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厂房洞室群永久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0220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厂房洞室群永久通风系统,其包括依次连通的进厂交通洞、地下洞室群、通风洞、以及设于所述厂房上方岩体中的施工支洞和厂顶地质探硐;所述地下洞室群包括并列设置的厂房、主变洞和尾闸洞;所述厂房的一侧设有所述的通风洞,其另一侧设有厂房排烟竖井,所述厂房排烟竖井的顶部与所述施工支洞相连通,所述厂房排烟竖井的顶部设有第一负压风机;所述厂房的顶部设有厂顶通风竖井,所述厂顶通风竖井与所述厂顶地质探硐相连通;所述厂顶通风竖井的顶部设有第二负压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地下厂房洞室群的通风效率,改善了地下厂房洞室群的空气质量。善了地下厂房洞室群的空气质量。善了地下厂房洞室群的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厂房洞室群永久通风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厂房洞室群永久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地下厂房洞室群大多埋深较大,存在地下洞室排风排烟问题。传统的通风系统设计中,地下厂房洞室群的排烟换气一般采用排烟竖井形式,充分利用“烟筒”效应,增强排烟效果,但传统的设计布置排烟竖井仅是形成1~2个通风换气通路,而地下厂房洞室群布线错综复杂,1~2个通风换气通路难以保证洞室群内污浊空气完全排出,仍然存在洞室群内空气质量差的情况,通风效果不是很明显。
[0003]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施工期临时用的通风系统,但这种通风系统一般只有一个通风换气通路,不能满足永久性通风系统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厂房洞室群永久通风系统,以提高地下厂房洞室群的通风效率,改善地下厂房洞室群的空气质量。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厂房洞室群永久通风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进厂交通洞、地下洞室群和通风洞;所述地下洞室群包括并列设置的厂房、主变洞和尾闸洞;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设于所述厂房上方岩体中的施工支洞和厂顶地质探硐;所述厂房的一侧设有所述的通风洞,其另一侧设有厂房排烟竖井,所述厂房排烟竖井的顶部与所述施工支洞相连通,所述厂房排烟竖井的顶部设有第一负压风机;
[0006]所述厂房的顶部设有厂顶通风竖井,所述厂顶通风竖井与所述厂顶地质探硐相连通;所述厂顶通风竖井的顶部设有第二负压风机。
[0007]工作时,由于本技术的地下厂房洞室群永久通风系统在厂房的一侧设有通风洞,并在其另一侧设有厂房排烟竖井,厂房排烟竖井的顶部与施工支洞相连通,厂房排烟竖井的顶部设有第一负压风机,厂房排烟竖井内的污浊空气可通过施工支洞排出;同时在厂房的顶部设有厂顶通风竖井,厂顶通风竖井与厂顶地质探硐相连通,厂顶通风竖井的顶部设有第二负压风机,厂顶通风竖井内的污浊空气可通过厂顶地质探硐排出。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进厂交通洞与所述地下洞室群连接的一端为三叉端;所述通风洞与所述地下洞室群连接的一端为双叉端。通过设置三叉端,厂房、主变洞和尾闸洞均可以与进厂交通洞连通。通过设置双叉端,厂房和主变洞均可以直接跟通风洞进行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地下洞室群的四周设有排水廊道,所述排水廊道与所述通风洞相连通,所述尾闸洞的顶部设有尾闸通风竖井,所述尾闸通风竖井与所述排水廊道相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通风洞的一侧设有排风竖井,所述排风竖井与所述通风洞之间连接有排风下平洞。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进厂交通洞的入口端设有正压风机。由此,可提高地下洞室群内的
通风效率。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正压风机为变频轴流风机。变频轴流风机可根据进厂交通洞入口端处的通风速度进行功率调节,在保证通风系统的通风效率的同时可节约电能。
