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色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该电致发光显示器包括: 一基板; 一白光有机发光元件,设置于上述基板顶面,其中上述白光有机发光元件至少包括一阴极、一阳极以及至少一白光发光有机材料层,其中上述白光发光有机材料层设置于上述阴极与上述阳极之间; 一第一保护层,覆盖于上述白光有机发光元件的表面与侧壁; 多个叠置的一色转换层与一彩色滤光片,间隔排列且设置于上述第一保护层表面:以及 一第二保护层,覆盖于上述叠置的色转换层与彩色滤光片的表面与侧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顶部发射的。
技术介绍
在新时期的平面显示技术中,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rganic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以下简称OLED)是一种利用有机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的薄膜积层型显示器,具有自发光、广视角、薄型、量轻、低驱动电压以及制作过程简单等等优点,其主要的发光原理是利用在阴极(cathode)和阳极(anode)之间设置由染料或高分子所构成的有机发光层来发光。目前,全色OLED的技术仍处于开发阶段,全色OLED是由红、蓝、绿(R、G、B)三原色光的重复像素所组成,像素尺寸越精细,分辨率自然也就越高,目前较普及的全色开发技术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白光OLED显示板上加上彩色滤光片,第二种是红蓝绿三色独立发光,第三种是使用蓝光为发光源,透过一片光色转换膜变为红蓝绿三光色的光色转换法。以白光OLED显示板上加上彩色滤光片来达到全色化的技术最大的优点便是可以可直接应用现有的液晶显示器的彩色滤光片。驱动方式,一般OLED可以区分为无源矩阵式(passive matrix)以及有源矩阵式(active matrix)两种。无论是无源矩阵式OLED或有源矩阵式OLED,其传统结构设计大多采用底部发射(bottom emission)的形式,以玻璃材质基板做为发光面,阳极层也必须为透光材质,则当电子与空穴在有机材料层中结合成激子(exciton)进而以辐射形式释放出光时,光便能由透明的阳极层和透明基板的方向射出。但是,由于一个像素中的R、G、B发光区域不同,会造成TFT数组的大小不同,因此整体而言底部发射的OLED的开口率很小。Codama等人分别于公元2000年9月5日美国公告专利第6114805号以及公元2000年9月19日美国公告专利第6121726号中,各揭示一种底部发射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为了解决开口率的问题,目前发展出一种顶部发射(top emission)形式的OLED,将阴极层制作成透光材质,并于OLED顶部封装一透明面板以作为发光面。日本专利第3293527号便揭示了一种顶部发射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利用两个玻璃基板,一基板表面设置有白光发光元件,另一基板表面设置有色转换层和彩色滤光片,两基板对准后两侧以树脂封装起来。然而,日本专利第3293527号的两基板必需精确对准,且必须填充一干燥剂与一高穿透性的液体于两基板之间,干燥剂用以减少水气,高穿透性的液体用以降低光在穿透过程所造成的损失,此结构相当复杂,增加制作过程的难度。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减少厚度,更简化结构与制作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全色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为顶部发射(top emission),以提升发光亮度,且延长发光元件的寿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全色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以减少该显示器的厚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全色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其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提出一种新的全色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结构,将色转换层与彩色滤光片设置于白光有激发光元件的上方,利用色转换层与彩色滤光片将白光有激发光元件所发出的白光转变且过滤成全色化,如此可使该显示器为向上发光,有利于显示器的亮度提升以及发光元件的寿命延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全色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主要包括一基板、一白光有机发光元件、一第一保护层、多个叠置的色转换层与彩色滤光片(a plurality of stacked layers of a color change medium and a colorfilter)以及一第二保护层。其中,上述白光有机发光元件设置于上述基板顶面,其中上述白光有机发光元件至少包括一阴极、一阳极以及至少一白光发光有机材料层。并且,上述第一保护层覆盖于上述白光有机发光元件的表面与侧壁。另外,上述叠置的色转换层与彩色滤光片间隔排列且设置于上述第一保护层表面。再者,上述第二保护层覆盖于上述叠置的色转换层与彩色滤光片的表面与侧壁。如前所述,上述基板可透明玻璃所构成。又,上述反射层的材质可包括铬与铝。并且,上述第一保护层可以由一氮化硅、一氧化硅或其组合所构成。另外,上述间隔壁的材质可包括树脂。再者,上述第二保护层也可以由一氮化硅、一氧化硅或其组合所构成。还有,上述阴极与上述阳极分别可为透明导电材质。如前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更可包括一反射层,设置于上述基板与上述白光有机发光元件之间。如前所述,各上述叠置的色转换层与彩色滤光片之间更可以一间隔壁所间隔。还包括一偏光板,设置于上述第二保护层表面。如前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更可包括一缓冲层,设置于上述白光有机发光元件与上述第一保护层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驱动方式可以为有源式,其中更可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设置于上述基板顶面,使上述薄膜晶体管与上述阴极电连接,用以控制电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驱动方式也可以为无源矩阵式,其中上述阳极与上述阴极分别以多个间隔平行排列,且上述阳极与上述阴极相互垂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又提出一种全色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制作方法,其步骤主要包括首先,提供一基板。接着,形成一白光有机发光元件于上述基板顶面,其中上述白光有机发光元件至少包括一阴极、一阳极以及至少一白光发光有机材料层。然后,形成一第一保护层于上述白光有机发光元件的表面与侧壁。接着,形成间隔排列的多个间隔壁于上述第一保护层表面。接下来,依序填入多个叠置的色转换层与彩色滤光片于相邻的上述间隔壁之间的上述第一保护层表面。最后,形成一第二保护层,覆盖于上述叠置的色转换层与彩色滤光片的表面与侧壁。如前所述,上述色转换层可以旋涂法(spin-coating)形成。并且,上述彩色滤光片也可以旋涂法(spin-coating)形成。如前所述,上述第一保护层与上述第二保护可分别以溅镀法(sputtering)形成。附图说明图1至图6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全色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制作过程剖面图。图7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全色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驱动方式为无源式矩阵时,其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基板;102~反射层;104~白光有机发光元件;106~缓冲层;108~第一保护层;110~间隔壁;112~色转换层;114~彩色滤光片;116~第二保护层;118~偏光板;1041~白光有机发光层;1042~阴极;1043~阳极。为使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请配合参考图1至图6的制作过程剖面图与图7的无源式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俯视图,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的实施例。首先,参照图6,说明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全色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可产生顶部发射,增加元件的开口率、增加其发光面积,进而增加元件发光亮度与元件的寿命,本专利技术的显示器主要包括一基板100、一白光有机发光元件104、一第一保护层108、多个叠置的一色转换层112与一彩色滤光片114以及一第二保护层116。其中,基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志鸿,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