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强涌潮区域围堰成型的快速取土结构及其取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651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强涌潮区域围堰成型的快速取土结构及其取土方法,所属岸堤防护围堰施工技术领域,包括防护岸堤,所述的防护岸堤外侧设有围堰施工区,所述的围堰施工区两侧均设有与防护岸堤接合的管袋隔堤,所述的管袋隔堤前端均设有粘土隔堤,两粘土隔堤间设有顺堤围堰,通过防护岸堤、管袋隔堤、粘土隔堤和顺堤围堰包围形成围堰施工区,所述的围堰施工区上架设与防护岸堤地钉螺栓连接固定的钢栈桥,所述的钢栈桥延伸出顺堤围堰外,所述的钢栈桥上设有取土机构。具有结构紧凑、可循环回用和安全高效的优点。解决了管袋土围堰需要大量泥水的问题。有效提高取土效率,同时对江河进行除淤泥的作用。除淤泥的作用。除淤泥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强涌潮区域围堰成型的快速取土结构及其取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岸堤防护围堰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强涌潮区域围堰成型的快速取土结构及其取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围堰区域内的水排除后再人工进入围堰区域内进行施工。通过管袋土围堰,在退潮时能够进行岸堤施工作业,强涌潮区域围堰成型过程中,需要通过管袋土围堰成型。
[0003]管袋土利用粉砂土具有泥水混合悬浮可以采用管道输送及静置后泥水会快速分离的特性,将粉砂土及水体混合后采用管道输送进入预先缝制好且有一定强度的编织布袋内,泥水混合体在袋内静置后泥水会快速分离形成管袋土围堰,管袋土层层堆叠成型后作为临时挡水设施。
[0004]在采用管袋土层层堆叠成型作为临时挡水设施中,需要对编织布袋内进行填充泥水,但是到潮高浪急且潮位变化极大的钱塘江江中取土难度非常大,若采用大型海事船只,在低潮位时段会因吃水深度不足搁浅后对船体造成损害,且租赁费用高,经济成本不合理。若采用小型抓捕鳗苗船只,则施工安全风险很大,也不满足海事部门行政审批要求。
[0005]中国专利《一种江中取土排架及取土方法》,申请号为202210995891.3,包括一种江中取土排架,包括可供给通行的架体,始于堤坝的上方,且跨越堤坝护脚,延伸至江面上,取土机构,设置在架体上包括泥浆泵,用于下沉至江底抽土,管道,沿着架体设置,且与泥浆泵连接用于输送土;升降装置,设置在架体远离堤坝的一端,所述升降装置与泥浆泵连接,并且用于控制泥浆泵升降。该结构的泥浆泵在取土排架前端,取土排架延伸出去的结构受到涌潮冲击,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该技术取土用于堤坝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安全隐患大和成本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强涌潮区域围堰成型的快速取土结构及其取土方法,其具有结构紧凑、可循环回用和安全高效的优点。解决了管袋土围堰需要大量泥水的问题。有效提高取土效率,同时对江河进行除淤泥的作用。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0008]一种用于强涌潮区域围堰成型的快速取土结构,包括防护岸堤,所述的防护岸堤外侧设有围堰施工区,所述的围堰施工区两侧均设有与防护岸堤接合的管袋隔堤,所述的管袋隔堤前端均设有粘土隔堤,两粘土隔堤间设有顺堤围堰,通过防护岸堤、管袋隔堤、粘土隔堤和顺堤围堰包围形成围堰施工区,所述的围堰施工区上架设与防护岸堤地钉螺栓连接固定的钢栈桥,所述的钢栈桥延伸出顺堤围堰外,所述的钢栈桥上设有取土机构。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钢栈桥包括若干钢排桥墩架,所述的钢排桥墩架上铺设有与钢排桥墩架相螺栓连接固定的桁架桥面。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取土机构包括与钢排桥墩架相上下升降的升降式泥浆泵组件,
