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体加热汽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再沸器堵塞结构。其主要针对现有设备在进行工作时,使得溶液中的颗粒状固体在进行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受温度影响,导致其粘附在换热管的管壁上,久而久之,同样会造成堵塞,影响立式再沸器进行工作问题,提出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圆柱式换热器,所述圆柱式换热器的顶部设置有半圆球封头,所述圆柱式换热器包括壳体以及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内均设有清洁换热管内壁的刮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液体进行加热使其汽化,同时在刮板刮除作用下,可对换热管内壁的清洁,避免颗粒状杂质粘附在换热管内造成堵塞,达到防止堵塞的目的。达到防止堵塞的目的。达到防止堵塞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再沸器堵塞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液体加热汽化
,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再沸器堵塞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再沸器也称加热釜或重沸器,使被蒸馏液体气化的加热设备。一般与精馏塔结合使用,直接装于精馏塔的底部或塔外。再沸器按循环方式可分为自然循环(热虹吸)和强制循环两种,按物料可分为管内和管外蒸发两种,按结构可分釜式、立式、卧式及内置式四种;按蒸发(汽化)程度可分为一次通过型和循环型两种,此外还可按与塔的连接形式分类和按塔釜有无隔板分类。
[0003]因此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898998U”中提出“一种防堵型立式再沸器”,此设备通过在管壳式换热器的底部设置的下封头上安装吹扫防堵装置,用于配合倒圆锥状本体辅助液体下降,从而因倒圆锥状本体的形状设计,带动换热列管中的固体颗粒下降,将其从固体颗粒出口处排出,进而解决立式再沸器防堵的问题。
[0004]但此设备在进行工作时,使得溶液中的颗粒状固体在进行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受温度影响,导致其粘附在换热管的管壁上,久而久之,同样会造成堵塞,影响立式再沸器进行工作,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止再沸器堵塞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防止再沸器堵塞结构。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止再沸器堵塞结构,包括圆柱式换热器,所述圆柱式换热器的顶部设置有半圆球封头,所述圆柱式换热器包括壳体以及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内均设有清洁换热管内壁的刮板,所述壳体的外壁连接有对壳体进行支撑的支撑架,所述壳体的底部安装有圆柱式封头,所述圆柱式封头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注入管,所述圆柱式封头下方设有驱动刮板进行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半圆球封头内设有辅助刮板进行转动的辅助机构,所述圆柱式封头的下方还设有托盘,所述托盘的两侧均焊接有定位架。
[0007]优选的,所述圆柱式换热器所述壳体内壁焊接有挡板,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壁上设有导入热介质的进入管与排出热介质的排出管。
[0008]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端贯穿托盘的底部,所述转轴位于托盘内的外圈上套有主齿轮,所述托盘的顶部安装有撑杆,多个所述撑杆的顶端均设有从动轮,多个所述从动轮的外圈均焊接有齿牙,多个所述从动轮的顶部均焊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顶端与刮板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辅助架辅助架,所述辅助架辅助架呈井字形,所述辅助架辅助架的底部安装有轴承座,多个所述轴承座的转动端均连接有辅助杆。
[0010]优选的,所述半圆球封头的顶部开口处连接有导管,所述辅助架辅助架固定安装在半圆球封头内,并且辅助架辅助架的突出端均与半圆球封头的内壁焊接。
[0011]优选的,两个所述定位架的相对端均与托盘的外壁焊接,两个所述定位架的反向端均与支撑架的支撑板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圆柱式封头的底部开设有圆锥孔,所述圆锥孔处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底端安装有控制阀。