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锻件错移量的锻模结构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6868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锻造领域,涉及一种控制锻件错移量的的锻模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锻件的长宽厚和模具的长宽;依据使用模具时,锻件允许的最大偏转导致的极限错移量,设置异型锁扣间隙B2和上下模具的间隙B1;设置异形缺口横截面上朝向锻件方向的圆弧角,以约束上模和下模之间除沿着纵横方向之外的偏移和偏转。和下模之间除沿着纵横方向之外的偏移和偏转。和下模之间除沿着纵横方向之外的偏移和偏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锻件错移量的锻模结构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锻造领域,涉及一种控制锻件错移量的的锻模结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锻件成型正朝着近净成形的方向发展,但在锻件成型过程中,由于受模具加工、设备误差以及锻件结构综合影响,在各类锻件中普遍存在上下模之间往往会产生向某一方向的错移量,精锻件的外形设计余量选择受锻件错移量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带有侧向力的结构类锻件,上下模具间存在有规律性的错移,随着模具的使用,错移往往会进一步加重,易引起锻件成形质量下降甚至报废。对于回转类锻件存在不确定性的偏移,对于结构类锻件,存在偏移及偏转,通过情况下采用导柱导向或依靠设备精度,对于有侧向力的锻件结构,其导柱、模具寿命通常较短。闭式模锻(无毛边模锻)通常用于生产小净余量的精锻件,但这种方法,特别是对模具加工要求较高,模具的表面要求、精度要求较高,锻件毛边分布不均匀时,锻件成型风险加大,且竖向毛刺加剧脱模困难,对生产的连续性以及模具的寿命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控制锻件错移量的的锻模结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减小锻件错移量,同时可以解决闭式模锻模具安装及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损伤的问题,并缓解脱模困难,通过控制飞边均匀性,提升生产的连续性,延长模具寿命。
[0004]技术方案:
[0005]一种控制锻件错移量的的锻模结构设计方法,锻模结构包括:上模,下模;上模上沿型腔外形向外设置有非连续的多个锁口结构,下模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相应的锁扣,锁扣和锁口组成锁扣结构;锁口的外侧壁向下伸出分模面,外侧壁的内壁分为直壁工作段和下端的斜面导入段;锁扣为向上伸出分模面的凸台,凸台上端面向下开设异形缺口,异形缺口的底面低于分模面;异形缺口的侧壁分为上端的斜面导入段和直壁工作段;锁扣随上模下行时,上端的斜面导入段和下端的斜面导入段相互找正,锁口的外侧壁伸入异形缺口,凸台进入锁口;该方法包括:
[0006]获取锻件的长宽厚和模具的长宽;
[0007]依据使用模具时,锻件允许的最大偏转导致的极限错移量,设置异型锁扣间隙B2和上下模具的间隙B1;
[0008]设置异形缺口横截面上朝向锻件方向的圆弧角,以约束上模和下模之间除沿着纵横方向之外的偏移和偏转。
[0009]异型锁扣间隙B2和上下模具的间隙B1之间的关系为:
[0010][0011]其中,B2为异型锁扣间隙值;B1为锻件上下模间隙值;L为模具长度;l为锻件长度;B为模具宽度;b为锻件宽度;K为系数,取值为0.2

0.5。
[0012]当模具外形为长宽比越小时,K取值越靠近0.5,模具长宽比越大时,K取越靠近0.2。
[0013]下模的斜面导入段与下模的直壁工作段之间的夹角为10

