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放电驱动装置和净化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7220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光放电驱动装置和净化设备,流光放电驱动装置包括:用于提供直流偏置电压的直流电源部,直流电源部包括输出电压调节单元,输出电压调节单元被配置为根据参考给定电压和所述直流电源部的输出直流电压对所述直流电源部的工作电流进行控制,以调节所述直流偏置电压;脉冲产生部,被配置为产生脉冲电压;耦合部,耦合部分别与直流电源部和脉冲产生部相连,耦合部被配置为对直流偏置电压和脉冲电压进行耦合,以使脉冲电压叠加到直流偏置电压后施加到负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流光放电驱动装置采用高压直流耦合高压脉冲的方式,提高了击穿电压的界限范围,降低了打火的现象,提高了稳定性,同时也降低了臭氧的浓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光放电驱动装置和净化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净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流光放电驱动装置和净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气体放电中,不均匀电场放电空间的电离度明显大于电子雪崩产生的电离,高电离度使放电过程产生强光辐射,可以观察到线状的、带分枝的电离通道。若放电电极不对称,电压在升至击穿电压之前,可以将放电形状进一步拉长,这种现象称为流注或流光。相关技术中,流光放电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具有化学特性的活性物质,可以用在净化杀菌方面,且多了可视化的效果。传统的直流电源的预击穿流光电压工作区比较窄,对电极安装精度敏感,难以控制容易发生打火,且产生的臭氧也比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流光放电驱动装置,采用高压直流耦合高压脉冲的方式,提高了击穿电压的界限范围,降低了打火的现象,提高了稳定性,同时也降低了臭氧的浓度。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流光放电驱动装置,包括:用于提供直流偏置电压的直流电源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光放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提供直流偏置电压的直流电源部,所述直流电源部包括输出电压调节单元,所述输出电压调节单元被配置为根据参考给定电压和所述直流电源部的输出直流电压对所述直流电源部的工作电流进行控制,以调节所述直流偏置电压;脉冲产生部,被配置为产生脉冲电压;耦合部,所述耦合部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部和所述脉冲产生部相连,所述耦合部被配置为对所述直流偏置电压和脉冲电压进行耦合,以使所述脉冲电压叠加到所述直流偏置电压后施加到负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部还包括电流控制单元、第一变压器和整流倍压单元,所述电流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和辅助绕组相连,所述电流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输出电压调节单元输出的电流调节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初级侧耦合电压,所述整流倍压单元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相连,所述整流倍压单元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侧耦合电压进行整流和倍压,以输出所述直流偏置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到直流电压正极端,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初级绕组的中间抽头相连;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辅助绕组的第一端相连;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辅助绕组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后连接到直流电压负极端;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后作为所述电流控制单元的电流控制端;谐振电容,所述谐振电容连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倍压单元为至少一级倍压电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倍压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次级绕组的第一端相连;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次级绕组的第二端相连后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相连;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相连;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相连,且作为所述整流倍压单元的输出端。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压调节单元包括:
第一反馈电阻,所述第一反馈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整流倍压单元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反馈电阻,所述第二反馈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反馈电阻的另一端相连,且具有第一节点,所述第二反馈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输出电压调节单元的输出端;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参考给定电压提供端;串联的第四电阻和第四电容,所述串联的第四电阻和第四电容连接在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锋李伯东李思逸张明正陈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