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凸台环件成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794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内凸台环件领域,公开了一种内凸台环件成形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能两次下压,上模下侧为平压面,上模第一次下压时平压面朝下,上模上侧设有成形凸起,上模第二次下压时翻转上模,成形凸起朝下,下模上设有成形槽,平压面能覆盖成形槽,成形凸起能容纳在成形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使产品能够快速成形,保持产品流线的连续性,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加工时余量。余量。余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凸台环件成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凸台环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凸台环件成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如图6所示,内凸台环件是一种外形为环件15,内孔中部有一圈内凸台16的环形产品,根据其使用的高温环境要求,一般需要经过锻制加工,才能满足使用要求。但由于该零件的形状复杂,常规锻造成形难度大。
[0003]目前常规的制造方法一般是:先将产品整体锻制为一规则环形的坯料,然后再机械加工出内凸台16,最后加工至最终要求的尺寸。但是,这种方法机械加工时余量大,材料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造成加工应力较大,最终尺寸精度难以控制;经过锻制和机械加工两道工序,产品流线不连续,需要控制的因素多,进而导致质量不稳定。因此需寻求一种新的成形方案,使产品能够快速成形,保持产品流线的连续性,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加工时余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内凸台环件成形装置,使产品能够快速成形,保持产品流线的连续性,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加工时余量。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凸台环件成形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能两次下压,上模下侧为平压面,上模第一次下压时平压面朝下,上模上侧设有成形凸起,上模第二次下压时翻转上模,成形凸起朝下,下模上设有成形槽,平压面能覆盖成形槽,成形凸起能容纳在成形槽内。
[000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007]1.锻造环形的坯料,坯料出炉后放入成形槽中,上模分两次下压,第一次下压,将上模的平压面朝下下压坯料,直至平压面与下模上表面接触,使坯料下部填充在成形槽内;第二次下压,翻转上模,使成形凸起朝下下压坯料,直至上模下表面与下模上表面接触,上模与下模之间形成空腔,坯料填充在空腔内进而成形。
[0008]2.无需机械加工内凸台,产品能够快速成形。
[0009]3.相比现有技术需要两道工序,本方案只需要一道工序,需要控制的质量因素较少,保持产品流线的连续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0010]4.相比现有技术,坯料成形后尺寸更接近产品,机械加工产生的余量大幅度减少。
[0011]5.上模第一次下压时,平压面表面平整,不会对坯料产生侧向力,不易将坯料挤出成形槽外,提高了坯料成形尺寸的精度、减少了产生的余量;由于平压面表面平整,对坯料产生的下压力更加均匀,进而使坯料成形后环件部分的密度更均匀,进而提高坯料下部成形的质量。
[0012]6.上模第二次下压时,由于上模质量不变,对坯料下部产生的下压力与第一次相近,由于上模两次下压的极限位置不变,都是与下模上表面接触后停止,第一次下压时坯料
下部已经成形,因此第二次下压对坯料成形后环件部分产生的影响较小,避免了环件部分二次受力,环件部分的密度变化较小,成形质量更稳定;由于坯料第一次下压被压至与下模上表面平行,成形凸起侧面对坯料上部的侧向力被成形槽侧壁抵消,不易将坯料挤出成形槽外,不会降低坯料成形尺寸的精度,也不会增加产生的余量。
[001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下模包括导向柱、垫环和下模套,垫环滑动连接地套在导向柱上,下模套滑动连接地套在垫环上,成形槽由高度依次递减的导向柱、下模套和垫环围成。如此设置,便于坯料成形内凸台环件后拆模,具体的,先后取下上模、下模套和垫环,最后再从导向柱上取下内凸台环件,相较于借助夹具或者螺栓连接,更加方便快捷。
[001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上模上设有导向孔,导向孔贯穿平压面和成形凸起,导向孔滑动连接地穿过导向柱。如此设置,上模两次下压时,均通过导向柱进行导向,保证上模竖直下压,对坯料产生的下压力更加均匀,进而使坯料各个部位的密度更均匀,进而提高坯料下部成形的质量。
[001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导向柱由凸形平面绕对称轴自转形成,导向柱和成形凸起能相互配合使内凸台成形。如此设置,上模第二次下压时,成形凸起与导向柱相互配合,挤压坯料内侧,提高坯料内侧的密度,使内凸台快速成形,使内凸台成形后拥有比环件部分更高的密度,进而使内凸台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尺寸比环件小而容易损坏。
[001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导向柱下部外侧形成下部外扩的第一导向斜面。如此设置,脱模时,增加内凸台环件与导向柱的接触面,便于导向柱带动内凸台环件向上提起,防止接触面过小而对内凸台环件产生损坏。
[001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下模套内侧形成下部内扩的第二导向斜面。如此设置,便于安装下模,具体的,先将垫环放置在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之间,再将垫环顺着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下压,进而将导向柱和下模套抵紧;第一导向斜面、第二导向斜面和垫环形成成形槽,上模第一次下压时,由于成形槽下部截面面积比上部小,坯料优先填满成形槽下部,防止在坯料填满成形槽前,坯料上部就被挤出成形槽,减少了余量,提高了成形精度。
[001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下模套上开有通孔。如此设置,插销穿过通孔卡在下模套上,便于吊运下模套。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实施例的坯料三维轴测图;
[0020]图2为实施例翻转上模前的三维轴测图;
[0021]图3为实施例下模的结构爆炸三维轴测图;
[0022]图4为实施例翻转上模后的俯视图;
[0023]图5为图4中A

A的剖视图;
[0024]图6为内凸台环件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坯料1、上模2、平压面3、成形凸起4、导向孔5、下模
6、导向柱7、垫环8、下模套9、成形槽10、第一导向斜面11、第二导向斜面12、通孔13、空腔14、内凸台15、环件16。
[0027]实施例
[0028]实施例基本如图2

5所示:一种内凸台环件成形装置,包括上模2和下模6,如图1所示,加工对象为内凸台环件的坯料1,如图6所示,加工后的成品内凸台环件包括一体成型的内凸台15和环件16。
[0029]如图2所示,上模2下侧为平压面3,上模2上侧一体成型有成形凸起4,上模2上开有导向孔5,导向孔5竖向设置,导向孔5连贯穿平压面3和成形凸起4。
[0030]如图3所示,下模6包括导向柱7、垫环8和下模套9,垫环8滑动连接地套在导向柱7上,下模套9滑动连接地套在垫环8上,下模6安装后,导向柱7、垫环8和下模套9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高度依次递减的导向柱7、下模套9和垫环8围合形成成形槽10;平压面3能覆盖成形槽10,成形凸起4能容纳在成形槽10内。
[0031]如图5所示,导向柱7穿过导向孔5,导向柱7由凸形平面绕对称轴自转360
°
形成,导向柱7下部外侧形成下部外扩的第一导向斜面11;下模套9上开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径向的通孔13,下模套9内侧形成下部内扩的第二导向斜面12;第一导向斜面11与第二导向斜面12与竖直面的夹角均为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凸台环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能两次下压,上模下侧为平压面,上模第一次下压时平压面朝下,上模上侧设有成形凸起,上模第二次下压时翻转上模,成形凸起朝下,下模上设有成形槽,平压面能覆盖成形槽,成形凸起能容纳在成形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凸台环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模包括导向柱、垫环和下模套,垫环滑动连接地套在导向柱上,下模套滑动连接地套在垫环上,成形槽由高度依次递减的导向柱、下模套和垫环围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凸台环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桥付朝政万隆赵晓光傅明娇李卓林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