[0013]进一步的,所述正压风机的数量为一台或多台。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通风系统使得厂房内的污浊空气通过通风洞、施工支洞和厂顶地质探硐排出,形成多条通风换气通路,提高了地下厂房洞室群的通风效率,改善了地下厂房洞室群内的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地下厂房洞室群永久通风系统布置剖面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地下厂房洞室群永久通风系统布置平面图。
[0017]图中各标号表示:
[0018]100、地下洞室群;1、厂房;2、主变洞;3、尾闸洞;4、进厂交通洞;401、负压风机;402、三叉端;5、主变进风洞;6、主变排风洞;7、尾闸运输洞;8、尾闸交通洞;9、厂房排烟竖井;901、第一负压风机;10、施工支洞;11、厂顶通风竖井;1101、第二负压风机;12、厂顶地质探硐;13、通风洞;1301、两叉端;14、排风竖井;1401、排风塔;1402、第三负压风机;15、尾闸通风竖井;16、排水廊道;17、排风下平洞。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地下厂房洞室群永久通风系统包括地下洞室群100、厂房1、主变洞2、尾闸洞3、进厂交通洞4、负压风机401、三叉端402;主变进风洞5、主变排风洞6、尾闸运输洞7、尾闸交通洞8、厂房排烟竖井9、第一负压风机901、施工支洞10、厂顶通风竖井11、第二负压风机1101、厂顶地质探硐12、通风洞13、排风竖井14、排风塔1401、第三负压风机1402、尾闸通风竖井15、排水廊道16、排风下平洞17。
[0021]所述进厂交通洞4、地下洞室群100和通风洞13依次连通。所述地下洞室群100包括并列设置的厂房1、主变洞2和尾闸洞3。
[0022]所述进厂交通洞4与所述地下洞室群100连接的一端为三叉端402。所述通风洞13与所述地下洞室群100连接的一端为双叉端1301。通过设置三叉端,厂房、主变洞和尾闸洞均可以与进厂交通洞直接连通。通过设置双叉端,厂房和主变洞均可以直接跟通风洞进行连通。
[0023]所述施工支洞10和厂顶地质探硐12设于所述厂房1上方岩体中。
[0024]所述厂房1的一侧设有所述的通风洞13,所述通风洞13兼安全洞,其另一侧设有厂房排烟竖井9,所述厂房排烟竖井9的顶部与所述施工支洞10相连通,所述厂房排烟竖井9的顶部设有第一负压风机901。
[0025]所述厂房1的顶部设有厂顶通风竖井11,所述厂顶通风竖井11与所述厂顶地质探
硐12相连通;所述厂顶通风竖井11的顶部设有第二负压风机1101。
[0026]所述主变进风洞5、主变洞2、主变排风洞6与通风洞13相连通。
[0027]所述地下洞室群100的四周设有排水廊道16,所述排水廊道16与所述通风洞13相连通,所述尾闸洞3的顶部设有尾闸通风竖井15,所述尾闸通风竖井8与所述排水廊道16相连通。所述尾闸运输洞7、尾闸洞3、尾闸交通洞8通过尾闸通风竖井15、排水廊道16与通风洞13相连通。
[0028]所述通风洞13的一侧设有排风竖井14,所述排风竖井14与所述通风洞13之间连接有排风下平洞17。
[0029]所述排风竖井14的顶部设有排风塔1401,所述排风塔1401内设有第三负压风机1402。
[0030]所述进厂交通洞4的入口端设有正压风机401。由此,可提高地下洞室群内的通风效率。所述正压风机401为变频轴流风机。变频轴流风机可根据进厂交通洞入口端处的通风速度进行功率调节,在保证通风系统的通风效率的同时可节约电能。所述正压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厂房洞室群永久通风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进厂交通洞(4)、地下洞室群(100)和通风洞(13);所述地下洞室群(100)包括并列设置的厂房(1)、主变洞(2)和尾闸洞(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厂房(1)上方岩体中的施工支洞(10)和厂顶地质探硐(12);所述厂房(1)的一侧设有所述的通风洞(13),其另一侧设有厂房排烟竖井(9),所述厂房排烟竖井(9)的顶部与所述施工支洞(10)相连通,所述厂房排烟竖井(9)的顶部设有第一负压风机(901);所述厂房(1)的顶部设有厂顶通风竖井(11),所述厂顶通风竖井(11)与所述厂顶地质探硐(12)相连通;所述厂顶通风竖井(11)的顶部设有第二负压风机(1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厂房洞室群永久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厂交通洞(4)与所述地下洞室群(100)连接的一端为三叉端(402);所述通风洞(13)与所述地下洞室群(100)连接的一端为双叉端(13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厂房洞室群永久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洞室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朋王新龙杨志刚张晋睿肖健华丁少祥邓辉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