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8234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盖设于锅体上方的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加热组件,所述锅盖包括内盖,所述内盖配合锅体形成烹饪腔,所述锅体设有热传导区,以及与所述加热组件对应设置的发热区,所述热传导区至少部分设置于发热区的外侧,所述内盖上设有传热结构,所述传热结构在合盖状态下抵接于所述热传导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发热区配合加热装置产生热量,热量通过热传导区与设于内盖上的传热结构传递至内盖,以对烹饪腔进行立体加热,同时不需要设置额外加热源,降低了整机成本,提升了能源利用率。提升了能源利用率。提升了能源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小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电饭煲作为一种常用的烹饪电器,其工作原理如下:
[0003]电饭煲的加热装置一般使用发热盘或IH线盘加热,发热盘或IH线盘在饭煲底部,在发热盘或IH线盘通电后产生热量,热量传递至内胆,将内胆中的米饭加热煮熟。而为了提高饭煲的烹饪效果和加热能效,越来越多的饭煲采用了IH加热,IH加热原理是通过金属绕线的产生电磁感应场,由金属内胆切割电磁感应场产生感应涡流,通过内胆内阻与涡流的作用产生热量。
[0004]而在一些高端饭煲中,为了能提升米饭烹饪效果会使用立体加热的方式,例如,除了发热盘和IH线盘外,还会在内胆侧部保温环/罩增加发热带,或在顶部的内盖中增设发热丝,以实现立体加热,而现有的立体加热多采用独立的加热系统,在同一烹饪电器中内胆底部设置有加热系统,侧部发热带也设有加热系统,内盖上也安装有加热系统,同时还需要设置配合不同加热系统的测温系统,使得烹饪电器内的结构,测温系统,控制系统都很复杂,产品的成本很高,且由于需要使用三种独立的加热源,也会使饭煲能效利用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通过在锅体内设置设有发热区和热传导区,由发热区配合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通过设于热传导区和传热结构将热量传递至内盖,使得烹饪腔内部实现立体加热,同时不需要设置额外加热源,仅需一个热源能同时对锅体和内盖进行加热,降低了整机成本,提升了能源利用率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0007]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盖设于锅体上方的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加热组件,所述锅盖包括内盖,所述内盖配合锅体形成烹饪腔,所述锅体设有热传导区,以及与所述加热组件对应设置的发热区,所述热传导区至少部分设置于发热区的外侧,所述内盖上设有传热结构,所述传热结构在合盖状态下抵接于所述热传导区。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锅体还包括设有热传导脉网的匀热区,所述热传导区连接匀热区。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发热区、匀热区与热传导区均设于内胆,所述匀热区设于所述发热区与热传导区之间,所述热传导区的顶部设有传热部,所述传热部在合盖状态下抵接于所述传热结构。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热传导脉网至少占据所述内胆侧壁面积的二分之一。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锅体内设有保温罩,所述发热区与热传导区均设于保温罩,所述保温罩上设有热传导脉网,所述热传导脉管由所述发热区延伸至热
传导区。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热传导脉网在所述保温罩的顶部延伸形成传热部,所述传热部朝向内盖方向凸出设置,在合盖状态下,所述传热部与所述传热结构相互抵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发热区的内外两侧均经抛光工艺处理形成抛光镜面以减少发热区的热辐射,所述热传导区的外侧经抛光工艺处理形成抛光镜面以防止热量向外辐射。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传热结构为脉络状延伸的传热管,所述传热管向外延伸形成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合盖状态下抵接于所述热传导区。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热传导脉网与传热管内均容纳有导热介质,所述热传导脉网与传热管内均容纳有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为超导液,所述超导液在传热管内形成为真空环境后被注入。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传热结构为导热板,所述传热结构为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边缘向内盖外侧延伸形成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合盖状态下抵接于所述热传导区。
[0017]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所示:
[0018]本技术通过在锅体内设置设有发热区和热传导区,发热区配合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通过设于热传导区以及传热结构将热量传递至内盖,使得烹饪腔内部实现立体加热,同时不需要设置额外加热源,仅需一个热源能同时对锅体和内盖进行加热,降低了整机成本,提升了能源利用率。
[0019]本技术中的热传导脉网与传热结构均采用脉络式分布的传热管,并在其中注入导热介质,使得热传导脉网与传热管在接收到热量后,导热介质能够快速的将热量传递至内盖、保温罩或内胆的各个位置,实现均匀加热,同时导热介质可使用超导液,提升传热效率,实现快速传热。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实施例1中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0022]图2为实施例1中保温罩与内盖配合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3为实施例1中保温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实施例1中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实施例2中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0026]图6为实施例2中烹饪器具部分结构的半剖视图。
[0027]图7为实施例2中为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0、锅体;11、内胆;111、热传导区;112、匀热区;113、发热区;12、加热装置;13、保
温罩;131、第一保温环;132、第二保温环;14、热传导脉网;15、传热部;16、连接管;20、锅盖;21、内盖;22、传热结构;23、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盖设于锅体上方的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加热组件,所述锅盖包括内盖,所述内盖配合锅体形成烹饪腔,所述锅体设有热传导区,以及与所述加热组件对应设置的发热区,所述热传导区至少部分设置于发热区的外侧,所述内盖上设有传热结构,所述传热结构在合盖状态下抵接于所述热传导区。
[0032]上述中,通过设于锅体的发热区配合加热装置产生热量,并由热传导区内的热传递脉网将热量传递至传热结构,传热结构接收到热量后快速扩散至整个内盖并向下辐射,热传导区的热量则直接向烹饪腔内辐射,以配合内盖以及加热装置实现立体加热。
[0033]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来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34]实施例1:
[0035]参照图1

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和锅盖20,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盖设于锅体上方的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加热组件,所述锅盖包括内盖,所述内盖配合锅体形成烹饪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设有热传导区,以及与所述加热组件对应设置的发热区,所述热传导区至少部分设置于发热区的外侧,所述内盖上设有传热结构,所述传热结构在合盖状态下抵接于所述热传导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还包括设有热传导脉网的匀热区,所述热传导区连接匀热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发热区、匀热区与热传导区均设于内胆,所述匀热区设于所述发热区与热传导区之间,所述热传导区的顶部设有传热部,所述传热部在合盖状态下抵接于所述传热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脉网至少占据所述内胆侧壁面积的二分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内设有保温罩,所述发热区与热传导区均设于保温罩,所述保温罩上设有热传导脉网,所述热传导脉管由所述发热区延伸至热传导区。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王翔王源莫林锋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