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入箱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237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入箱工装。电池模组入箱工装包括吊装装置和预紧治具,吊装装置与电池模组可拆装式连接,吊装装置用于拾取并移送电池模组,预紧治具围设形成夹持空间,夹持空间用于夹持电池模组,预紧治具能够向夹持空间中心方向收缩以夹紧电池模组,预紧治具的底面能够抵接电池箱外壳的顶面。由于电池模组内部组件之间连接松散,整体有向外扩张的趋势,预紧治具向夹持中心方向收缩以夹紧电池模组,为电池模组提供预紧力,防止电池模组的组件松散,以确保电池组件能够顺利进入电池箱外壳的安装空间,以避免电池模组无预紧力向外扩张导致入箱困难,从而降低了电池模组的入箱难度,提升电池模组的入箱速度。入箱速度。入箱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入箱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入箱工装。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HEV/EV)主要动力来源的电池,锂电池由于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无污染、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开始逐步取代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应用于电动汽车、备用电源等领域。
[0003]新能源汽车等大型交通运输工具需要相当大的动力来源,使用电池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时,对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以及体积能量密度要求很高,并且对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一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池的重量、体积和与电动汽车的配合等都是电池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为了满足大动力源装置的需求,电池的成组技术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0004]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电芯单体性能以及电芯成组技术的发展,动力电池系统对于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起到决定性因素,为了提高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系统箱体轻量化设计、电芯成组轻量化设计尤为关键。
[0005]目前动力电池模组的入箱方式是带端板模组入箱,由于端板占用动力电池箱的位置,影响了电池模组的体积能量密度,而且端板等附件重量大,降低了整个动力电池箱的能量密度。在入箱时,电芯及模组零部件一个一个堆放进电池箱内,依靠电芯上下面打胶进行固定,由于需要将电芯单体散装入箱,电池模组不牢固,安全性差。
[0006]因此亟需一种电池模组入箱工装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入箱工装,能够加快电池模组入箱效率,降低电池模组的入箱难度,确保电池模组准确入箱。
[0008]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
[0009]一种电池模组入箱工装,用于装配电池模组进入电池箱外壳的安装空间中,电池模组入箱工装包括吊装装置和预紧治具,吊装装置被配置为拾取并移送电池模组,预紧治具围设形成夹持空间,夹持空间用于夹持电池模组,预紧治具能够向夹持空间中心方向收缩以夹紧电池模组,预紧治具自垂直于电池模组入箱方向的方向夹紧电池模组。
[0010]作为可选方案,预紧治具包括第一治具和第二治具,第一治具和第二治具层叠设置。
[0011]作为可选方案,第一治具与第二治具螺纹连接。
[0012]作为可选方案,第一治具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一连接杆,第一支撑杆成对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杆用于连接成对的第一支撑杆。
[0013]作为可选方案,第一支撑杆与第一连接杆可拆卸式连接。
[0014]作为可选方案,第二治具包括第二支撑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二支撑杆成对平行设
置,第二连接杆用于连接成对的第二支撑杆。
[0015]作为可选方案,第二支撑杆与第二连接杆可拆卸式连接。
[0016]作为可选方案,吊装装置与电池模组之间的可拆装式连接方式为吸附连接。
[0017]作为可选方案,吊装装置包括吸盘,吸盘与外接气源连通,吸盘被配置为吸附电池模组。
[0018]作为可选方案,吊装装置还包括支撑座和顶出件,吸盘与支撑座固定连接,顶出件与支撑座活动连接,顶出件能够沿支撑座的高度方向相对支撑座移动,顶出件的底面与吸盘的底面平齐。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入箱工装中,由于电池模组内部组件之间连接松散,整体有向外扩张的趋势,预紧治具向夹持中心方向收缩以夹紧电池模组,预紧治具自垂直于电池模组入箱方向的方向夹紧电池模组,为电池模组提供预紧力,防止电池模组的组件松散,以确保电池组件能够顺利进入电池箱外壳的安装空间,以避免电池模组无预紧力向外扩张导致入箱困难,从而降低了电池模组的入箱难度,提升电池模组的入箱速度。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入箱工装的爆炸视图;
[0022]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入箱工装在夹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预紧治具的爆炸视图;
[0024]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吊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00、电池模组;200、电池箱外壳;210、安装空间;300、吊装装置;310、吸盘;320、支撑座;330、顶出件;400、预紧治具;410、夹持空间;420、第一治具;421、第一支撑杆;422、第一连接杆;430、第二治具;431、第二支撑杆;432、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28]本技术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
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如图1

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入箱工装,用于装配电池模组100进入电池箱外壳200的安装空间210中,电池模组入箱工装包括吊装装置300和预紧治具400,吊装装置300用于拾取并移送电池模组100,预紧治具400围设形成夹持空间410,夹持空间410用于夹持电池模组100,预紧治具400能够向夹持空间410中心方向收缩以夹紧电池模组100,预紧治具400自水质与电池模组入箱方向的方向夹紧电池模组。由于电池模组100内部组件之间连接松散,整体有向外扩张的趋势,预紧治具400向夹持中心方向收缩以夹紧电池模组100,为电池模组100提供预紧力,防止电池模组100的组件松散,以确保电池组件能够顺利进入电池箱外壳200的安装空间210,以避免电池模组100无预紧力向外扩张导致入箱困难,从而降低了电池模组100的入箱难度,提升电池模组100的入箱速度。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入箱工装,用于装配电池模组(100)进入电池箱外壳(200)的安装空间(210)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入箱工装包括吊装装置(300)和预紧治具(400),所述吊装装置(300)被配置为拾取并移送所述电池模组(100),所述预紧治具(400)围设形成夹持空间(410),所述夹持空间(410)用于夹持所述电池模组(100),所述预紧治具(400)能够向所述夹持空间(410)中心方向收缩以夹紧所述电池模组(100),所述预紧治具(400)自垂直于所述电池模组(100)入箱方向的方向夹紧所述电池模组(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入箱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治具(400)包括第一治具(420)和第二治具(430),所述第一治具(420)和所述第二治具(430)层叠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入箱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具(420)与所述第二治具(430)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

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入箱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具(420)包括第一支撑杆(421)和第一连接杆(422),所述第一支撑杆(421)成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422)用于连接成对的所述第一支撑杆(4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入箱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志鹏陈智伟陈朝海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