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531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电源,包括宽范围输入的反激电源、阻容降压电路和过压报警电路;所述宽范围输入的反激电源的输入端通过阻容降压电路连接AC8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供电
,具体是一种改进型电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工业和民用场景下有很多的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等各种需要用到220V交流电转换成单路输出或多路输出的低压控制电源,在工业应用环境有时候会出现把两根火线(380V)接入220V输入端造成电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电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改进型电源,包括宽范围输入的反激电源、阻容降压电路和过压报警电路;所述宽范围输入的反激电源的输入端通过阻容降压电路连接AC电源,宽范围输入的反激电源上还连接有过压报警电路。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阻容降压电路包括电阻R1和电容CX1,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容CX1和火线L,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X1的另一端、电阻R2、电容CX2和整流器D1的端口1,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X2的另一端、整流器D1的端口2和零线N。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宽范围输入的反激电源包括整流器D1、二极管D2、电容C100、芯片U1、变压器T1,整流器D1的端口3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和光耦OP1的端口1,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阻R5、电容CY1、电阻R6和变压器T1的端口1,电容C100的另一端连接整流器D1的端口4、芯片U1的端口5、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和电阻R8,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和芯片U1的端口1,芯片U1的端口2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芯片U1的端口3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和电容C5的另一端,芯片U1的端口4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芯片U1的端口8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和变压器T1的端口2,变压器T1的端口3连接二极管D6的阳极,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电容C104和电容C8,变压器T1的端口6连接电容C104的另一端、电容C8和电阻R10,变压器T1的端口7连接二极管D7的阳极,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电容C103和电容C11,变压器T1的端口8连接电容C103的另一端和电容C11,变压器T1的端口9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电容C101和电容C7,变压器T1的端口10连接电容C101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和电阻R10。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过压报警电路包括光耦OP1、电阻R7、电阻R9、电阻R100和电容C2,光耦OP1的端口2连接电阻R100,光耦OP1的端口3连接电容C2和电阻R7,光耦OP1的端口4通过电阻R9接地。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整流器D1的型号为MB10F。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光耦OP1的型号为EL817D

F。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芯片U1的型号为THX208。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电容CX1为降压电容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包含了宽范围输入的反激电源、阻容降压电路和过压报警电路,利用光耦隔离技术实现了报警功能,能够在电源接错线的情况下发出报警信号,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因为接错线而造成的电源损坏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实施例1:
[0018]请参照图1,一种改进型电源,包括宽范围输入的反激电源、阻容降压电路和过压报警电路;所述宽范围输入的反激电源由整流器D1、二极管D2、电容C100、芯片U1、变压器T1组成,阻容降压电路由电阻R1和电容CX1组成,过压报警电路由光耦OP1、电阻R7、电阻R9、电阻R100和电容C2组成。阻容降压电路用于降低输入电压,同时兼顾滤波功能,宽范围输入的反激电源对输入的电压进行整流、电压转换、反激处理后通过变压器T1输出,过压报警电路用于在电路输入电压超出限定范围时发出报警信号,保护电路。
[0019]实施例2,在实施例基础上,本设计给出了一种实施例的电路,连接关系如下: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容CX1和火线L,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X1的另一端、电阻R2、电容CX2和整流器D1的端口1,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X2的另一端、整流器D1的端口2和零线N,整流器D1的端口3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和光耦OP1的端口1,光耦OP1的端口2连接电阻R100,光耦OP1的端口3连接电容C2和电阻R7,光耦OP1的端口4通过电阻R9接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阻R5、电容CY1、电阻R6和变压器T1的端口1,电容C100的另一端连接整流器D1的端口4、芯片U1的端口5、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和电阻R8,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和芯片U1的端口1,芯片U1的端口2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芯片U1的端口3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和电容C5的另一端,芯片U1的端口4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芯片U1的端口8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和变压器T1的端口2,变压器T1的端口3连接二极管D6的阳极,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电容C104和电容C8,变压器T1的端口6连接电容C104的另一端、电容C8和电阻R10,变压器T1的端口7连接二极管D7的阳极,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电容C103和电容C11,变压器T1的端口8连接电容C103的另一端和电容C11,变压器T1的端口9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电容C101和电容C7,变压器T1的端口10连接电容C101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和电阻R10。
[0020]本技术选用的U1是一款高性能的电流模式的PWM控制器,专为AC/DC转换器设计。220V交流电经D1整流后经D2、R5、C3限流滤波后加到U1的启动引脚1脚,U1开始工作,开
关电源开始振荡,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经D4整流、C5滤波后给U1供电。逆变电路是利用U1内部开关管接通输出变压器T1的一次侧,激磁电流使磁芯磁化,积存磁能,在U1内部开关管截止时,已磁化的磁芯磁通量下降,磁通量的下降使二次侧产生感应电势,二次侧的感应电势经整流输出,磁芯积存的磁能转化为输出电能,当电源电压较高时,整流后的直流电压变高,U1的4脚检测到电压升高,U1调整内部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使其变短,即可积存足够的磁能。当电源电压较低时,直流电压低,U1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宽范围输入的反激电源、阻容降压电路和过压报警电路;所述宽范围输入的反激电源的输入端通过阻容降压电路连接AC电源,宽范围输入的反激电源上还连接有过压报警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容降压电路包括电阻R1和电容CX1,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容CX1和火线L,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X1的另一端、电阻R2、电容CX2和整流器D1的端口1,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X2的另一端、整流器D1的端口2和零线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宽范围输入的反激电源包括整流器D1、二极管D2、电容C100、芯片U1、变压器T1,整流器D1的端口3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和光耦OP1的端口1,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阻R5、电容CY1、电阻R6和变压器T1的端口1,电容C100的另一端连接整流器D1的端口4、芯片U1的端口5、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和电阻R8,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和芯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华蔡晓东黄建军李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恒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