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和轨道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957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和轨道交通系统。桥梁用于支撑公路、轨道及人行道,桥梁包括第一梁、第二梁、端梁和桥墩,多个第一梁和多个第二梁交叉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格栅状结构,格栅状结构用于支撑公路和人行道,端梁与多个第一梁的端部连接,端梁与第二梁平行设置且端梁的一部分凸出于格栅状结构,端梁的一部分用于支撑轨道,桥墩与端梁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桥梁,格栅状结构受力性能较好,整体性较好,节约了桥梁的占地范围,尤其降低了桥梁的高度,体量较小,节约了空间和费用。节约了空间和费用。节约了空间和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和轨道交通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系统
,尤其地涉及一种桥梁和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见的公路桥和轨道桥梁合建的结构是上下分层的结构形式。但这种结构的体量较大,占地范围较大,费用也会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4]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桥梁,用于支撑公路、轨道及人行道,所述桥梁包括:
[0005]第一梁和第二梁,多个所述第一梁和多个所述第二梁交叉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格栅状结构,所述格栅状结构用于支撑所述公路和所述人行道;
[0006]端梁,所述端梁与多个所述第一梁的端部连接,所述端梁与所述第二梁平行设置且所述端梁的一部分凸出于所述格栅状结构,所述端梁的一部分用于支撑所述轨道;以及
[0007]桥墩,所述桥墩与所述端梁连接。
[0008]根据本技术的桥梁,用于支撑公路、轨道及人行道,桥梁包括第一梁、第二梁、端梁和桥墩,多个第一梁和多个第二梁交叉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格栅状结构,格栅状结构用于支撑公路和人行道,端梁与多个第一梁的端部连接,端梁与第二梁平行设置且端梁的一部分凸出于格栅状结构,端梁的一部分用于支撑轨道,桥墩与端梁连接。这样,格栅状结构受力性能较好,整体性较好,节约了桥梁的占地范围,尤其降低了桥梁的高度,体量较小,节约了空间和费用。
[0009]可选地,所述端梁的沿所述桥梁的高度方向的顶表面与所述第一梁和/或所述第二梁的顶表面相齐平。
[0010]可选地,所述格栅状结构的上方设置有道路铺装层,所述道路铺装层包括支撑板和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的混凝土层,所述支撑板连接至所述格栅状结构,所述混凝土层的上方具有所述公路和所述人行道。
[0011]可选地,所述桥墩包括第一桥墩和第二桥墩,所述第一桥墩和所述第二桥墩沿所述端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桥墩位于所述公路的下方,所述第二桥墩位于所述轨道的下方。
[0012]可选地,所述桥梁包括多个所述端梁,多个所述端梁沿所述第一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端梁中的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梁的两端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桥梁包括多个桥墩,所述多个桥墩沿所述第一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
置,所述多个桥墩分别连接至多个所述端梁。
[0014]可选地,所述桥梁还包括桩基和承台,所述桩基通过所述承台连接至所述桥墩。
[0015]可选地,所述端梁为钢梁,所述第一梁和/或所述第二梁为工字钢梁。
[001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系统,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公路、轨道、人行道以及上述的桥梁,所述公路、所述人行道和所述轨道并排布置,多个所述第一梁和多个所述第二梁交叉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格栅状结构,所述格栅状结构用于支撑所述公路和所述人行道,所述端梁与所述第二梁平行设置且所述端梁的一部分凸出于所述格栅状结构,所述端梁的一部分用于支撑所述轨道。
[0017]根据本技术的轨道交通系统,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公路、轨道、人行道以及上述的桥梁,桥梁用于支撑公路、轨道及人行道,公路、人行道和轨道并排布置,桥梁包括第一梁、第二梁、端梁和桥墩,多个第一梁和多个第二梁交叉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格栅状结构,格栅状结构用于支撑公路和人行道,端梁与多个第一梁的端部连接,端梁与第二梁平行设置且端梁的一部分凸出于格栅状结构,端梁的一部分用于支撑轨道,桥墩与端梁连接。这样,格栅状结构受力性能较好,整体性较好,节约了桥梁的占地范围,尤其降低了桥梁的高度,体量较小,节约了空间和费用。
