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多曲霉NXY1、菌丝球及其在页岩气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73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法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聚多曲霉NXY1、菌丝球及其在页岩气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聚多曲霉NXY1是一株耐盐菌,保藏编号为CGMCCNo.40215。所述聚多曲霉NXY1可形成菌丝球并降解页岩气采出水中的有机物;同时,该真菌形成的菌丝球可以吸附其他微生物和活性污泥,形成易于固液分离的复合微生物体系,可以针对不同盐度范围(0~8wt.%)的页岩气采出水,高效去除其中的有机物及氨氮。解决了活性污泥法需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的问题,可以减少二沉池的构建,同时解决了活性污泥法处理页岩气采出水时易发生污泥上浮的问题,有助于实现页岩气采出水的绿色、经济、高效处理处置。高效处理处置。高效处理处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多曲霉NXY1、菌丝球及其在页岩气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法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聚多曲霉NXY1、菌丝球及其在页岩气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页岩气是一种清洁低碳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主要成分为甲烷。由于页岩气储层孔隙小、渗透率低,其开采需通过高压水力压裂岩层实现。水力压裂后液体逐渐返排回地表,前期一般称为压裂返排液,后期一般称为采出水,统称为页岩气采出水。
[0003]页岩气采出水中包含来自压裂液的大量化学添加组分如凝胶剂、减阻剂、交联剂、杀菌剂和表面活性剂等,还包含来自地层的金属离子和烷烃、芳香烃等有机物。总体而言,页岩气采出水中总悬浮固体(TSS)、总有机碳(TOC)、氨氮及盐度含量高且波动大,其处置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对其进行绿色、经济、高效处理是页岩气大规模开采形势下的重要需求。
[0004]就页岩气采出水有机物及氨氮去除而言,包括电催化氧化、Fenton氧化与臭氧氧化等高级氧化方法,存在设备及运行成本较高等问题。相比而言,生物法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的特点,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具有优势。但生物法中的活性污泥法的污泥沉降较慢,需要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因此污水厂占地面积大;并且活性污泥法用于页岩气采出水这一高盐度且水质波动大的废水,会发生污泥上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聚多曲霉NXY1、菌丝球及其在页岩气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多曲霉NXY1可用于页岩气采出水处理过程,不仅能有效去除页岩气采出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而且可以吸附活性污泥,减少二沉池的构建,同时解决了活性污泥法处理页岩气采出水时,容易发生污泥上浮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可成球的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NXY1,所述聚多曲霉NXY1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215。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去除或辅助去除水中有机物和/或氨氮的菌丝球,所述菌丝球由上述的聚多曲霉NXY1培养得到。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菌丝球的制备方法,将含有上述聚多曲霉NXY1的孢子悬浮液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所述菌丝球;
[0010]所述培养基的组分包括:葡萄糖5~80g/L、NH4Cl 0.5~8g/L、KH2PO40.3~6g/L、MgSO4·
7H2O 0.25~4g/L和NaCl 0~80g/L。
[0011]优选的,所述培养的条件包括:温度20~35℃,时间20~200h,转速100~400rpm。
[0012]优选的,所述孢子悬浮液和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99;所述孢子悬浮液的孢子浓度为104~109个孢子/mL。
[0013]优选的,所述孢子悬浮液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4]将所述聚多曲霉NXY1接种到PDA培养基上,斜面培养后,将孢子洗到无菌生理盐水中,得到所述孢子悬浮液。
[0015]优选的,所述斜面培养的条件包括:温度20~35℃,时间3~15d。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聚多曲霉NXY1或上述菌丝球或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菌丝球在去除或辅助去除液体中的有机物和/或氨氮中的应用。
[0017]优选的,所述液体包括页岩气水力压裂后返排回地表的液体。
[0018]优选的,所述液体包括压裂返排液和/或采出水。
[0019]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可成球的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NXY1,所述聚多曲霉NXY1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21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聚多曲霉NXY1是一株耐盐菌,可形成菌丝球并降解页岩气采出水中的有机物;同时,该真菌形成的菌丝球可以吸附其他微生物和活性污泥,形成易于固液分离的复合微生物体系,可以针对不同盐度范围(0~8wt.%)的页岩气采出水,高效去除其中的有机物及氨氮;解决了活性污泥法需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的问题,可以减少二沉池的构建,同时解决了活性污泥法处理页岩气采出水时易发生污泥上浮的问题,有助于实现页岩气采出水的绿色、经济、高效处理处置。
[0021]生物保藏说明
[0022]聚多曲霉NXY1,拉丁名为Aspergillus sydowii,于2022年6月17日保藏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215。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4]图1为NXY1菌株在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
[0025]图2为NXY1菌株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
[0026]图3为NXY1菌株的系统发育树;
[0027]图4为实施例2制备的菌丝球形态;
[0028]图5为实施例3制备的菌丝球形态;
[0029]图6为实施例4制备的菌丝球形态;
[0030]图7为实施例5制备的菌丝球形态;
[0031]图8为实施例6制备的菌丝球形态;
[0032]图9为实施例7制备的菌丝球形态;
[0033]图10为对比例1制备的菌丝球形态;
[0034]图11为对比例2制备的菌丝球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可成球的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NXY1,所述聚多曲霉NXY1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215。
[0036]本专利技术所述聚多曲霉NXY1的分生孢子呈球形或近球形,壁明显粗糙;小分生孢子头呈疏松柱形或散乱;顶囊较小,呈椭圆形,几乎全部表面可育;产孢结构双层。
[0037]本专利技术所述聚多曲霉NXY1在察氏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质地絮粉状,边缘白色、内部暗绿色和少量深褐色,无渗出液,无放射状沟纹;培养基反面呈白色,无色素扩散;在察氏酵母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质地絮粉状,边缘白色、内部浅橙色,形成放射状沟纹,沟纹处有少量浅橙色渗出液;培养基背面呈暗棕红色;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边缘不规则的圆形,质地丝绒状,边缘白色、内部浅豆绿色,具辐射状沟纹;培养基背面呈深紫褐色。
[0038]本专利技术所述聚多曲霉NXY1可以耐受0~8wt.%的盐度,可以针对不同盐度范围(0~8wt.%)的页岩气采出水,高效去除其中的有机物及氨氮。
[003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聚多曲霉NXY1的ITS rDNA的核苷酸序列优选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具体如下:
[0040]GGCTCTGAGCGGAGCTGCCTCCGGGCGCCCACCTCCCACCCGTGAATACCTAACACTGTTGCTTCGGCGGGGAACCCCCTCGGGGGCGAGCCGCCG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可成球的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NXY1,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多曲霉NXY1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215。2.一种可去除或辅助去除水中有机物和/或氨氮的菌丝球,其特征在于,所述菌丝球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多曲霉NXY1培养得到。3.权利要求2所述菌丝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聚多曲霉NXY1的孢子悬浮液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所述菌丝球;所述培养基的组分包括:葡萄糖5~80g/L、NH4Cl 0.5~8g/L、KH2PO40.3~6g/L、MgSO4·
7H2O 0.25~4g/L和NaCl 0~80g/L。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的条件包括:温度20~35℃,时间20~200h,转速100~400rpm。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备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昫身金艳牛雪颖于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聚智同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