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4]1、本技术注入管注入液体,在配合从进入管内注入的加热介质,使得换热管内的液体不断沸腾蒸发,蒸发后的热蒸汽进入半圆球封头内,从导管排出,未完成汽化的液体则从换热管的底端进入圆柱式封头内,包括液体中存在的颗粒状杂质,通过电机驱动转轴转动,使得多个从动轮以主齿轮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配合设置在换热管内的刮板进行转动,从而刮除粘附在换热管内壁上的颗粒状杂质,实现了防堵的功能,避免其造成换热管堵塞影响对液体的加热汽化工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一种防止再沸器堵塞结构的正视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辅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中主齿轮与多个从动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1中刮板与辅助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半圆球封头;2、圆柱式换热器;21、壳体;22、挡板;23、换热管;24、进入管;25、排出管;3、圆柱式封头;4、驱动机构;41、电机;42、转轴;43、主齿轮;44、从动轮;45、连杆;5、支撑架;6、托盘;61、定位架;7、辅助机构;辅助架71、辅助架;72、轴承座;73、辅助杆;8、注入管;9、控制阀;10、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
‑
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止再沸器堵塞结构,包括圆柱式换热器2,圆柱式换热器2包括壳体21以及多个换热管23,多个挡板22固定焊接在壳体21的内壁,用于为注入其中的热介质导向,有利于热介质在壳体21内流动,便于对多个换热管23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0023]进一步,进入管24与排出管25的一端均贯穿壳体21的一侧外壁,并且进入管24与排出管25均通过固定套接在其外圈的密封垫圈与壳体21的一侧外壁密封连接,进入管24用于将常用在立式再沸器上的加热介质导入壳体21内,排出管25则用于将加热介质排出壳体21,由此达到循环对换热管23内的液体进行加热,配合多个挡板22使得多个换热管23能均匀受热,有利于加热液体的工作。再沸器一般采用的加热介质为热蒸汽。多个刮板10均设置在与其对应的换热管23内,刮板10呈菱柱状,刮板10的刮面与换热管23的内壁贴合,便于对换热管23的内壁进行清洁。
[0024]进一步,支撑架5的定位板上开设有放置孔,壳体21设置在放置孔内其外壁与放置孔的孔壁处于焊接状态,用于对壳体21的位置进行固定,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并且支撑架5的支撑板相对面上对称设置有定位架61,两个定位架61的反向端均与对应的支撑板面焊
接,两个定位架61的相对端则分别与托盘6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从而通过两个定位架61,达到对托盘6位置固定的目的,有利于驱动机构4进行驱动工作。
[0025]进一步,壳体21的顶部与半圆球封头1固定连接,壳体21的底部与圆柱式封头3固定连接,换热管23的顶端贯穿半圆球封头1的底部且顶端位于半圆球封头1内,同时换热管23贯穿半圆球封头1底部处的外壁与半圆球封头1处于密封状态,换热管23的底端则贯穿壳体21的底部且底端位于圆柱式封头3内,同时换热管23贯穿壳体21底部处的外壁与壳体21处于密封状态,换热管23用于存储注入圆柱式封头3内的液体,配合注入壳体21内的加热介质对液体进行加热,并且使其汽化。
[0026]进一步,注入管8贯穿圆柱式封头3的一侧壁体,并且固定套在注入管8外圈的密封垫圈与圆柱式封头3密封连接,注入管8用于对圆柱式封头3内注入液体,同时圆柱式封头3底部开设的圆锥孔与水管固定连接,同样通过固定套在水管外圈的密封垫圈与圆柱式封头3密封连接,圆锥孔直径较小的口与水管的顶部处于连接状态,用于配合圆锥孔的设计将刮除的颗粒转杂质排出圆柱式封头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再沸器堵塞结构,包括圆柱式换热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式换热器(2)的顶部设置有半圆球封头(1),所述圆柱式换热器(2)包括壳体(21)以及多个换热管(23),多个所述换热管(23)内均设有清洁换热管(23)内壁的刮板(10),所述壳体(21)的外壁连接有对壳体(21)进行支撑的支撑架(5),所述壳体(21)的底部安装有圆柱式封头(3),所述圆柱式封头(3)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注入管(8),所述圆柱式封头(3)下方设有驱动刮板(10)进行转动的驱动机构(4),所述半圆球封头(1)内设有辅助刮板(10)进行转动的辅助机构(7),所述圆柱式封头(3)的下方还设有托盘(6),所述托盘(6)的两侧均焊接有定位架(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再沸器堵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式换热器(2)所述壳体(21)内壁焊接有挡板(22),所述壳体(21)的一侧外壁上设有导入热介质的进入管(24)与排出热介质的排出管(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再沸器堵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电机(41),所述电机(41)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42),所述转轴(42)的顶端贯穿托盘(6)的底部,所述转轴(42)位于托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建园,闸畅,陈惠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新康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