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也是建筑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0003]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是装配式建筑中常用的构件,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和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是现有技术中较常用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0004]如图1所示,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混凝土翼缘100、至少一个钢腹板200与预制底板300。如图2所示,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混凝土翼缘400、至少一个钢筋桁架500与预制底板600。
[0005]钢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和钢筋桁架混凝土翼缘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虽然抗弯刚度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应力混凝土底板,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组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上部结构均包括一个混凝土翼缘、至少一个钢制结构和两个连接混凝土结构,其中:所述混凝土翼缘位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上方设定高度,所述钢制结构位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和所述混凝土翼缘之间,并且所述钢制结构的下端和上端分别浇筑在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和所述混凝土翼缘内;两个连接混凝土结构分别位于所述混凝土翼缘的跨度方向的两端,并且所述连接混凝土结构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和所述混凝土翼缘浇筑在一起,所述连接混凝土结构上设置有吊装结构,所述连接混凝土结构顶面上用于在堆放时放置支垫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混凝土结构的上表面与所述混凝土翼缘的上表面齐平;或者,所述连接混凝土结构的上表面低于所述混凝土翼缘的上表面,所述连接混凝土结构与所述混凝土翼缘的交界处通过混凝土过渡结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结构的两端进入所述连接混凝土结构内;或者,所述钢制结构的两端不进入所述连接混凝土结构内且所述钢制结构的两端与所述连接混凝土结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混凝土结构为实心混凝土结构,所述吊装结构为吊钩、预埋吊件或套管;所述吊钩与所述连接混凝土结构固定连接;所述预埋吊件包括预埋吊钉或螺杆式预埋件,所述预埋吊件预埋在所述连接混凝土结构内;所述套管埋在所述连接混凝土结构内,所述套管的开口方向沿着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底板的跨度方向或宽度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混凝土结构与混凝土翼缘的宽度相等或不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1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清盛建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