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株鞘氨醇单胞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744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两株鞘氨醇单胞菌及其应用。Sphingomonas sp.MMSM20,其保藏号为:GDMCC No:62519。Sphingomonas sp.MMSM24,其保藏号为:GDMCC No:62520。根际促生菌鞘氨醇单胞菌MMSM20和MMSM24既可产铁载体,又能够分泌产生IAA,与已报到的植物根际促生菌相比具有双重的促生作用。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两株鞘氨醇单胞菌新种MMSM20和MMSM24可用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在制备植物抗逆促生微生物菌剂、有机生物肥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景。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两株鞘氨醇单胞菌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微生物
,具体涉及两株具有促生功能鞘氨醇单胞菌新种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植物根际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和防治植物病害等重要作用,这些有益微生物被称为根际促生菌(PGPR)。PGPR的促生功能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是通过产生铁载体、解磷、解钾和固氮等作用促进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二是通过产生生长素(IAA)、赤霉素、ACC脱氨酶或细胞分裂素等调节植物生长;第三是通过分泌抗生素、胞外酶或者脂多糖等防治植物病害。PGPR可通过一种或多种机制来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加农作物产量,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和生产成本,对促进生态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铁元素是植物和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矿物营养元素,在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氮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铁在生理条件下(Fe
3+
)溶解度很低,而土壤中的铁以Fe
3+
和不溶性氧化态为主,可溶性的Fe
2+
含量很低,难以被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农业生产中大多数植物普遍处于缺铁状态,微生物为适应低铁环境进化出了几种高亲和力铁摄取系统来解决环境中微生物可利用铁含量过低的问题,其中铁载体是微生物铁吸收的一种重要方式。
[0004]铁载体是由植物根际微生物分泌产生的一类低分子量物质,可以高效结合土壤环境中的铁,促使土壤中的不溶性铁转化为可以被植物利用的有效态铁,从而增强植物对环境条件的耐受能力。此外,植物根际细菌分泌的铁载体除了用来螯合铁以满足植物对铁的需求外,还可同时减少病原微生物可以利用的铁的含量,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在植物根际接种产铁载体细菌来达到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加农作物产量的目的。不断发掘多重促生机制的PGPR新资源,利用其制备微生物菌肥,对于改善土壤肥力,推动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两株种能够高效产铁载体和IAA的鞘氨醇单胞菌属的新种(Sphingomonas sp.)MMSM20和MMSM24。Sphingomonas sp.MMSM20于2022年6月7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为:510070,其保藏号为:GDMCC No:62519。Sphingomonas sp.MMSM24于2022年6月7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为:510070,其保藏号为:GDMCC No:62520。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鞘氨醇单胞菌MMSM20或MMSM24在制备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或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生物制剂中的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鞘氨醇单胞菌MMSM20或MMSM24在产铁载体和/或IAA
中的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促进植物生长和/或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生物制剂,其含有鞘氨醇单胞菌MMSM20和/或MMSM24作为主要活性成分。
[0009]优选,所述的生物制剂可以为微生物菌剂或有机生物肥料等。
[0010]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两株鞘氨醇单胞菌新种是不同于其他植物促生菌的鞘氨醇单胞菌属的新种。
[0012]2)根际促生菌

鞘氨醇单胞菌MMSM20和MMSM24在R2A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d产铁载体的能力分别为68.8%和64.9%,产铁载体能力强于大多已报到的细菌。
[0013]3)根际促生菌鞘氨醇单胞菌MMSM20和MMSM24既可产铁载体,又能够分泌产生IAA,与已报到的植物根际促生菌相比具有双重的促生作用。因此,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两株鞘氨醇单胞菌新种MMSM20和MMSM24可用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在制备植物抗逆促生微生物菌剂、有机生物肥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14]Sphingomonas sp.MMSM20于2022年6月7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为:510070,其保藏号为:GDMCC No:62519。
[0015]Sphingomonas sp.MMSM24于2022年6月7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为:510070,其保藏号为:GDMCC No:62520。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两株鞘氨醇单胞菌新种MMSM20(A)和MMSM24(B)在CPG平板上的形态。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两株鞘氨醇单胞菌新种MMSM20(A)和MMSM24(B)的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图,标尺为5μm。
[0018]图3为两株鞘氨醇单胞菌新种MMSM20和MMSM24的16S rRNA基因系统进化树。
[0019]图4为两株鞘氨醇单胞菌新种MMSM20和MMSM24的基因组组系统进化树。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两株鞘氨醇单胞菌新种MMSM20(A)和MMSM24(B)在CAS平板上产生的透明圈。
[0021]图6为两株鞘氨醇单胞菌新种MMSM20和MMSM24产铁载体和IAA的能力分析。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中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试验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实验试剂及耗材如无特殊说明,均来自常规生化试剂公司。
[0024]实施例1两株鞘氨醇单胞菌新种MMSM20和MMSM24的分离纯化
[0025]1、分离及筛选培养基
[0026]CPG琼脂培养基:细菌学蛋白胨10.0g,酸水解酪蛋白1.0g,葡萄糖5.0g(或甘油5mL),用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L,pH 6.5

7.0,121℃湿热灭菌20min,备用。
[0027]2、实验步骤
[0028](1)样品采集:从广东省茂名市采集常年种植番茄的土壤样品,装入采样袋中带回实验室在室温下自然风干。
[0029](2)土壤梯度稀释液准备,称取10g土壤,加入到事先加有玻璃珠和90mL无菌水的灭菌三角瓶中,于30℃摇床上200rpm震荡培养30min。静置5min后取1mL上清液加入到事先装有9mL灭菌水的试管中,依次进行梯度稀释至10
‑2‑
10
‑7g/mL的土壤悬浮液备用。
[0030](3)细菌分离:分别取100μL稀释好的土壤菌悬液(10
‑2‑
10
‑7g/mL)用一次性塑料涂布棒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MMSM20,保藏号为:GDMCC No:62519。2.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MMSM24,保藏号为:GDMCC No:62520。3.权利要求1所述的鞘氨醇单胞菌MMSM20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MMSM24在制备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或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生物制剂中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惠董红红董义杰高瑞祥冯广达姚青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