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降低噪声的具有电极层的EL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7717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致发光(EL)组件,包括:    一透明电极层、一发光层、一绝缘层、一背电极层以及一保护层,依序配置在一绝缘基材上,    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层包括第一以及第二保护层,而且在该第一以及第二保护层之间形成有用于降低噪声的一电极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t,EL)组件,其用于诸如行动电话的背光组件,且特别涉及一种EL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其能降低使用交流电(AC)的EL组件的音频噪声与电子噪声。
技术介绍
由交流电驱动的无机EL组件通常会因交流电的性质而会有电子噪声,其中此交流电为驱动电源。特别是,一般用于行动电话的电源是直流电,其中将直流电转换成近似于交流电的正弦波电源是透过一转换器来达成,然后才将已转换的正弦电源提供至行动电话的EL组件。而介电层的极性在交流电的相位改变时将会被改变,因此用于行动电话的EL组件的正弦电源将会产生电子噪声与音频噪声。图1所示为传统EL组件剖面结构,用于行动电话的背光组件。参照图1所示,传统EL组件包括一透明电极层11,其是以氧化铟锡(ITO)形成的且形成在一透明绝缘体基材10上,例如是聚氧化乙烯对苯二酸(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膜,透明电极层11作为第一电极,另外发光层12以及绝缘层13(例如是一介电层),依序形成在透明电极层11上,背电极层14作为第二电极且形成在绝缘层13上,而保护层15包覆住发光层12、绝缘层13与背电极层14。传统EL组件更包括形成在保护层15上的一接地电极16与形成在接地电极16上的一介电背胶带17,其中接地电极16是由铜金属板所形成,且介电背胶带17是黏附到接地电极16上,以使接地电极16与外界隔绝。在传统EL组件中,透明电极层11与背电极层14是分别用来作为正面与背面两电极,且连接至转换器的输出端(未示),其中交流电18会供应至两电极11与14。再者,接地电极16会接地于一基材,因此传统EL组件包括两电极11,14的三个终端,且两电极11,14会连接至转换器的输出端,而接地电极16是连接至接地端。由于EL组件会使用电池的直流电作为电源,因此EL组件必须透过转换器转换电池的直流电之后,才提供正弦且转换过来的交流电18至两电极11与14。因此,倘若从转换器转换的正弦交流电18施于透明电极层11与背部电极层14时,即施于具有上述结构的EL组件的两电极时,光将会从发光层12放射出。然而,在传统EL组件中会有一些问题,就是正弦交流电会产生电子噪声,且当交流电交替改变时,将会从介电层产生音频噪声。再者,在传统EL组件中还会有一些问题,就是虽然作为接地电极16的铜金属板会形成在保护层上,以降低噪声,但是铜金属板必须由一分开的制程而黏附在EL组件上,而且接地电极必须额外的形成,以使额外的接地电极接地至基材。另外,还有其它问题,就是因必须确定绝缘胶带有黏附在铜金属板上,且绝缘胶带必须包围铜金属板,以使铜金属板与外界隔绝,因此,不仅制程较为繁重且复杂,而且也难以在将绝缘胶带涂于组件上之后,又不要求绝缘胶带黏附在组件上,或是使部分绝缘胶带黏附在组件上,虽然有可能将绝缘胶带涂在液晶显示器(LCD)的背光模块上而要求所有绝缘胶带都黏附在其前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上述习知技术的问题,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电极的EL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其可以降低从交流电产生的音频噪声及电子噪声。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简化制程的EL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其由在EL组件的制造过程中形成移除噪声用的电极,因此能省去分开的铜板黏附制程、接地电极的形成制程以及绝缘带的黏附制程。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EL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其用于降低噪声的电极整合在制造过程中,且能应用在多种平面面板组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EL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其由形成EL组件本身的两电极即可以移除噪声,而不需利用分开铜板及接地电极来移除噪声。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EL组件,其包括一透明电极层、一发光层、一绝缘层、一背电极层以及一保护层,依序配置在一绝缘基材上,其中保护层包括第一以及第二保护层,而且在第一以及第二保护层之间形成有用于降低噪声的一电极层。另外,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EL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在一绝缘基材上形成一透明电极层,在透明电极层上形成一发光层,在发光层上形成一绝缘层,在绝缘层上形成一背电极层,形成一第一保护层以覆盖发光层、绝缘层以及背电极层,在第一保护层上形成用于降低噪声的一电极层,以及形成一第二保护层以覆盖用于降低噪声的电极层。用于降低噪声的电极层利用一印刷方法在第一保护层上形成一导电电极材料(例如银)而形成,且通常与透明电极层一起接地,以使其与EL组件的两电极的其中一电极连接。另外,第一以及第二保护层用来作为一保护膜,用以避免外界的水气穿透进来,并且用来作为隔绝电极间的一绝缘膜,其中第一以及第二保护层使用一材料例如是聚酯并由一印刷方法而形成。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EL组件形成有接地电极的剖面图;以及图2是依照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EL组件剖面图。10、20透明绝缘基材11、21透明电极层12、22发光层13、23绝缘层14、24背电极层15、25、27保护层16接地电极17绝缘胶带18、28交流电源26电极层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图2所示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用来作为行动电话的背光的EL组件的剖面结构图。请参照图2,本专利技术的EL组件包括一透明电极层21,其以氧化铟锡(ITO)而形成且形成在一透明绝缘基材20上,以作为一第一电极,其中透明绝缘基材20的材质例如是聚氧化乙烯对苯二酸(PET);一发光层22,其为一磷光体层且形成在透明电极层21上;一绝缘层23,其为一介电层且形成在发光层22上;以及一背电极层24,其作为第二电极且形成在绝缘层23上。另外,本专利技术的EL组件更包括一第一保护层25,其包覆住发光层22、绝缘层23以及背电极层24;用于降低噪声的一电极层26,其形成在第一保护层25上;以及一第二保护层27,其包覆住用于降低噪声的电极层26。用于降低噪声的电极层26通常是与作为第一电极的透明电极层21一起接地,而且是连接至转换器的其中一个输出端(未示),以使基材接地。导电电极材料可以用来作为用于降低噪声的电极层26材料,且在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用于降低噪声的电极层26是由印刷一金属电极材料,例如银,而形成在第一保护层25上。第一保护层25以及第二保护层27不只是用来避免外界水气穿透进来,而且来可以作为电极之间的绝缘层用。第一保护层25以及第二保护层27是由印刷具有甚佳的抗水气、抗压以及阻绝性质的材料而形成的,此材质例如是聚酯。在本专利技术的EL组件中,当电池的直流电源由一转换器(未示)的转换,以使正弦波的交流电源28提供至作为两电极的透明电极层21以及背电极层24时,光将会从发光层22放射出。本专利技术的EL组件不仅可以降低来自使用交流电源的透明电极层21以及背电极层24产生的电子噪声,而且由在第一保护层25上形成用于降低噪声的电极层26还可以降低从使用交流电源的介电层而产生的音频噪声,其中用于降低噪声的电极层26一般是与透明电极层21一起接地,并且连接至转换器的其中一输出电极,以使基材接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EL组件具有电子噪声以及音频噪声上的优点,这是因为在保护层之间形成用于降低噪声的电极层可以降低交流电流,而且将电极层与透明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玩洙高互锡李尚勋李英雨
申请(专利权)人:韩星电通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