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伟创专利>正文

一种电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2217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热管,包括金属壳体和设于金属壳体内的发热丝,发热丝与金属壳体内壁之间设有绝缘层,发热丝的两端连接有电极引棒,发热丝缠绕在耐热纤维芯上,而绝缘层可为绝缘纤维编织带、云母纸带、玻璃布或耐热绝缘纤维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管径细小,便于生产出高电压、低功率的电热管,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电热管的热能利用率,在产品的生产制备过程中,能大大减少或者避免产生粉尘,生产更环保。(*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热管
技术介绍
目前,巿场上常见的电热管,其基本结构一般包括金属壳体和设于金属壳 体内的发热丝,发热丝的两端连接有电极引棒,电极引棒用以连接外界电源。 发热丝与金属壳体内壁之间填充有绝缘层,绝缘层大多都是粉末体或由粉末体预压成型为绝缘套体,常见的粉末体为氧化镁(Mg0)粉体。然而,按这种结 构的电热管,由于发热丝内藏于粉体绝缘层内且发热丝没有轴向支承,故绝缘 层必须较厚,致使整体管径较大,生产此结构的小管径电热管十分困难,电热 管的整体管径不能太小,使得生产高电压低功率的电热管十分困难。而且,绝 缘层采用的粉体绝缘,且以填充形式引放于金属管内,绝缘层厚度大,热效率 较低,同时,发热丝在绝缘层内容易产生局部团聚,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电热管 的热效率。另外,由于上述电热管的绝缘层釆用粉末体,生产时粉尘较大,环 保质量差。改进技术中出现了 一些以纤维材料取代绝缘层的电热管或其类似产品,如 中国专利技术申请03117509. O公开了一种高阻限流型铠装加热电缆,该技术方案 在改进发热丝的化学成份的基础上,还采用高温绝缘纤维做绝缘支承材料,该 绝缘支承材料设于发热丝外作为绝缘层。但是,该技术方案所述的加热电缆, 发热丝仍是独立设于绝缘纤维内,没有固定的轴向支承,其绝缘材料也不能做 得太薄,导致生产该类结构的细管径产品存在一定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管径小、热能利用率高、生产工序环保的电热管。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热管,包括金属壳体和设于金属壳体内的发热丝,发热丝与金属壳体内壁之间设有绝缘层,发热丝的两端连接有电极引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缠绕在耐热纤维芯上。 所述绝缘层为缠绕在发热丝外的绝缘纤维编织带。 所述绝缘层为缠绕在发热丝外的云母纸带。 所述绝缘层为缠绕在发热丝外的玻璃布。 所述绝缘层为套在发热丝外的耐热绝缘纤维套管。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的电热管及其制造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 本技术所述的发热丝直接缠绕在耐热纤维芯上,使发热丝可得 到轴向支承,绝缘层釆用各种纤维编织带、云母紫带、玻璃布或纤维套管,其 厚度相对较薄,其发热丝也可趋于微细化,以此方法制得的电热管,管径十分 细小,适合细管径加热场合使用,也便于生产出高电压、低功率的电热管。(2) 采用本技术所述结构的电热管,因其绝缘层较薄,管径细小, 使电热管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值更大,大大提高了电热管的热能利用率,利于 热量由内之外传递,降低发热丝与金属壳体之间的温度差,延长电热管的寿命, 同时,也利于制造出高电压低功率的电热管。(3) 本技术所述的电热管,由于绝缘层不采用粉体绝缘,产品在生 产制备过程中,能大大减少或者避免产生粉尘,生产更环保。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根据图1所示,本技术的电热管,包括金属壳体1和发热丝2,发热 丝2封装于金属壳体1内,发热丝2的材料可为各种点发热材料。发热丝2与金属壳体l内壁之间设有绝缘层3,绝缘层3为柔性材料且可用以隔离发热 丝2与金属壳体1,然而,绝缘层3又起热传导介质之功效。发热丝2的两端 连接有电极引棒4,电极引棒4可以从金属壳体1的两端分别引出,成双头形 式,如图1所示,也可由金属壳体1的一端共同引出,使电热管形成单头结构, 如图2所示,此时,金属壳体l即为一端密封结构。电机引棒通常和发热丝2 焊接固定连接且其与外界电源连接。本技术的电热管所述发热丝2缠绕在 耐热纤维芯5上,其缠绕方式通常为螺旋形式,耐热纤维芯5对发热丝2起轴 向支承定位作用,如图1所示。在实际的制造过程中,发热丝2也可在金属壳 体l内多条设置,每条发热丝2可均由各自的耐热纤维芯5支承,均由各自的 绝缘层3包裹。期间,本技术的绝缘层3为以下的几种结构形式(l)绝 缘层3为缠绕在发热丝2外的绝缘纤维编织带,如玻璃纤维、石英纤维、高硅 氧纤维、陶瓷纤维、硅酸盐纤维、铬酸盐纤维等等;(2)绝缘层3为缠绕在发 热丝2外的云母纸带;(3)绝缘层3为缠绕在发热丝2外的玻璃布;(4 )绝缘 层3为套在发热丝2外的耐热绝缘纤维套管,纤维套管可由上述坡璃纤维、石 英纤维、高硅氧纤维、陶瓷纤维、硅酸盐纤维、铬酸盐纤维等等编织成型。同 时,绝缘层3也可根据实际制造要求,也可由上述的纤维编织带、云母纸片或 玻璃布与一定的绝缘粉体材料(如氧化镁)混合制成。本技术所述的电热管,它可通过以下的制造方法制得 (a )将发热丝2缠绕在耐热纤维芯5上;(b) 在发热丝2外缠绕或套上绝缘层3;(c) 在绝缘层3外套上金属壳体1,形成半成品;(d) 通过压扁或缩管工艺,把上述半成品制成各种管径的成品。 在工序(a) ~ (c)中的任一工序中,在发热丝2的两端接上电极引棒4。 本技术所述的电热管,管径细小,适合细管径加热场合使用,也便于生产出高电压、低功率的电热管,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电热管的热能利用率,热 量传递效率高,利于制造出高电压低功率的电热管。另外,本技术在生产 制备过程.中,能大大减少或者避免产生粉尘,生产更环保。权利要求1.一种电热管,包括金属壳体(1)和设于金属壳体(1)内的发热丝(2),发热丝(2)与金属壳体(1)内壁之间设有绝缘层(3),发热丝(2)的两端连接有电极引棒(4),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2)缠绕在耐热纤维芯(5)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3)为缠绕 在发热丝(2)外的绝缘纤维编织带。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3)为缠绕 在发热丝(2)外的云母纸带。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3)为缠绕 在发热丝(2)外的玻璃布。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3)为套在 发热丝(2)外的耐热绝缘纤维套管。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热管,包括金属壳体和设于金属壳体内的发热丝,发热丝与金属壳体内壁之间设有绝缘层,发热丝的两端连接有电极引棒,发热丝缠绕在耐热纤维芯上,而绝缘层可为绝缘纤维编织带、云母纸带、玻璃布或耐热绝缘纤维套管。本技术管径细小,便于生产出高电压、低功率的电热管,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电热管的热能利用率,在产品的生产制备过程中,能大大减少或者避免产生粉尘,生产更环保。文档编号H05B3/56GK201119021SQ20072006047公开日2008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7日专利技术者廖伟创 申请人:廖伟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热管,包括金属壳体(1)和设于金属壳体(1)内的发热丝(2),发热丝(2)与金属壳体(1)内壁之间设有绝缘层(3),发热丝(2)的两端连接有电极引棒(4),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2)缠绕在耐热纤维芯(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伟创
申请(专利权)人:廖伟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