20度,下模的斜面导入段的长度H1为max(0.2H,20mm),H为锻件厚度;下模的直壁工作段高度L2≥(0.3

0.4)H+H1。
[0014]上模的直壁工作段L1为10

40mm。
[0015]设置异形缺口横截面上朝向锻件方向的圆弧角,包括:
[0016]异形缺口横截面的长和宽采用1/4圆弧过渡。
[0017]圆弧的半径在异形缺口横截面的1\2长度和1\2宽度之间取最小值。
[0018]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方法。
[0019]有益效果:(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控制锻件错移量的锻模结构设计方法,对于不同的典型锻件结构,通过合理设置异型锁扣的形状以及异型、上下模具间隙,可以通过控制上下模之间的错移、偏转,实现控制锻件错移量的目的。通过异型锁扣结构的设计,一方面可防止较小间隙模具在安装、使用过程中的磕碰、损伤,提高模具寿命,另一方面还通过异型结构的设计,可为锻件的任意方向的错移力提供足够的强度,避免了模具导柱主要起导向作用,不能提供足够的抗错移能力,也避免了一般情况下的锁扣,仅在成型末期参与锻件错移纠正,且仅主要提供纵、横向的防错。通过带斜面导入段与直壁工段的配合,直边与圆弧的使用,可提供抵消来自锻件成型全过程中,任意来自锻件错移方向的错移力,通过计算,设置的上下模、异型锁扣间隙,可以防止模具在安装、使用中的损伤,提高模具寿命,在使用过程中,可获得满足错移量要求的锻件。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一种控制锻件错移量的的锻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锻模结构截面示意图。
[0022]图3为异型锁扣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控制锻件错移量的的锻模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针对图1的控制锻件错移量的的锻模结构设计参数,如图2

3所示,锻模结构包括:上模,下模;上模上沿型腔外形向外设置有非连续的多个锁口结构,下模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相应的锁扣,锁扣和锁口组成锁扣结构;锁口的外侧壁向下伸出分模面,外侧壁的内壁分为直壁工作段和下端的斜面导入段;锁扣为向上伸出分模面的凸台,凸台上端面向下开设异形缺口,异形缺口的底面低于分模面;异形缺口的侧壁分为上端的斜面导入段和直壁工作段;锁扣随上模下行时,上端的斜面导入段和下端的斜面导入段相互找正,锁口的外侧壁伸入异形缺口,凸台进入锁口。
[0024]该方法包括:
[0025]锻件发生错移或偏转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有,在锻件成型过程中,上模与下模之间缺少适当的约束,导柱主要起导向作用,普通的锁扣在锻件变形的全过程中,仅在末期参与到锻件错移纠正中来,此时模具已然发生了相对错动或偏转。
[0026]为防止模具错移,主要通过两个方向进行设计约束,一方面在模具异型锁扣高度方向上提供导向及工作段的错移量控制,另一方向在模具的平面上防止上下模具发生相对旋转。
[0027]在异型锁扣上高度方向上的计算有:
[0028]锻件厚度为H,L1为锻件成型时应进行模具型腔的长度部分,为10

40mm;
[0029]上下模的异型锁扣,均为斜面导入段与直壁工作段组成,设计目的是模具安装闭合及工作全过程中,异型锁扣先发生接触,进行工作状态后,模具上下模再与锻件接触部位,直至锻件成型整个过程。
[0030]斜面导入段与直壁段之间的夹角为10

20度,斜面导入段的长度H1为max(0.2H,20mm),对小型锻件,该部位的长度较短,通常情况下不应小于20mm,否则无法起到两个斜面相互导入的作用,对于中大型锻件,该部位应满足锻件厚度的20%左右;其直壁工作段高度L2≥(0.3

0.5)H+H1,直壁工作段的高度在变形全过程中,为上下模具提供错移控制,依据现有航空锻件材料的最后一火次变形特性,结合锻件在厚度即变形方向,提出直壁工作段的高度要求L2,目的为满足变形全过程的上下模错移控制范围。
[0031]在异型锁扣上水平面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锻件错移量的的锻模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锻模结构包括:上模,下模;上模上沿型腔外形向外设置有非连续的多个锁口结构,下模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相应的锁扣,锁扣和锁口组成锁扣结构;锁口的外侧壁向下伸出分模面,外侧壁的内壁分为直壁工作段和下端的斜面导入段;锁扣为向上伸出分模面的凸台,凸台上端面向下开设异形缺口,异形缺口的底面低于分模面;异形缺口的侧壁分为上端的斜面导入段和直壁工作段;锁扣随上模下行时,上端的斜面导入段和下端的斜面导入段相互找正,锁口的外侧壁伸入异形缺口,凸台进入锁口;该方法包括:获取锻件的长宽厚和模具的长宽;依据使用模具时,锻件允许的最大偏转导致的极限错移量,设置异型锁扣间隙B2和上下模具的间隙B1;设置异形缺口横截面上朝向锻件方向的圆弧角,以约束上模和下模之间除沿着纵横方向之外的偏移和偏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异型锁扣间隙B2和上下模具的间隙B1之间的关系为:其中,B2为异型锁扣间隙值;B1为锻件上下模间隙值;L为模具长度;l为锻件长度;B为模具宽度;b为锻件宽度;K为系数,取值为0.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军舒睿昶陈飞何健袁战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宏远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