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7332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显示板,其具有夹在电极连接端部与电极引线之间的夹层部分。该夹层部分由发光功能层叠层中的至少一层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2.
技术介绍
传统上,已知一种发光显示板,其发光元件设置成矩阵。附图说明图1示出一种采用有机电致(electroluminescence)元件作为发光元件的传统有机电致(EL)发光显示板1。在有机EL发光显示板1中,依次层叠一系列条形阳极3和发光功能层叠层4,并且一系列条形阴极5设置在发光功能层叠层4上,垂直于阳极3(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kokai)No.2000-243558)。由Al或Mg制成的阴极5与阴极引线(extension)6相连,阴极引线6由与阴极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如Mo,Ni或W,或其合金)。在阴极引线6的端部与阴极5之间设置有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膜7。绝缘膜7覆盖阴极引线6的端部,以形成一个斜面,相对基板2的主表面,该斜面的陡度小于所述端部的端面。在阴极引线6没有被绝缘膜7覆盖的连接区域8处,阳极5与阴极引线6相连。阳极3和阴极引线6与外部驱动电路(未示出)相连。通过用这种方式构成的有机EL发光显示器,将所需电压施加给预定阴极和阳极,从而使夹在两电极之间的像素区域处的发光功能层发光。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发光显示板的制造方法需要制备绝缘膜材料,和将绝缘膜设置在阴极引线端部的步骤,从而使制造过程十分复杂。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显示板,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至少一个与第一电极相对且相交的第二电极,夹在第一与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包括在通电时发光的发光层的发光功能层叠层(stack),以及一个至少与第一和第二电极之一的连接端部有电连接的导电电极引线,该发光显示板包括夹在电极引线与连接端部之间的夹层部分,其中该夹层部分包括发光功能层叠层中的至少一层。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造发光显示板的方法,该发光显示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至少一个与该第一电极相对且相交的第二电极,一个夹在第一与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包括一在通电时发光的发光层的发光功能层叠层,以及一个与第一和第二电极中至少一个的连接端部有电连接的导电电极引线,该方法包括形成电极引线,形成在电极引线上形成包括发光功能层叠层中的至少一层的夹层部分,以及将连接端部与电极引线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造发光显示板的方法,该发光显示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至少一个与第一电极相对且相交的第二电极,一个夹在第一与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包括一在通电时发光的发光层的发光功能层叠层,以及一个与第一和第二电极中至少之一的连接端部有电连接的导电电极引线,该方法包括形成第一电极,形成在第一电极处形成包括发光功能层叠层中的至少一层的夹层部分,以及将电极引线与连接端部相连。附图简述图1为表示传统发光显示板结构的示意平面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发光显示板结构的示意平面图;图3为表示有机EL发光元件的示意剖面图;图4为表示具有良好阶梯涂层(step-coating)性的薄膜的剖面图;图5为表示具有良好阶梯涂层性的薄膜的剖面图;图6为沿图2中线A-A’做出的剖面图;图7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光显示板一变型实例的平面图;图8为表示阴极与阴极引线相连的连接区的平面图; 图9为表示阴极与阴极引线相连的连接区的平面图;图10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光显示板一变型实例的平面图;图11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光显示板一变型实例的平面图;图12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光显示板一变型实例的平面图;图13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光显示板一变型实例的平面图;以及图14A和14B的剖面图分别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良好阶梯涂层性的薄膜的制造方法的步骤。