一接脚、第二接脚,其中第一接脚上接有一接地电阻,第二接脚上接有一接地电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片机之第二接脚上接有另一电容,当变极器之累计运行时间达到一预先设定值时,使该单片机之第二接脚上所接之电容值变小。(*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变极器,尤其是关于改变变极器操作频率之装置
技术介绍
以液晶显示器为例,在背光灯的作用下,使用者才能够清楚的看到显示器所显示的图像,而背光灯是通过变极器来开启的,因此,变极器之寿命长短是决定液晶显示器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变极器4是通过一单片机1进行动作,变极器4和该单片机1相连,该单片机1上包含有两个控制变极器4操作频率的接脚,分别是第一接脚11和第二接脚12,其中第一接脚11上接有一接地电阻13,第二接脚12上接有一接地电容14。变极器4之操作频率依据单片机1上两个接脚所接之电阻值及电容值而定,且操作频率与所接电阻值及电容值均成反比,以OZ960型号单片机为例,应用此种单片机之变极器4的操作频率计算公式为f=(70*104)/Ct*Rt,Rt即为第一接脚11所接电阻13之电阻值,Ct即为第二接脚12所接电容14之电容值。变极器之操作频率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背光灯的亮度,变极器之操作频率越高,背光灯越亮。当变极器累计运行时间达到一定值后(一般为2500-3000小时),其所开启的背光灯的亮度就会降低到原来亮度的50%,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液晶显示器显示图像的效果,此时就必须更换一新的变极器来激活背光灯。如此,造成对变极器资源的浪费,但目前仍然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鉴于上述存在的有关变极器的问题,本创作人特研究出改变变极器操作频率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是,提供改变变极器操作频率之装置,当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灯之亮度降低至一定程度后,无需更换新的变极器即可增强背光灯亮度。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其是在单片机之第二接脚处接一另一电容,该另一电容可以是一可变电容,也可以是和一控制电路相连的具有固定电容值的电容,当变极器之累计运行时间未达到一预先设定值时,使第二接脚所接之电容值较大,当变极器之累计运行时间达到一预先设定值时,使第二接脚所接之电容值减小,变极器之操作频率变大,从而使背光灯的亮度增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可在单片机之第一接脚处接一另一电阻,当变极器之累计运行时间达到一预先设定值时,使该第一接脚所接之电阻值变小,从而使变极器之操作频率变大。采用本技术之技术方案,当背光灯之亮度降低至一定程度后,可自动增大变极器之操作频率,以此来增强背光灯亮度,而无需更换使用新的变极器。图标说明下面将结合最佳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之改变变极器操作频率之装置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之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之示意图。图3为另一实施例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原理是变极器之操作频率与背光灯的亮度之间的关系为变极器之操作频率越高,背光灯越亮。根据该关系,在背光灯之亮度降低至一定程度后,增大变极器之操作频率,以此来增强背光灯亮度。本技术均以液晶显示器为例加以阐述,如图1所示,一变极器4和一单片机1相连,于本实施例中,该单片机1型号为OZ960,该单片机1上包含有两个控制变极器4操作频率的接脚,分别是第一接脚11和第二接脚12,其中第一接脚11上接有一接地电阻13,第二接脚12上接有一接地电容14。如图2所示,本技术之一最佳实施例是在单片机1之第二接脚12处接一另一电容16,该另一电容16之另一端和一控制电路3相连。该控制电路3包含一三极管31、一电阻32、一小型控制器33、一内存34。该三极管31之集电极和另一电容16之另一端相连,三极管31之发射极接地,其基极通过电阻32和小型控制器33相连,本实施例中该三极管31为PNP型三极管,其特性是当其基极为低电平时,该三极管31被导通。该小型控制器33中设有一预先设定值,本实施例中该预先设定值为2500小时,小型控制器33和内存34相连,内存34可用于记录变极器4之累计运行时间。变极器4一旦开始运行,内存34就记录变极器4之运行时间,当变极器4之累计运行时间小于小型控制器33中之预先设定值2500时,小型控制器33不动作,三极管31基极为低电平,三极管31被导通,即控制电路3、另一电容16及单片机1三者间处于导通状态,第二接脚12所接之电容值大小为接地电容14和另一电容16并联后的电容;当变极器4之累计运行时间达到2500小时时,小型控制器33始动作,使三极管31基极为高电平,三极管31截止,即控制电路3、另一电容16及单片机1三者间处于非导通状态,第二接脚12所接之电容值大小仅为接地电容14之大小,由于并联后的总电容值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电容值,所以此时第二接脚12所接之电容值被减小,变极器操作频率之计算公式f=(70*104)/Ct*Rt,即Ct变小,则变极器4之操作频率增大,背光灯变亮,不需要更换一新的变极器4即可增强背光灯亮度,延长变极器4的使用寿命。如图3所示,本技术之另一较佳实施例是在单片机1之第一接脚11处接一另一电阻15,该另一电阻15之另一端和一控制电路2相连。该控制电路2包含一三极管21、一电阻22、一小型控制器23、一内存24。该三极管21之集电极和另一电阻15相连,该三极管21之发射极接地,其基极通过电阻22和小型控制器23相连,本实施例中该三极管21为NPN型三极管,其特性是当其基极为高电平时,该三极管21被导通。该小型控制器23中设有一预先设定值,本实施例中该预先设定值为2500小时,小型控制器23和内存24相连,内存24可用于记录变极器4之累计运行时间。变极器4一旦开始运行,内存24就记录变极器4之运行时间,当变极器4之累计运行时间小于小型控制器23中之预先设定值2500小时时,小型控制器23不动作,使三极管21之基极为低电平,三极管21截止,即第一控制电路2、另一电阻15及单片机1三者间处于非导通状态,第一接脚11所接之电阻值大小仅为接地电阻13之电阻值;当内存24所记录的变极器4累计运行时间达到2500小时时,小型控制器23开始动作,使三极管21基极为高电平,该三极管21被导通,即控制电路2、另一电阻15及单片机1三者间处于导通状态,第一接脚11所接之电阻值大小为接地电阻13和另一电阻15相并联后的电阻,由于并联后的总电阻值一定小于其中任何一个电阻值,所以此时第一控制频率接脚11所接之电阻值被减小,根据变极器4操作频率之计算公式f=(70*104)/Ct*Rt,第一接脚11所接之电阻值减小,即Rt变小,故变极器4之操作频率增大,因此,背光灯越亮,所以通过增大变极器4的操作频率可使背光灯的亮度增强。当然,上述两实施例中也可使用其它类型之晶体管,以及不同逻辑编程的小型控制器,只要当变极器运行时间达到预先设定值时,第一接脚11所接之电阻值或第二接脚12所接之电容值变小即可实现同样的功能。另,可在单片机1之第一接脚11处连接一与接地电阻13并联的另一电阻15,该另一电阻15未连有控制电路2,或在其第二接脚12处连接一与接地电容14并联的一未连有控制电路3的另一电容16,其中,所述之另一电阻15为一接地的可变电容,所述之另一电容16为一接地的可变电容,当背光灯的亮度降低时,通过手动调节,可以使另一电阻15的电阻值从0增大到某一值,或使另一电容16的电容值减小,以使第一接脚11所接之电阻值或第二接脚12所接之电容值变小,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世法
申请(专利权)人:顺德市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