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溴酸依他佐辛中间体中潜在致突变杂质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8624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依他佐辛中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氢溴酸依他佐辛中间体中潜在致突变杂质的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分析领域,具体涉及氢溴酸依他佐辛中间体中的潜在致突变杂质氯甲酸乙酯、1,3

溴氯丙烷及甲氨基甲酸乙酯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氢溴酸依他佐辛由日本科研株式会社(Nihon lyakuhin Kogyo Co.,Ltd.)原研开发,于1987年在日本上市,主要用于治疗手术后疼痛以及癌症疼痛症,其结构式如下(化合物1):
[0003][0004]氢溴酸依他佐辛为阿片受体的部分激动剂,作用于K受体,采用选择性拮抗剂阻断突触后受体,阻断传递疼痛信息的化学信使。在镇痛方面,依他佐辛的镇痛疗效是喷他佐辛的1

2倍。日本专利JP57046964A、JP59130843A、JP59130872A、JP60109555A、JP64061447A公开了依他佐辛的合成路线。其中中间体(

)

(1S

6S)

2,3,4,5,6,7

六氢

1,4

二甲基

1,6

亚甲基

1氢
‑4‑
苯霖

10

甲氧醚(化合物2,简称化合物2)是制备依他佐辛的原料,反应式如下。
[0005][0006]中间体化合物2(化合物2)的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0007][0008]根据EMEA中《遗传毒性杂质限度指导原则》,上述合成路线中,合成中间体MPC及CBM用到的物料氯甲酸乙酯、1,3

溴氯丙烷,以及中间体甲氨基甲酸乙酯是潜在致突变杂质。潜在致突变杂质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DNA,从而引起基因突变、染色体断裂或染色体重组的一类杂质,即使暴露于低水平剂量也可能诱发癌症。潜在致突变杂质可能作为药物合成过程中的起始原料、反应物、催化剂、试剂、溶剂、中间体、副产物或贮藏运输过程中的降解产物而被引入到终产物中,影响药品的质量,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药品的质量,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需严格控制药品中潜在致突变性杂质的含量。
[0009]中间体化合物2(化合物2)是生产氢溴酸依他佐辛原料药的起始物料,所以化合物2中潜在致突变杂质的限度按原料药氢溴酸依他佐辛的限度要求来研究,氢溴酸依他佐辛注射液规格为15mg/支,最大日使用剂量为1支,基于ICH M7,以TTC(毒理学关注阈值)为1.5μg/天进行评估,氢溴酸依他佐中任一单一基因毒性杂质限度为70ppm,该浓度限度极低,且基因毒性杂质反应活性高、稳定性差,这使得药物中此类痕量杂质的分析极具挑战性,要求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化合物2中氯甲酸乙酯、1,3

溴氯丙烷及甲氨基甲酸乙酯的检测方法未见文献报道。为保证氢溴酸依他佐辛药品的用药安全同时保证生产检测效率,有必要开发灵敏度高、专属性好、操作简便的检测方法用于化合物2中氯甲酸乙酯、1,3

溴氯丙烷及甲氨基甲酸乙酯杂质的含量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依他佐辛中间体(

)

(1S

6S)

2,3,4,5,6,7

六氢

1,4

二甲基

1,
6

亚甲基

1氢
‑4‑
苯霖

10

甲氧醚(化合物2)中氯甲酸乙酯、1,3

溴氯丙烷及甲氨基甲酸乙酯杂质检测方法,该方法快速、准确、检测限低,可对化合物2中可能残留的氯甲酸乙酯、1,3

溴氯丙烷及甲氨基甲酸乙酯进行有效的含量控制,保证氢溴酸依他佐辛原料药进一步制备的氢溴酸依他佐辛制剂产品的用药安全。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依他佐辛中间体化合物2(

)

(1S

6S)

2,3,4,5,6,7

六氢

1,4

二甲基

1,6

亚甲基

1氢
‑4‑
苯霖

10

甲氧醚中氯甲酸乙酯、1,3

溴氯丙烷及甲氨基甲酸乙酯杂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色谱法测定,其中所用气相色谱采用的色谱柱为DB

5ms毛细血管色谱柱,所用样品溶解溶剂为乙醇,柱温采用程序控温的方式。
[0012]由于液相法检测限达不到要求,无法对限度极低的物质进行检测,本专利技术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的方法检测化合物2中的可能存在的痕量氯甲酸乙酯、1,3

溴氯丙烷及甲氨基甲酸乙酯杂质。对采用的色谱柱进行实验筛选发现,型号为DB

5ms毛细血管色谱柱能够同时检测出氯甲酸乙酯、1,3

溴氯丙烷及甲氨基甲酸乙酯的峰,进而采用该色谱柱进行化合物2中三种杂质的色谱检测条件的研究摸索。
[0013]本专利技术所述检测方法采用乙醇作为样品溶解溶剂,首先是因为化合物2在乙醇中易溶,且性质稳定,另外由于目标杂质氯甲酸乙酯性质活泼,遇水容易分解,不利于检测。在研究过程中意外发现,将目标杂质氯甲酸乙酯用乙醇衍生化后能够快速、完全转化为可测成分碳酸二乙酯(见实施例1)。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检测方法采用化合物2供试品浓度为10mg/ml。由于化合物2中单一基因毒杂质的限度要求为70ppm,当化合物2供试品浓度为10mg/ml,相应氯甲酸乙酯、1,3

溴氯丙烷及甲氨基甲酸乙酯限度浓度为0.7μg/ml(70ppm)。本专利技术色谱方法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氯甲酸乙酯、1,3

溴氯丙烷及甲氨基甲酸乙酯的检测限浓度约为0.07μg/ml(7ppm),定量限浓度约为0.175μg/ml(17.5ppm)。因此,在该灵敏度下,化合物2供试品在10mg/ml浓度时,满足氯甲酸乙酯、1,3

溴氯丙烷及甲氨基甲酸乙酯的同时定量检出。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检测方法采用的气相色谱条件还包括:进样口温度为280~300℃,优选300℃;分流比采用5:1、10:1或20:1,优选分流比为10:1;载气流速为0.8ml/min~1.5ml/min,优选流速为1.0ml/min;柱温采用程序升温的方式,升温程序为30~50℃维持2min后升温,升温速度10℃/min~30℃/min,升温至110~140℃,维持2min,升温速度10℃/min~30℃/min,升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依他佐辛中间体化合物2(

)

(1S

6S)

2,3,4,5,6,7

六氢

1,4

二甲基

1,6

亚甲基

1氢
‑4‑
苯霖

10

甲氧醚中氯甲酸乙酯、1,3

溴氯丙烷及甲氨基甲酸乙酯杂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色谱法测定,其中所用气相色谱采用的色谱柱为DB

5ms毛细血管色谱柱,所用样品溶解溶剂为乙醇,柱温采用程序控温的方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2供试品浓度为10mg/m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色谱程序升温方式的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30~50℃维持2min后升温,升温速度10℃/min~30℃/min,升温至110~140℃,维持2min,升温速度10℃/min~30℃/min,升温至260~290℃并维持10min。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色谱程序升温方式的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40℃,维持2min然后升温,升温速度10℃/min,升温至至130℃,维持2min,优选升温速率为30℃/min至280℃并维持10min。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的其他气相色谱条件包括:进样口温度为280~300℃;分流比采用5:1、10:1或20:1;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子强刘东华钟剑陈博陈齐阳于玉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