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口径弯头用锻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9560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口径弯头用锻压模具,下模具包括底板、若干支撑板、第一顶板,底板的横截面呈扇形,每个支撑板的前侧部均开设有贯穿支撑板顶部的半圆形穿孔,若干支撑板位于底板的顶部且沿底板的圆心圆周阵列呈弧形状,若干半圆形穿孔圆周阵列成第一弧形槽,第一顶板固定位于若干支撑板顶部,第一顶板顶部开设有与第一弧形槽对应的第二弧形槽;上模具包括第一连接板、若干压板,每个压板均呈半圆环状,若干压板均位于若干支撑板的半圆形穿孔内,若干压板沿底板的圆心圆周阵列成弧形状,第一连接板固定位于压板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加工便利、适应不同型号的液压机、质量小、安装方便、生产效率高的优点。生产效率高的优点。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口径弯头用锻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大口径管件锻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口径弯头用锻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大口径弯头在成型时,若是使用注塑的方法,在需要注塑设备的同时,还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使用液压机对扇形钢板进行液压使其变形,最终再将液压后的钢板进行拼合焊接,最终形成大口径的弯头。
[0003]一般液压机所使用的锻压模具,均为注塑而成,由于是大口径弯头,因此,所需的锻压模具体积较大,纯注塑之后,其内部为实心,重量较重,再将锻压模具与液压机进行安装时,较为困难。
[0004]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592697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大口径弯头锻压模具,模具由上模座与下模座组成,其外表面和内表面由一层钢板制成夹层,中间由混泥土浇灌制为中间层,上模座内设有与模边连接的加强筋,加强筋上插有竖直的加强棒,上模座内中间两相邻的加强筋上端设有贯穿加强筋的吊装装置,下模座底端设有型腔且在底端两侧设有贯穿下模座的吊装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大口径弯头锻压模具相对结构简单,采取钢板做夹层、混泥土浇注做中间层、上模座有加强筋的设计,使得模具质量轻、强度高,这样在生产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周期,解决了质量大、危险系数大、生产效率缓慢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但是此新型所使用的混泥土浇灌,在使用时,由于会产生强大的压力,内部的混泥土会产生碎屑,使用时间久了之后,混泥土会碎裂,进而导致下模具与上模具的接触面所受到的压力不一致,若表面焊接不牢固,在强大的压力之下,表面的钢板很容易爆裂开,内部的混泥土碎片喷出,进而影响操作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口径弯头用锻压模具,具有结构简单、加工便利、适应不同型号的液压机、质量小、安装方便、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大口径弯头用锻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与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包括底板、若干支撑板、第一顶板,所述底板的横截面呈扇形,每个所述支撑板为竖直的方形板,且每个支撑板的前侧部均开设有贯穿支撑板顶部的半圆形穿孔,若干所述支撑板位于底板的顶部且沿底板的圆心圆周阵列呈弧形状,若干所述半圆形穿孔圆周阵列成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顶板固定位于若干支撑板顶部,所述第一顶板顶部开设有与第一弧形槽对应的第二弧形槽;
[0008]所述上模具包括第一连接板、若干压板,每个所述压板均呈半圆环状,若干所述压板均位于若干支撑板的半圆形穿孔内,若干所述压板沿底板的圆心圆周阵列成弧形状,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位于压板的顶部。
[0009]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0010]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沿圆心阵列有若干排第一方形穿孔组,每组第一方形穿孔均包括两个第一方形穿孔,所述第一顶板顶部设有与若干第一方形穿孔一一对应的第二方形穿孔,每个所述支撑板顶部与底部均设有两个第一卡块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方形穿孔和两个第二方形穿孔内。通过第一卡块与第一方形穿孔的配合,可方便对支撑板进行定位焊接,还可以增加若干支撑板与底板、第一顶板的连接配合。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为扇形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弧度与若干所述压板圆周阵列后的弧度一致,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设有与若干压板内径所对应的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板。