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6833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原料包括丙烯酸软单体、丙烯酸硬单体、功能单体、改性滑石粉、八氨基笼型倍半硅氧烷、引发剂和溶剂;采用八氨基笼型倍半硅氧烷作为交联剂,利用氨基与丙烯酸酐的进一步交联作用,有助于提升压敏胶的持粘性能,同时搭配添加改性滑石粉,提高了压敏胶的剥离强度和耐高温性能,其还可以与八氨基笼型倍半硅氧烷产生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压敏胶的持粘性能,最终得到了兼具优异剥离强度、耐高温性能和持粘性能的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能的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压敏胶
,具体涉及一种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压敏胶(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A)或称感压胶,是压敏胶粘剂的简称,是一类具有对压力有敏感性的胶粘剂,不需加热、溶剂或其他手段,只需稍微施加压力就可实行粘接的一种特殊类型胶粘剂。一般情况下,压敏胶并不直接使用于粘接,必须将其涂于带状基材上制做成各种压敏胶带制品时才能使用。压敏胶带由压敏胶、基材、底胶、背面处理剂等构成,压敏胶是压敏胶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使胶带具有对压力敏感粘附特性,用作基材的主要有织物、塑胶薄膜、纸类等,底胶是增加压敏胶与基材的粘结强度。
[0003]压敏胶按照主体树脂成分可分为橡胶型和树脂型两类。橡胶型又可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类;树脂型又主要包括丙烯酸类、有机硅类以及聚氨酯类。
[0004]高性能压敏胶是指在黏结力、耐温性、耐翘曲、透明度、耐候性等特殊要求上高于常规压敏胶的产品,通常是用于电子产业、汽车产业、制造业等需要特殊黏结特性以及长时间保持良好黏结性能的领域使用,由于成本与可靠性的特色,溶剂型丙烯酸酯体系压敏胶在高性能压敏胶领域逐渐取代有机硅类与橡胶类体系。
[0005]CN108048006A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粘接TPU的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该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由包括如下原料制得:硬单体9~18重量份、软单体31~37重量份、极性单体0.8~6重量份、聚醚反应型乳化剂0.6~4.5重量份、引发剂0.08~0.3重量份、固化剂用量为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总重量的1~5%,该专利技术提供的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虽然对提高了对TPU材料的粘结强度,但是对于温度过于敏感,高温下持粘性不佳,且剥离容易有残胶。
[0006]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需要开发一种剥离强度和持粘力均较高,且具有优异耐高温性能的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通过各个组分的合理搭配,进而具有较高的剥离强度,持粘时间较长且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
[0008]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所述溶剂溶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原料按照重量份包括如下组分:
[0010][0011]其中,所述丙烯酸软单体可以为17重量份、19重量份、21重量份、23重量份、25重量份、27重量份或29重量份等。
[0012]所述丙烯酸硬单体可以为16重量份、17重量份、18重量份或19重量份等。
[0013]所述功能单体可以为10.5重量份、11重量份、11.5重量份、12重量份、12.5重量份、13重量份、13.5重量份、14重量份或14.5重量份等。
[0014]所述改性滑石粉可以为2.5重量份、3重量份、3.5重量份、4重量份或4.5重量份等。
[0015]所述八氨基笼型倍半硅氧烷可以为1.5重量份、2重量份、2.5重量份、3重量份、3.5重量份、4重量份或4.5重量份等。
[0016]所述引发剂可以为1.2重量份、1.4重量份、1.6重量份或1.8重量份等。
[0017]所述溶剂可以为12重量份、14重量份、16重量份或18重量份等。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原料包括丙烯酸软单体、丙烯酸硬单体、功能单体、改性滑石粉、八氨基笼型倍半硅氧烷、引发剂和溶剂;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八氨基笼型倍半硅氧烷替换常规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可以有效避免常规交联剂导致的压敏胶持粘力降低的问题,使得到的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具有较长的持粘时间,同时利用八氨基笼型倍半硅氧烷结构中的氨基与丙烯酸酐的进一步交联作用,还有助于提升压敏胶的剥离强度;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在制备原料中还搭配添加有改性滑石粉,将滑石粉接枝到压敏胶中,滑石粉表面带有一些活性羟基,进而有助于提高压敏胶的分子极性,使其与基材之间能形成大量的氢键,提升其剥离强度,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压敏胶的持粘性能,且利用所述滑石粉所具有的耐高温性,还有助于提升压敏胶的耐高温性能。
[0019]优选地,所述丙烯酸软单体包括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辛酯或丙烯酸
‑2‑
乙基己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20]优选地,所述丙烯酸硬单体包括包括乙酸乙烯酯和/或甲基丙烯酸甲酯。
[0021]优选地,所述功能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丙烯酸、衣康酸、丙烯酸羟乙酯或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22]优选地,所述改性滑石粉为氨基改性滑石粉。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选择氨基改性滑石粉可以进一步与八氨基笼型倍半硅氧烷产生协同,利用二者共有的氨基来提升聚合物的交联密度和内聚强度。
[0024]优选地,所述氨基改性滑石粉包括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滑石粉和/或N



氨乙基)

γ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滑石粉。
[0025]优选地,所述氨基硅烷偶联剂改性滑石粉通过将滑石粉、氨基硅烷偶联剂和冰醋酸在溶剂中混合得到。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在冰醋酸的存在作用下,氨基硅烷偶联剂和冰醋酸反应形成的铵盐,使得表面修改改性下过更好。
[0027]优选地,所述溶剂包括丙酮、乙醇或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28]优选地,所述混合的温度为60~70℃,例如61℃、62℃、63℃、64℃、65℃、66℃、67℃、68℃或69℃等。
[0029]优选地,所述混合的时间为4~12h,例如5h、6h、7h、8h、9h、10h或11h等。
[0030]优选地,所述八氨基笼型倍半硅氧烷具有式Ⅰ所示结构:
[0031][0032]其中,R=CH2CH2CH2NH2。
[0033]优选地,所述引发剂包括偶氮类引发剂和/或过氧化物引发剂。
[0034]优选地,所述偶氮类引发剂包括偶氮二异丁腈。
[0035]优选地,所述过氧化物引发剂包括氧化二苯甲酰。
[0036]优选地,所述溶剂包括丙酮、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或甲基乙基酮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37]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8](1)将改性滑石粉和八氨基笼型倍半硅氧烷在部分溶剂中混合,得到混合液;
[0039](2)将丙烯酸软单体、丙烯酸硬单体和功能单体在剩余部分溶剂中混合,加入引发剂进行预聚,再加入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进行聚合,得到所述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0040]优选地,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溶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原料按照重量份包括如下组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软单体包括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辛酯或丙烯酸
‑2‑
乙基己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丙烯酸硬单体包括丙烯酸甲酯和/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优选地,所述功能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丙烯酸、衣康酸、丙烯酸羟乙酯或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滑石粉为氨基改性滑石粉;优选地,所述氨基改性滑石粉包括γ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滑石粉和/或N



氨乙基)

γ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滑石粉;优选地,所述氨基改性滑石粉通过将滑石粉、氨基硅烷偶联剂和冰醋酸在溶剂中混合得到;优选地,所述溶剂包括丙酮、乙醇或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混合的温度为60~70℃;优选地,所述混合的时间为4~12h。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八氨基笼型倍半硅氧烷具有式Ⅰ所示结构:其中,R=CH2CH2CH2NH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存黄俊达李俊贤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石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