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根据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简单起见,在附图中发光显示板具有的电极数比实际的电极数目要少。如图2中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机EL发光显示板1A具有多个(即一系列)在基板2上设置成条形排列的条形阳极3,发光功能层叠层4设置在阳极3上。发光功能层叠层4包括一在通电时发光的发光层。发光功能层叠层4可以包括用于提高发光层发射效率的功能层。例如,如图3中所示,在发光功能层叠层4中,有空穴注入其中的空穴注入层9和用于传输空穴的空穴传输层10依次层叠在阳极3上。发光材料组成的发光层11沉积在空穴传输层10上。在发光层11上,依次层叠用于传输电子的电子传输层12和有电子注入其中的电子注入层13。在功能层均由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制成的低分子系统有机EL中常采用这种结构。对于具有由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制成的发光功能层的高聚合物有机EL而言,发光功能层叠层包括缓冲层和发光层。如图2中所示,多个(即一系列)阴极5以条形排列设置在发光功能层叠层4上,从而经由发光功能层叠层4,以空间隔离的关系与多条条形阳极3相对且相交。阳极3与阴极5的交点作为发光区域。在基板2上,还设置有均与阴极相连的导电阴极引线6。阴极引线6由不同于阴极5的材料制成。阴极引线6的连接端部被夹层部分14覆盖,其中该夹层部分14是发光功能层叠层4中至少一层的延伸部分。夹层部分14可以由发光功能层叠层4中的一层材料制成,该材料能适当地覆盖肩部或台阶部分,即具有所谓的良好台阶涂层性。如图4中所示,具有良好台阶涂层性的材料是一种能形成满足条件的涂层的材料,其中θ1为台阶部分15的端面16与基板17之间的夹角,θ2为基板17与涂覆在端面16上的材料所形成涂层斜面18之间的夹角。如图5中所示,假设涂层斜面18是弯曲的,从而难以定义角度θ2。在此情形中,θ2定义为涂层斜面18中点附近处其切线19与基板17的夹角。该夹层部分14可以仅由具有良好阶梯涂层性的一种材料形成,或者由包括一种具有良好阶梯涂层性的材料的多个涂层形成。例如,具有良好阶梯涂层性的材料可以沉积在基板侧面上,然后另一种功能层材料可以沉积在其上。在夹层部分14的端部之外,阳极5与阴极引线6相连。如图6中所示,形成斜面的夹层部分14允许阴极5与阴极引线6相连,即使阴极引线6具有较大厚度,也不会导致阴极5断裂。此外,由于夹层部分14由构成发光功能层叠层4的一种材料制成,可以减少用于制造发光显示器的材料种类数。夹层部分14可以与发光功能层叠层4分隔开。例如,如图7中所示,夹层部分14可以形成为一个岛形,该夹层部分包括发光功能层叠层4中的一层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台阶涂覆性。夹层部分14还可以在其端部形成一个凹口部分。例如,该凹口部分可以是穿透夹层部分14的窗口20,通过它阴极5与阴极引线6相连(参见图8)。凹口部分还可以为处于夹层部分14端部的矩形切口21,在该处阴极5与阴极引线6相连(参见图9)。或者,还可以在多个阴极引线6的每一端部设置夹层部分14的隔片(separate piece)。以发光区域中各层按照与上述实施例相反的次序层叠在基板上为例。图10表示发光显示器1B的实施例,其中阴极、发光功能层叠层和阳极依次层叠在基板上。发光显示器1B具有一个发光区域,该发光区域包括依次分层层叠在基板2上的多个阴极5,发光功能层叠层4和多个阳极3。阴极5的一端部被发光功能层叠层中一层的材料制成的夹层部分14覆盖,该材料至少具有良好的阶梯涂层性。阴极5具有未被夹层部分14覆盖的连接区域8。阴极引线6被设置为使其端部与连接区域8相连。在这种结构中,阴极引线可以由耐损材料制成。这就允许发光显示板与外部电路相连而不会损坏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显示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极,至少一个与第一电极相对且相交的第二电极,一个夹在所述第一与第二电极之间并包括一在通电时发射光的发光层的发光功能层叠层,以及一个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中至少之一的连接端部有电连接的导电电极引线,所述发光显示板包括:一个夹在所述电极引线与所述连接端部之间的夹层部分,其中所述夹层部分包括所述发光功能层叠层中的至少一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山健一白鸟昌宏
申请(专利权)人:先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