[0018]可选地,所述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轨道,至少两个所述轨道均位于所述公路的同一侧,所述端梁的一部分与至少两个所述轨道均连接在一起。
[0019]可选地,所述桥墩包括第一桥墩和第二桥墩,所述第一桥墩和所述第二桥墩沿所述端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桥墩位于所述公路的下方,所述第二桥墩位于至少两个所述轨道的下方。
附图说明
[0020]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轨道交通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的轨道交通系统的仰视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4为图1所示的轨道交通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0025]图5为图4中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6为图1所示的道路铺装层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00:桥梁
ꢀꢀꢀꢀꢀꢀꢀꢀꢀꢀꢀꢀꢀꢀꢀꢀꢀꢀꢀꢀꢀ
111:第一梁
[0029]112:第二梁
ꢀꢀꢀꢀꢀꢀꢀꢀꢀꢀꢀꢀꢀꢀꢀꢀꢀꢀꢀ
113:端梁
[0030]114:道路铺装层
ꢀꢀꢀꢀꢀꢀꢀꢀꢀꢀꢀꢀꢀꢀꢀ
115:轨道支座
[0031]116:桥梁支座
ꢀꢀꢀꢀꢀꢀꢀꢀꢀꢀꢀꢀꢀꢀꢀꢀꢀ
117:端梁的一部分
[0032]118:支撑板
ꢀꢀꢀꢀꢀꢀꢀꢀꢀꢀꢀꢀꢀꢀꢀꢀꢀꢀꢀ
119:混凝土层
[0033]120:沥青路面
ꢀꢀꢀꢀꢀꢀꢀꢀꢀꢀꢀꢀꢀꢀꢀꢀꢀ
150:桥墩
[0034]151:第一桥墩
ꢀꢀꢀꢀꢀꢀꢀꢀꢀꢀꢀꢀꢀꢀꢀꢀꢀ
152:第二桥墩
[0035]153:桩基
ꢀꢀꢀꢀꢀꢀꢀꢀꢀꢀꢀꢀꢀꢀꢀꢀꢀꢀꢀꢀꢀ
154:承台
[0036]155:护栏
ꢀꢀꢀꢀꢀꢀꢀꢀꢀꢀꢀꢀꢀꢀꢀꢀꢀꢀꢀꢀꢀ
200:轨道交通系统
[0037]201:公路
ꢀꢀꢀꢀꢀꢀꢀꢀꢀꢀꢀꢀꢀꢀꢀꢀꢀꢀꢀꢀꢀ
202:轨道
[0038]203:人行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40]为了彻底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技术。显然,本技术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
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方式。
[00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用于支撑公路、轨道及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包括:第一梁和第二梁,多个所述第一梁和多个所述第二梁交叉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格栅状结构,所述格栅状结构用于支撑所述公路和所述人行道;端梁,所述端梁与多个所述第一梁的端部连接,所述端梁与所述第二梁平行设置且所述端梁的一部分凸出于所述格栅状结构,所述端梁的一部分用于支撑所述轨道;以及桥墩,所述桥墩与所述端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梁的沿所述桥梁的高度方向的顶表面与所述第一梁和/或所述第二梁的顶表面相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状结构的上方设置有道路铺装层,所述道路铺装层包括支撑板和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的混凝土层,所述支撑板连接至所述格栅状结构,所述混凝土层的上方具有所述公路和所述人行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包括第一桥墩和第二桥墩,所述第一桥墩和所述第二桥墩沿所述端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桥墩位于所述公路的下方,所述第二桥墩位于所述轨道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包括多个所述端梁,多个所述端梁沿所述第一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端梁中的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梁的两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浩东肖辉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