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拼叠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159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拼叠合板,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叠合板生产效率及安装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预制底板、连接钢筋、多根第一钢筋和多根第二钢筋,多根所述第一钢筋和多根所述第二钢筋位于所述预制底板内,且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垂直连接,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的两端均不伸出所述预制底板;所述预制底板的两相对侧面上设有钢筋槽,两个相邻所述预制底板的钢筋槽对接形成方形槽,所述连接钢筋的中部位于方形槽内,所述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相邻所述预制底板的顶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预制底板不伸出钢筋,无需留出拼接缝,提高了生产和安装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拼叠合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密拼叠合板。

技术介绍

[0002]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广泛应用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从结构受力模式可分为单向受力叠合板和双向受力叠合板,根据叠合板的两个方向支座间距离的比值来确定,长宽比大于2时为单向受力叠合板,不大于2时为双向受力叠合板。当采用叠合板时,为实现双向受力,如图1所示,预制底板的一个侧面需要伸出较长的钢筋,用于与相邻预制底板钢筋搭接,预制底板的其他三个侧面也需要伸出钢筋,用于伸入支座,满足结构受力要求。如图2所示为双向受力叠合板拼缝构造,需要有不小于300mm的现浇带,才能让两个相邻叠合板成为整体,并实现双向受力。
[0003]这种钢筋桁架叠合板由于预制底板钢筋伸出混凝土,侧模板需要开设孔槽实现钢筋伸出,生产效率低;现场安装时也常常因为伸出的钢筋造成安装困难,不小于300mm的现浇带还需要支设模板,导致工序较多,安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密拼叠合板,用以解决现有叠合板生产效率及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密拼叠合板,包括预制底板、连接钢筋、多根第一钢筋和多根第二钢筋,多根所述第一钢筋和多根所述第二钢筋位于所述预制底板内,且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垂直连接,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的两端均不伸出所述预制底板;
[0007]所述预制底板的两相对侧面上设有钢筋槽,两个相邻所述预制底板的钢筋槽对接形成方形槽,所述连接钢筋的中部位于方形槽内,所述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相邻所述预制底板的顶面上,所述连接钢筋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一弯折段、第二段、第二弯折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均与所述预制底板的顶面平行接触。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方形槽内,所述第一弯折段和所述第二弯折段均平行于所述钢筋槽与所述预制底板的顶面形成的过渡斜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段和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所述过渡斜面之间留有间隙。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筋的长度不大于所述预制底板的长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钢筋的长度不大于所述预制底板的宽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均为直钢筋。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与所述第一钢筋平行。
[0014]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桁架与所述预制底板侧面的距离为300mm。
[0015]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钢筋桁架的距离不小于600mm。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现浇叠合层。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18](1)本技术的密拼叠合板,预制底板内部相互垂直布设的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两端均不伸出预制底板,使得相邻两个预制底板拼接时可实现密拼,无需留出拼接缝,即无需现浇带,也无需在侧模板上开设孔槽,减少了生产工序,同时避免了预制底板伸出钢筋带来的不便,生产效率和安装效率均得到有效提升。
[0019](2)本技术的密拼叠合板,位于预制底板的双向受力侧设有钢筋槽,钢筋槽与预制底板的顶面连通,便于相邻两个预制底板的密拼。
[0020](3)本技术的密拼叠合板,连接钢筋的中部位于方形槽内,两端分别位于两个相邻预制底板的顶面上,且与预制底板的顶面平行接触,实现了预制底板的密拼连接,使得两个相邻预制底板无需留出拼接缝,无需现浇带,也无需支设模板,减少了生产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
[0021](4)本技术的密拼叠合板,连接钢筋的中部弯折、两端位于同一直线上,此弯起的结构形式能够减小或控制钢筋槽的长度,避免长开槽对预制底板强度的过分削弱进而造成开裂,且更易生产。
[0022]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内容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文字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3]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4]图1为现有技术的预制底板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现有技术的叠合板拼接缝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具体实施例的预制底板钢筋及钢筋桁架分布示意图;
[0027]图4为具体实施例的预制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具体实施例的预制底板的沿长度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29]图6为具体实施例的图5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
[0030]图7为具体实施例的预制底板的沿宽度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31]图8为具体实施例的相邻预制底板拼接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1‑
预制底板;11

钢筋槽;2

第一钢筋;3

第二钢筋;4

钢筋桁架;5

连接钢筋;6

现浇叠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5]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3和图8所示,公开了一种密拼叠合板,包括至少两个预制底板1、多根第一钢筋2和多根第二钢筋3,多根第一钢筋2等间距设于预制底板1内,多根第二钢筋3等间距设于预制底板1内,第一钢筋2和第二钢筋3垂直构成钢筋网,第一钢筋2和第二钢筋3的两端均不伸出预制底板1。
[00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密拼叠合板,预制底板内部相互垂直布设的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两端均不伸出预制底板,使得相邻两个预制底板拼接时可实现密拼,无需留出拼接缝,即无需现浇带,也无需在侧模板上开设孔槽,减少了生产工序,同时避免了预制底板伸出钢筋带来的不便,生产效率和安装效率均得到有效提升。
[0037]需要说明的是,当钢筋(第一钢筋2或第二钢筋3)沿预制底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时,钢筋的长度不大于预制底板1的长度;当钢筋(第一钢筋2或第二钢筋3)沿预制底板1的宽度方向设置时,钢筋的长度不大于预制底板1的宽度。
[0038]优选地,预制底板1为长方体结构,包括顶面、底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其中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平行,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平行,第一钢筋2垂直于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且其长度等于预制底板1的长度,第二钢筋3垂直于第三侧面、第四侧面,且其长度等于预制底板1的宽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底板(1)、连接钢筋(5)、多根第一钢筋(2)和多根第二钢筋(3),多根所述第一钢筋(2)和多根所述第二钢筋(3)位于所述预制底板(1)内,且所述第一钢筋(2)和所述第二钢筋(3)垂直连接,所述第一钢筋(2)和所述第二钢筋(3)的两端均不伸出所述预制底板(1);所述预制底板(1)的两相对侧面上设有钢筋槽(11),两个相邻所述预制底板(1)的钢筋槽(11)对接形成方形槽,所述连接钢筋(5)的中部位于方形槽内,所述连接钢筋(5)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相邻所述预制底板(1)的顶面上,所述连接钢筋(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一弯折段、第二段、第二弯折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均与所述预制底板(1)的顶面平行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方形槽内,所述第一弯折段和所述第二弯折段均平行于所述钢筋槽(11)与所述预制底板(1)的顶面形成的过渡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拼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段和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所述过渡斜面之间留有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成传孙强郝延龙杨明王文欢刘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燕通建筑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