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结构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9596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结构以及车辆,该配电结构包括:第一导电排,所述第一导电排的一端为电池连接端;至少一个第二导电排,所述第二导电排和所述第一导电排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排的外周面设有至少一个导电连接座,所述导电连接座适于与车辆的用电器连接。由此,通过设置连接电池的第一导电排和具有导电连接座的第二导电排可以实现汽车配电结构的就近配电方式,可以改变汽车线束的制作工艺,还可以降低汽车线束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配电结构的便捷性和简洁性。构的便捷性和简洁性。构的便捷性和简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电结构以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配电结构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线束作为目前汽车配电的方案,随着汽车的专利技术而产生。近期根据车用智能化发展需求,车内用电器越来越多,产生了区域配电的方式,通过蓄电池上的配电盒将电源分配到左域控制器、右域控制器、后域控制器、前舱配电盒。
[0003]相关技术中,汽车采用实体铜导线作为电源和信息交互的载体,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汽车不仅仅是单纯的代步工具,附加功能越来越多,这种方案的线束回路也会成倍增加,导致汽车在整体布置时,必须给线束预留走线空间,每路回路都需保险保护,且重量、成本、走线过孔、固定、体积等方面都已成为设计的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配电结构,该配电结构可以实现就近配电,可以降低汽车线束的复杂程度,可以简化汽车线束的结构特征,可以改变汽车线束的制作工艺,从而提高配电结构的便捷性和简洁性。
[0005]本技术还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配电结构包括:第一导电排,所述第一导电排的一端为电池连接端至少一个第二导电排,所述第二导电排和所述第一导电排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排的外周面设有至少一个导电连接座,所述导电连接座适于与车辆的用电器连接。
[0007]由此,通过设置连接电池的第一导电排和具有导电连接座的第二导电排可以实现汽车配电结构的就近配电方式,可以改变汽车线束的制作工艺,还可以降低汽车线束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配电结构的便捷性和简洁性。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电连接座包括:护套和端子,所述端子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电排上,所述护套套设在所述端子的外侧。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护套包括:护套主体、护套上壳和护套下壳,所述护套主体设置于所述护套上壳上,所述护套主体套设在端子的外侧,所述护套上壳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排的上侧,所述护套上壳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电排的下侧且与所述护套上壳相连接。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电排包括:横向导电排,所述横向导电排与所述第一导电排相连接,所述横向导电排沿横向延伸;至少两个纵向导电排,至少两个所述纵向导电排分别与所述横向导电排相连接,至少两个所述纵向导电排在横向上间隔设置且沿纵向延伸,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纵向导电排和/或所述横向导电排上设置有导电连接座,所述导电连接座连接用电器。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排的另一端和所述横向导电排之间,
以及所述横向导电排和所述纵向导电排之间设置有转接器。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转接器包括:绝缘壳和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排的另一端和所述横向导电排,或所述紧固件穿设对应的所述横向导电排和所述纵向导电排,所述绝缘壳包覆在所述紧固件的外侧。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绝缘壳包括:绝缘上壳和绝缘下壳,所述螺栓设置于所述绝缘上壳和所述绝缘下壳中的一个上,所述螺栓穿设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排的另一端和所述横向导电排,或所述螺栓穿设对应的所述横向导电排和所述纵向导电排,所述螺母设置于所述绝缘上壳和所述绝缘下壳中的另一个内且与所述螺栓螺纹配合,所述绝缘下壳与所述绝缘上壳相连接。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横向导电排为两个,两个所述横向导电排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导电排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所述转接器;和/或所述纵向导电排为四个,每个所述横向导电排的另一端均对应有一个向前延伸的所述纵向导电排和一个向后延伸的所述纵向导电排,所述横向导电排的另一端和对应的两个所述纵向导电排之间设置有所述转接器。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排、所述第二导电排上均设置有绝缘层。
[0016]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电池;用电器;上述的配电结构,所述电池连接端与所述电池相连接,所述导电连接座与所述用电器相连接。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配电结构和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配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电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00、配电结构;200、电池;
[0025]10、第一导电排;20横向导电排;30、纵向导电排;40、导电连接座;
[0026]41、护套主体;42、护套上壳;43、护套下壳;44、端子;
[0027]50、转接器;51、绝缘上壳;52、绝缘下壳;53、紧固件;
[0028]531、螺栓;532、螺母;60、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30]下面参考图1

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配电结构100,该配电结构100可
以用于车辆中,其可以使车上用电器实现就近配电。
[0031]结合图1

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配电结构100主要包括第一导电排10和至少一个第二导电排。第一导电排10的一端适于与车辆的电源连接,电源即电池,该第一导电排10的一端为电池连接端,即该端部用于连接电池200,第二导电排与第一导电排10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导电排可以沿横向和纵向延伸,其中,第二导电排的外周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导电连接座40,导电连接座40连接车辆上的用电器。
[0032]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导电排10的一端连接电池200,第一导电排10的另一端连接横向延伸的第二导电排,横向延伸的第二导电排在整车的左右方向上延伸,至少两个纵向延伸的第二导电排间隔设置,而且在整车前后方向上延伸,横向延伸的第二导电排两端分别与两个纵向延伸的第二导电排的两端之间的部分连接,导电连接座40可以根据用电器就近设置在第二导电排上,如此设置,在保证正常为用电器提供供电线路的基础上,相较于传统线束,导电排设计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和结构形式更简单,可以代替传统汽车线束的复杂结构,可以减轻汽车线束排布的工艺环节,还可以实现车辆用电器的就近配电,从而提高车辆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0033]由此,通过设置连接电池200的第一导电排10和具有导电连接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电排,所述第一导电排适于与车辆的电源连接;至少一个第二导电排,所述第二导电排和所述第一导电排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排的外周面设有至少一个导电连接座,所述导电连接座适于与车辆的用电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座包括:护套和端子,所述端子连接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电排上,所述护套套设在所述端子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包括:护套主体、护套上壳和护套下壳,所述护套主体设置于所述护套上壳上,所述护套主体套设在端子的外侧,所述护套上壳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排的上侧,所述护套上壳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电排的下侧且与所述护套上壳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电排包括:横向导电排,所述横向导电排与所述第一导电排相连接,所述横向导电排沿横向延伸;至少两个纵向导电排,至少两个所述纵向导电排分别与所述横向导电排相连接,至少两个所述纵向导电排在横向上间隔设置且沿纵向延伸,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纵向导电排和/或所述横向导电排上设置有导电连接座,所述导电连接座连接用电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排的另一端和所述横向导电排之间,以及所述横向导电排和所述纵向导电排之间设置有转接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电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超赵力锋王学谦瞿绚王乐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