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东兴专利>正文

基于市政道路设计的减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768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市政道路设计的减速装置,包括:路面,还包括:与路面通过螺栓连接、呈实心结构的底弧形减速带区域,所述底弧形减速带区域一体成型连接过渡减速带区域,所述过渡减速带区域中部设有减速缓冲机构一,所述过渡减速带区域另一侧设有呈空心结构的上部减速带区域,所述上部减速带区域顶端设有与过渡减速带区域铰接的弧形撑板二,所述上部减速带区域内置减速缓冲机构二。其结构紧凑,设有双重减速缓冲机构,利用减振弹簧及弹性撑片的减震、恢复性能,增加减速性能及车内乘坐人员的乘坐舒适性,通过螺栓固定在路面上方,拆卸方便。卸方便。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市政道路设计的减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安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市政道路设计的减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市政道路用于减速一般都会用到减速带,减速带是安装在在市政道路上使经过的车辆减速的交通设施,形状一般为条状,也有点状的,材质主要是橡胶,也有金属的,一般以黄色黑色相见以引起视觉注意。
[0003]现有的市政道路设计的减速装置在车辆经过减速装置时,由于没有缓冲机构,导致车辆容易发生损坏的情况,并且也影响到车内乘坐人员的乘坐舒适性,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基于市政道路设计的减速装置,其结构紧凑,设有双重减速缓冲机构,利用减振弹簧及弹性撑片的减震、恢复性能,增加减速性能及车内乘坐人员的乘坐舒适性,通过螺栓固定在路面上方,拆卸方便。
[0005]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基于市政道路设计的减速装置,包括:路面,还包括:与路面通过螺栓连接、呈实心结构的底弧形减速带区域,所述底弧形减速带区域一体成型连接过渡减速带区域,所述过渡减速带区域中部设有减速缓冲机构一,所述过渡减速带区域另一侧设有呈空心结构的上部减速带区域,所述上部减速带区域顶端设有与过渡减速带区域铰接的弧形撑板二,所述上部减速带区域内置减速缓冲机构二。
[0007]进一步地,所述减速缓冲机构一包括:位于过渡减速带区域中部内侧的内筒,所述内筒内侧放置T型撑杆,所述T型撑杆顶端固定连接弧形撑板一,所述T型撑杆位于内筒内侧段绕设减振弹簧一。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弹簧一顶端固定连接内筒内顶壁,减振弹簧一底端固定连接T型撑杆底端。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减速缓冲机构二包括:与弧形撑板二中部铰接的中撑杆,所述中撑杆靠近装置中心侧中部铰接L型中撑杆,所述中撑杆底端固定连接底撑板,所述底撑板底端中部固定连接减振弹簧二,所述底撑板底端远离装置中心侧固定连接弹性撑片一,所述减振弹簧二及弹性撑片一底端均固定连接上部减速带区域内底端,所述L型中撑杆底端固定连接弹性撑片二,所述弹性撑片二底端固定连接上部减速带区域内底端。
[0010]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撑板一、弧形撑板二及底弧形减速带区域上表面均固定连接防滑凸起。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底弧形减速带区域上表面均匀设有用于插设螺栓的条形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底弧形减速带区域、过渡减速带区域及上部减速带区域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沿中心线呈对称结构。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其结构紧凑,设有双重减速缓冲机构,过渡减速带区域中部设有减速缓冲机构一,上部减速带区域内置减速缓冲机构二,利用减振弹簧一、减振弹簧二、弹性撑片一及弹性撑片二的减震、恢复性能,增加减速性能及车内乘坐人员的乘坐舒适性,通过螺栓固定在路面上方,拆卸方便;且弧形撑板一、弧形撑板二及底弧形减速带区域上表面均固定连接防滑凸起,便于减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减速缓冲机构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对照表:
[0018]1‑
路面、2