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固定若干圆周阵列后的压板,由于为了减轻重量,将压板制为半圆环状,因此,为了保证压板的硬度,在压板的内部侧壁与第一连接板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0012]优选的:每个所述压板顶部位于圆环状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一连接板与若干压板的第二卡块位置相对应处均开设有第三方形穿孔。通过第二卡块与其对应的第三方形穿孔的固定连接,可方便对若干第二卡块进行排布限位,方便操作人员进行焊接。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沿第一连接板的圆心圆周阵列设有若干增强板,若干所述增强板的顶部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设有第三连接板。增强板用于提高上模具的整体高度,方便上模具的压板进入至下模具内,第二连接板用于将若干增强板进一步固定,通过第三连接板可方便将上模具与液压机连接,上模具通过第二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固定连接,可方便根据不同的液压机更换不同的第三连接板,进而增加锻压模具的使用范围。
[0014]优选的:每个所述支撑板的左侧均开设有第一加强槽,所述下模具的左侧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每个第一加强槽内。通过第一加强板,可增强下模具左侧连接的稳定性。
[0015]优选的:每个所述压板外径对应的侧壁均沿压板圆心圆周阵列开设有三个第二加强槽,所述上模具设有三个第二加强板,三个所述第二加强板分别位于上模具的若干压板的第二加强槽内。通过三个第二加强板的设置,可增加每个压板之间的稳定,防止上模具在下压时,压板由于强大压力,产生晃动。
[0016]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设有第四连接板。通过第四连接板可将下模具与液压机底部固定连接。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通过底板、若干支撑板和第一顶板的设置,能够起到减轻下模具整体重量的效果;通过第一连接板、若干压板的设置,能够起到减轻上模具的整体重量,方便安装上模具的效果。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加工便利、适应不同型号的液压机、质量小、安装方便、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造型示意图;
[0020]图2是实施例整体结构造型示意图爆炸图的底部视图。
[0021]图中,1、上模具;2、下模具;111、第一连接板;112、压板;113、固定板;114、第二卡块;115、增强板;116、第二连接板;117、第三连接板;118、第二加强板;211、底板;212、支撑
板;213、第一顶板;214、第一卡块;215、第一加强板;216、第四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4]如图1

2所示,一种大口径弯头用锻压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
[0025]下模具2包括底板211、若干支撑板212、第一顶板213,底板211的横截面呈扇形,底板211所对应的圆心角与需制定的弯头的圆心角一致,每个支撑板212为竖直的方形板,且每个支撑板212的前侧部均开设有贯穿支撑板212顶部的半圆形穿孔,若干支撑板212位于底板211的顶部且沿底板211的圆心圆周阵列呈弧形状,若干支撑板212的右侧均依次相抵,若干半圆形穿孔圆周阵列成第一弧形槽,第一顶板213固定位于若干支撑板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口径弯头用锻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1)与下模具(2);所述下模具(2)包括底板(211)、若干支撑板(212)、第一顶板(213),所述底板(211)的横截面呈扇形,每个所述支撑板(212)为竖直的方形板,且每个支撑板(212)的前侧部均开设有贯穿支撑板(212)顶部的半圆形穿孔,若干所述支撑板(212)位于底板(211)的顶部且沿底板(211)的圆心圆周阵列呈弧形状,若干所述半圆形穿孔圆周阵列成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顶板(213)固定位于若干支撑板(212)顶部,所述第一顶板(213)顶部开设有与第一弧形槽对应的第二弧形槽;所述上模具(1)包括第一连接板(111)、若干压板(112),每个所述压板(112)均呈半圆环状,若干所述压板(112)均位于若干支撑板(212)的半圆形穿孔内,若干所述压板(112)沿底板(211)的圆心圆周阵列成弧形状,所述第一连接板(111)固定位于压板(112)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口径弯头用锻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1)顶部沿圆心阵列有若干排第一方形穿孔组,每组第一方形穿孔均包括两个第一方形穿孔,所述第一顶板顶部设有与若干第一方形穿孔一一对应的第二方形穿孔,每个所述支撑板(212)顶部与底部均设有两个第一卡块(214)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方形穿孔和两个第二方形穿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口径弯头用锻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1)为扇形板,所述第一连接板(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暨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龙腾管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