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向DC-DC变换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9438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双向D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双向DC

DC变换器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变换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双向DC

DC变换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双向DC/DC变换器是一种可在双象限运行的直流变换器,能够实现能量的双向传输。随着开关电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双向DC/DC变换器已经大量应用到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阵、不间断电源和分布式电站等领域,其作为DC/DC变换器的一种新的形式,势必会在开关电源领域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在需要使用双向DC/DC变换器的场合很大程度上减轻系统的体积重量及成本,所以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0003]现有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主电路结构,如图6所示,通过控制开关T1和T2,达到双向直流升压与降压的目的。在升压运行时,T2动作,T1截止,变换器工作在Boost状态;当T1动作,T2截止时,变换器工作在Buck状态,实现降压功能。
[0004]当现有的双向DC

DC变换器电路作用于可充电锂电池时,虽然可以满足降压、升压、电压可调、恒流等要求,但充放电的转换效率降低,限制了其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双向DC

DC变换器电路,通过降压Buck电路,升压Boost电路,改善电路结构,提高转换效率,并用反馈电路和运放电路来实现电压可调和恒流等要求,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技术为一种新型双向DC

DC变换器电路,包括主电路、测控电路、放电电路和充电电路,所述主电路与测控电路、升压放电电路和降压充电电路均电连接,所示主电路包括第一开关三极管S1、第二开关三级管S2、电容C1、电容C2、电感L、直流稳压电源U1和电池组U2,所述直流稳压电源U1的正极、与电感L、第一开关三级管S1的发射极、第一开关三级管S1的集电极、电池组U2的正极、电池组U2的负极和直流稳压电源U1的负极形成串联回路,所述电容C1与直流稳压电源U1串联设置,所述电容C2与电池组U2并联设置,所述第二开关三级管S2的集电极与第一开关三级管S1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三级管S2的发射极与直流稳压电源U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三级管S1和第二开关三级管S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均并联有二级管;
[0008]所述降压充电电路的输入端与主电路电连接,所述降压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池组U2电连接,所述升压放电电路的输出端与主电路电连接,所述升压放电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池组U2电连接;
[0009]所述测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与主电路电连接。
[0010]优选地,还包括放大器,所述放大器采用基于LM358的放大电路。
[0011]优选地,所述直流稳压电源U1采用基于LM7805和LM7815的直流稳压集成电路对主电路进行供电。
[0012]优选地,所述测控电路采用基于TL431的并联稳压集成电路。
[0013]优选地,所述测控电路包括负反馈控制和正反馈+负反馈控制,所述负反馈控制用于升压放电电路,所述正反馈+负反馈控制用于降压充电电路。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通过通过设置降压Buck电路和升压Boost电路,改善双向DC

DC变换器电路结构,提高转换效率,并且采用反馈电路和运放电路来实现电压可调和恒流等要求,利于双向DC/DC变换器的使用场景开发。
[0016]本技术通过设置合适的开关三级管和续流二级管降低输入稳压电源的电磁干扰以及电流脉动,提高电路中电流的稳定性。
[0017]本技术电路简单,转化效率高,可靠性高,易于维护。
[0018]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双向DC

DC变换器电路的结构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主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降压充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升压放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测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5]图6为现有的双向DC/DC变换器主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图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新型双向DC

DC变换器电路,包括主电路、测控电路、放电电路和充电电路,所述主电路与测控电路、升压放电电路和降压充电电路均电连接,所示主电路包括第一开关三极管S1、第二开关三级管S2、电容C1、电容C2、电感L、直流稳压电源U1和电池组U2,所述直流稳压电源U1的正极、与电感L、第一开关三级管S1的发射极、第一开关三级管S1的集电极、电池组U2的正极、电池组U2的负极和直流稳压电源U1的负极形成串联回路,所述电容C1与直流稳压电源U1串联设置,所述电容C2与电池组U2并联设置,所述第二开关三级管S2的集电极与第一开关三级管S1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三级管S2的发射极与直流稳压电源U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三级管S1和第二开关三级管S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均并联有二级管;
[0028]所述降压充电电路的输入端与主电路电连接,所述降压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池
组U2电连接,所述升压放电电路的输出端与主电路电连接,所述升压放电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池组U2电连接;
[0029]所述测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与主电路电连接。
[0030]其中,还包括放大器,所述放大器采用基于LM358的放大电路。
[0031]其中,所述直流稳压电源U1采用基于LM7805和LM7815的直流稳压集成电路对主电路进行供电。
[0032]其中,所述测控电路采用基于TL431的并联稳压集成电路。
[0033]其中,所述测控电路包括负反馈控制和正反馈+负反馈控制,所述负反馈控制用于升压放电电路,所述正反馈+负反馈控制用于降压充电电路。
[0034]恒流充电测试:
[0035]基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向DC

DC变换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路、测控电路、放电电路和充电电路,所述主电路与测控电路、升压放电电路和降压充电电路均电连接,所示主电路包括第一开关三极管S1、第二开关三级管S2、电容C1、电容C2、电感L、直流稳压电源U1和电池组U2,所述直流稳压电源U1的正极、与电感L、第一开关三级管S1的发射极、第一开关三级管S1的集电极、电池组U2的正极、电池组U2的负极和直流稳压电源U1的负极形成串联回路,所述电容C1与直流稳压电源U1串联设置,所述电容C2与电池组U2并联设置,所述第二开关三级管S2的集电极与第一开关三级管S1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三级管S2的发射极与直流稳压电源U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三级管S1和第二开关三级管S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均并联有二级管;所述降压充电电路的输入端与主电路电连接,所述降压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池组U2电连接,所述升压放电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忠徐邦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奥云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