底弧形减速带区域、3

条形槽、4

过渡减速带区域、5

减速缓冲机构一、5.1

内筒、5.2

T 型撑杆、5.3

减振弹簧一、5.4

弧形撑板一、6

上部减速带区域、7

减速缓冲机构二、7.1

减振弹簧二、 7.2

弹性撑片一、7.3

底撑板、7.4

中撑杆、7.5

弧形撑板二、7.6

L型中撑杆、7.7

弹性撑片二、8

防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如图1、图2所示,基于市政道路设计的减速装置,包括:路面1,还包括:与路面1通过螺栓连接、呈实心结构的底弧形减速带区域2,所述底弧形减速带区域2一体成型连接过渡减速带区域4,所述过渡减速带区域4中部设有减速缓冲机构一5,所述过渡减速带区域4另一侧设有呈空心结构的上部减速带区域6,所述上部减速带区域6顶端设有与过渡减速带区域4铰接的弧形撑板二7.5,所述上部减速带区域6 内置减速缓冲机构二7。
[0022]所述减速缓冲机构一5包括:位于过渡减速带区域4中部内侧的内筒5.1,所述内筒5.1内侧放置T 型撑杆5.2,所述T型撑杆5.2顶端固定连接弧形撑板一5.4,所述T型撑杆5.2位于内筒5.1内侧段绕设减振弹簧一5.3。所述减振弹簧一5.3顶端固定连接内筒5.1内顶壁,减振弹簧一5.3底端固定连接T 型撑杆5.2底端。所述减速缓冲机构二7包括:与弧形撑板二7.5中部铰接的中撑杆7.4,所述中撑杆7.4 靠近装置中心侧中部铰接L型中撑杆7.6,所述中撑杆7.4底端固定连接底撑板7.3,所述底撑板7.3底端中部固定连接减振弹簧二7.1,所述底撑板7.3底端远离装置中心侧固定连接弹性撑片一7.2,所述减振弹簧二7.1及弹性撑片一7.2底端均固定连接上部减速带区域6内底端,所述L型中撑杆7.6底端固定连接弹性撑片二7.7,所述弹性撑片二7.7底端固定连接上部减速带区域6内底端。所述弧形撑板一5.4、弧形撑板二7.5及底弧形减速带区域2上表面均固定连接防滑凸起8。所述底弧形减速带区域2上表面均匀设有用于插设螺栓的条形槽3。所述底弧形减速带区域2、过渡减速带
区域4及上部减速带区域6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沿中心线呈对称结构。
[0023]该装置使用过程中,过渡减速带区域中部设有减速缓冲机构一,上部减速带区域内置减速缓冲机构二,利用减振弹簧一、减振弹簧二、弹性撑片一及弹性撑片二的减震、恢复性能,增加减速性能及车内乘坐人员的乘坐舒适性,通过螺栓固定在路面上方,拆卸方便;且弧形撑板一、弧形撑板二及底弧形减速带区域上表面均固定连接防滑凸起,便于减速。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专利,凡在本技术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市政道路设计的减速装置,包括:路面(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路面(1)通过螺栓连接、呈实心结构的底弧形减速带区域(2),所述底弧形减速带区域(2)一体成型连接过渡减速带区域(4),所述过渡减速带区域(4)中部设有减速缓冲机构一(5),所述过渡减速带区域(4)另一侧设有呈空心结构的上部减速带区域(6),所述上部减速带区域(6)顶端设有与过渡减速带区域(4)铰接的弧形撑板二(7.5),所述上部减速带区域(6)内置减速缓冲机构二(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市政道路设计的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缓冲机构一(5)包括:位于过渡减速带区域(4)中部内侧的内筒(5.1),所述内筒(5.1)内侧放置T型撑杆(5.2),所述T型撑杆(5.2)顶端固定连接弧形撑板一(5.4),所述T型撑杆(5.2)位于内筒(5.1)内侧段绕设减振弹簧一(5.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市政道路设计的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弹簧一(5.3)顶端固定连接内筒(5.1)内顶壁,减振弹簧一(5.3)底端固定连接T型撑杆(5.2)底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市政道路设计的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东兴
申请(专利权)人:蔡东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