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树脂反应釜外循环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2510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丙烯酸树脂反应釜夏天降温效率低影响产品品质的技术问题,公开了丙烯酸树脂反应釜外循环换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反应釜外、两端与反应釜连通的管道,管道的一部分置于换热器内,设置在反应釜外的冷源向换热器内注入冷却介质。将反应釜正在生产的丙烯酸树脂抽至反应釜外冷却再投入至反应釜内继续生产,在反应釜持续高温的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丙烯酸树脂反应釜外循环换热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化工合成设备
,涉及到丙烯酸树脂反应釜外循环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丙烯酸树脂化学聚合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反应釜的温度急速上升,向反应釜的夹套中通入冷却水为反应釜换热降温。近几年来,夏天车间内的平均温度升高了至少5℃,夏天中午时段,车间内的最高温常常超过40℃,受限于冷却水降温系统的工作效率,夏天的冷却水常常无法降到20℃以下,甚至无法降到25℃以下,导致反应釜在反应放热阶段控温的难度增加,温度无法控制在制程要求的2℃偏差内,导致产品规格波动大,品质降低。
[0003]另外,环保法规对VOC的要求越来越严,市场上对产品的规格要求越来越朝着高固含低黏度的产品规格发展,体现在生产中的明显变化就是反应釜中的溶剂越来越少,反应釜反应温度升高,要控制温度的换热量越来越大,对冷却水系统的换热效率要求更高,所以目前夹套反应釜搭配冷却水系统的换热控温方式越来越困难,温度控制的精度范围变大,导致产品品质稳定度差,产品批差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丙烯酸树脂合成反应釜的换热降温效率,实现提高产品品质稳定度的目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丙烯酸树脂反应釜外循环换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反应釜外、两端与反应釜连通的管道,所述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反应釜顶部的入料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反应釜底部的出料口连接;所述管道包括管道一、管道二和管道三,所述管道二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换热器内,设置在反应釜外的冷源向所述换热器内注入冷却介质;所述管道一与所述入料口连接,所述管道一与所述管道二之间通过三通阀门连接,上料系统的加料管与此三通阀门的另一个通道连接;所述管道三与所述出料口连接,所述管道三与所述管道二之间通过三通阀门连接,包装系统的包装管与此三通阀门的另一个通道连接。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将反应釜正在生产的丙烯酸树脂抽至反应釜外冷却再投入至反应釜内继续生产,在反应釜持续高温的2

3小时内,按照设定频率将丙烯酸树脂循环不间断地抽至釜外冷却,与反应釜夹套冷却系统一同为反应釜内的物料换热降温,提高了反应釜温度控制的精度,提高产品品质稳定度,消除了产品批差。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09]图1为实施例中的冷却水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1]实施例
[0012]图1中所示的丙烯酸树脂反应釜外循环换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反应釜10外、两端与反应釜连通的管道。管道的一端连通反应釜顶部的入料口,另一端连通反应釜底部的出料口连接。管道包括管道一20、管道二30和管道三40,管道二的一部分位于换热器50内;管道一与入料口连接,管道一与管道二之间通过三通阀门60连接,上料系统的加料管70与此三通阀门的另一个通道连接;管道三与出料口连接,管道三与管道二之间通过三通阀门连接,包装系统的包装管80与此三通阀门的另一个通道连接。反应釜外设置的冷源向换热器内注入冷却介质。冷源优选为冷水机90,换热器的冷却管与一水池连通,冷水机的制成的冰水作为冷却介质存放于水池100内,再由水池注入换热器中。换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管型换热器或者蛇形换热器均可,本实施例采用的是板式换热器。
[0013]反应釜都自带温度计,当反应釜的温度设定过高,通过三通阀门将管道一与管道二导通,将管道二与管道三导通,利用包装系统中现有的输出泵将反应釜内的物料抽至管道三中,物料由管道二经过换热器被换热降温,之后由管道一输送至反应釜内继续合成反应。输出泵按照设定频率将丙烯酸树脂循环不间断地抽至釜外冷却,与反应釜夹套冷却系统一同为反应釜内的物料换热降温,提高了反应釜温度控制的精度,提高产品品质稳定度,消除了产品批差。
[0014]反应釜不需要辅助换热降温时,通过三通阀门将加料管与管道一导通,切断管道一与管道二的导通,通过三通阀门将包装管与管道三导通,切断管道二与管道三的导通。在反应釜需要精准控温或大量放热阶段时,通过三通阀门打开外循环换热装置辅助降温,在反应釜不需辅助降温时,通过三通阀门关闭外循环换热装置,减少了不必要的能耗。
[0015]换热器中一般自带有物料管道,所以管道二位于换热器内的部分为换热器自动的物料管道,为了避免不同反应釜之间的物料混入,反应釜外设置的换热器与之一一对应。
[0016]车间内的数个反应釜可以共用一个水池。水池内设置有出水总管,出水总管中设置有数个出水支管,换热器的冷管入口与对应的出水支管连通;出水支管中设置有启闭阀门,如果对应的反应釜需要辅助降温,打开对应的阀门即可向对应的换热器提供冷却介质。
[0017]在炎热的夏天,采用接近于0℃的冰水通入反应釜夹套中可以提高换热效率。采用本实施例中的装置,无需去改造化工厂几千立方甚至上万立方的冷却水池,设备投入费用及工程量很小,效益非常明显。
[0018]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丙烯酸树脂反应釜外循环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反应釜外、两端与反应釜连通的管道,所述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反应釜顶部的入料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反应釜底部的出料口连接;所述管道包括管道一、管道二和管道三,所述管道二的一部分位于换热器内,设置在反应釜外的冷源向所述换热器内注入冷却介质;所述管道一与所述入料口连接,所述管道一与所述管道二之间通过三通阀门连接,上料系统的加料管与此三通阀门的另一个通道连接;所述管道三与所述出料口连接,所述管道三与所述管道二之间通过三通阀门连接,包装系统的包装管与此三通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达徐存汪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石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