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器沥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0114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容器沥水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容器沥水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平行设有多个翻转沥水架,所述翻转沥水架包括沥水板,各翻转沥水架的沥水板相互平行,所述沥水板的下端前后两侧与容纳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沥水板的左侧表面均匀设有多个容器支撑柱,所述沥水板的右侧表面与支撑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支撑杆的下端与滑块铰接,所述滑块与丝杠螺纹连接,所述丝杠的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丝杠的与容纳腔的内壁转动连接,具有节省人力、通用性好、结构简单、沥水效率高的优点。水效率高的优点。水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容器沥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容器沥水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容器沥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卤制品在卤制完成后会使用一些框或者盆等容器来盛装,然后再对其进行冷却、包装,而卤好的产品上通常会附着一些油脂和卤汁,这些油脂和卤汁容易粘附在容器的内壁上,如果长时间不清理则会发生腐败、变质从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这些容器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需要沥干后才能使用。
[0003]现有卤制品盛装容器清洗后一般倒扣在平面上进行沥水,由于容器体积比较大,因采用此方式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非常不方便,而且,容器中沥出的水四处流淌,不易收集,下需要人频繁清理,大大增加了人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器沥水装置,具有节省人力、通用性好、结构简单、沥水效率高的优点。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容器沥水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平行设有多个翻转沥水架,所述翻转沥水架包括沥水板,各翻转沥水架的沥水板相互平行,所述沥水板的下端前后两侧与容纳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沥水板的左侧表面均匀设有多个容器支撑柱,所述沥水板的右侧表面与支撑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支撑杆的下端与滑块铰接,所述滑块与丝杠螺纹连接,所述丝杠的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丝杠的与容纳腔的内壁转动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腔不仅用于对沥水架进行支撑,而且还可用于收集沥出的水,防止沥出的水四处流淌,大大减少了人的工作量,容纳腔中设置的翻转沥水架利用沥水板上的容器支撑柱对容器进行支撑,使得容器以倒扣,从而实现沥水操作,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丝杠旋转可以带动滑块沿丝杠横向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杆的下端横向移动,支撑杆的下端横向移动时可带动沥水板绕其下端转动,从而实现对沥水板倾斜角度的调节,通过对沥水板倾斜角度的调节可以实现翻转沥水架体积的调节,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空间,通用性好。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沥水板的表面设有多个镂空的孔,所述孔内均设有风扇。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孔的设置便于沥水板两侧空气相互流通,从而提高容器沥水的效率,风扇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容器沥水的效率。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与出水管连通。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腔收集的水通过出水孔排入出水管中,再通过出水
管排入到设定位置,排放过程方便,无需人工翻转倾倒,省时省力。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各沥水板的底部高度从左到右依次下降或者依次上升,相邻两个沥水板的底部之间的高度差大于容器支撑柱顶部到沥水板右侧表面的距离。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保证沥水板转动至水平状态后相邻沥水板依次交叠,且位于上方的沥水板不会对下方沥水板上的容器支撑柱造成压力,避免容器支撑柱受压变形。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容纳腔的支脚,所述支脚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支脚通过万向轮与地面接触。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脚用于对容纳腔进行支撑,万向轮用于容纳腔进行移动时更省力。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术中的容纳腔不仅用于对沥水架进行支撑,而且还可用于收集沥出的水,防止沥出的水四处流淌,大大减少了人的工作量,容纳腔中设置的翻转沥水架利用沥水板上的容器支撑柱对容器进行支撑,使得容器以倒扣,从而实现沥水操作,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丝杠旋转可以带动滑块沿丝杠横向移动,从而带动支撑杆的下端横向移动,支撑杆的下端横向移动时可带动沥水板绕其下端转动,从而实现对沥水板倾斜角度的调节,通过对沥水板倾斜角度的调节可以实现翻转沥水架体积的调节,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空间,通用性好。
[0018]2.本技术通过在沥水板的表面设置多个镂空的孔使得沥水板两侧空气相互流通,从而提高容器沥水的效率,通过设置风扇进一步加强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容器沥水的效率。
[0019]3.本技术中容纳腔收集的水通过出水孔排入出水管中,再通过出水管排入到设定位置,排放过程方便,无需人工翻转倾倒,省时省力。
[0020]4.本技术通过在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支脚来对容纳腔进行支撑,通过支脚底部的万向轮便于容纳腔移动,使得容纳腔移动时更省力。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一种容器沥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一种容器沥水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一种容器沥水装置中沥水板折叠后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中,1、容纳腔;2、翻转沥水架;21、沥水板;22、容器支撑柱;23、支撑杆;24、滑块;25、丝杠;26、驱动电机;3、孔;4、风扇;5、出水管;6、支脚;7、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
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参照图1和图2,一种容器沥水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容纳腔1,所述容纳腔1中平行设有多个翻转沥水架2,所述翻转沥水架2包括沥水板21,各翻转沥水架2的沥水板21相互平行,所述沥水板21的下端前后两侧与容纳腔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沥水板21的左侧表面均匀设有多个容器支撑柱22,所述沥水板21的右侧表面与支撑杆23的上端转动连接,支撑杆23的下端与滑块24铰接,所述滑块24与丝杠25螺纹连接,所述丝杠25的一端与驱动电机26连接,所述丝杠25的与容纳腔1的内壁转动连接。
[0028]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沥水板21的表面设有多个镂空的孔3,所述孔3内均设有风扇4。
[0029]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容纳腔1的底部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与出水管5连通。
[0030]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各沥水板21的底部高度从左到右依次下降或者依次上升,相邻两个沥水板21的底部之间的高度差大于容器支撑柱22顶部到沥水板21右侧表面的距离。
[0031]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容纳腔1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容纳腔1的支脚6,所述支脚6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7,所述支脚6通过万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器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开口的容纳腔(1),所述容纳腔(1)中平行设有多个翻转沥水架(2),所述翻转沥水架(2)包括沥水板(21),各翻转沥水架(2)的沥水板(21)相互平行,所述沥水板(21)的下端前后两侧与容纳腔(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沥水板(21)的左侧表面均匀设有多个容器支撑柱(22),所述沥水板(21)的右侧表面与支撑杆(23)的上端转动连接,支撑杆(23)的下端与滑块(24)铰接,所述滑块(24)与丝杠(25)螺纹连接,所述丝杠(25)的一端与驱动电机(26)连接,所述丝杠(25)的与容纳腔(1)的内壁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器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民袁红玲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市郭胖子泰味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