所述的桁架桥面后部上端设有二次抽泥总泵,所述的二次抽泥总泵与升降式泥浆泵组件间设有送泥软管,所述的二次抽泥总泵后端采用泥水输出管进行法兰连通,通过泥水输出管输送管袋所需的泥水。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升降式泥浆泵组件包括入水式泥浆泵,所述的入水式泥浆泵与钢排桥墩架间设有与钢排桥墩架呈一体化焊接固定的升降导轨,所述的升降导轨与入水式泥浆泵间设有驱动入水式泥浆泵沿升降导轨上下升降的防水式升降器。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入水式泥浆泵前端设有吸泥旋转头,所述的吸泥旋转头与入水式泥浆泵间设有防水式旋转电机。
[0013]作为优选,所述的入水式泥浆泵分布在钢排桥墩架的两侧及最前端的钢排桥墩架外侧;所述的钢排桥墩架上部设有与送泥软管相套接的软管导向架。
[0014]一种用于强涌潮区域围堰成型的快速取土结构的取土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0015]第一步:当退潮时,在围堰施工区中段位置先铺设带升降导轨的钢排桥墩架,接着逐步铺设桁架桥面与防护岸堤接壤固定,并安装二次抽泥总泵和泥水输出管。
[0016]第二步:在完成桁架桥面铺设的钢排桥墩架两侧安装防水式升降器,并且同步完成入水式泥浆泵、防水式旋转电机和吸泥旋转头的安装作业。
[0017]第三步:将二次抽泥总泵与安装好的入水式泥浆泵采用送泥软管进行连通,送泥软管长度留足升降所需的。
[0018]第四步:在围堰施工区内的升降式泥浆泵组件由防水式升降器下降至淤泥内,入水式泥浆泵和防水式旋转电机开启,由吸泥旋转头搅碎淤泥并吸至泥水输出管处用于管袋装土。
[0019]第五步:装好土的管袋采用层层堆叠成型为管袋隔堤,接着将建筑废弃的粘土磊呈粘土隔堤。
[0020]第六步:逐步完成全部的桁架桥面铺设及升降式泥浆泵组件的安装,最后完成顺堤围堰的堆叠成型,顺堤围堰采用管袋进行层层堆叠。
[0021]作为优选,在落潮时,升降式泥浆泵组件下降工作,开始涨潮后,防水式升降器提升升降式泥浆泵组件停止运行,通过涨潮将取土后的坑填平。
[0022]本专利技术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强涌潮区域围堰成型的快速取土结构及其取土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紧凑、可循环回用和安全高效的优点。解决了管袋土围堰需要大量泥水的问题。有效提高取土效率,同时对江河进行除淤泥的作用。
[0024]通过防护岸堤、管袋隔堤、粘土隔堤和顺堤围堰包围形成围堰施工区对钢栈桥起到防护作用,避免涌潮的侵袭,同时取土机构又能满足管袋隔堤和顺堤围堰中的管袋填充泥水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取土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取土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防护岸堤1,管袋隔堤2,粘土隔堤3,顺堤围堰4,钢栈桥5,取土机构6,围堰施
工区7,泥水输出管8,二次抽泥总泵9,升降式泥浆泵组件10,送泥软管11,桁架桥面12,钢排桥墩架13,软管导向架14,入水式泥浆泵15,防水式旋转电机16,吸泥旋转头17,防水式升降器18,升降导轨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30]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强涌潮区域围堰成型的快速取土结构,包括防护岸堤1,防护岸堤1外侧设有围堰施工区7,围堰施工区7两侧均设有与防护岸堤1接合的管袋隔堤2,管袋隔堤2前端均设有粘土隔堤3,两粘土隔堤3间设有顺堤围堰4,通过防护岸堤1、管袋隔堤2、粘土隔堤3和顺堤围堰4包围形成围堰施工区7,围堰施工区7上架设与防护岸堤1地钉螺栓连接固定的钢栈桥5,钢栈桥5包括若干钢排桥墩架13,钢排桥墩架13上铺设有与钢排桥墩架13相螺栓连接固定的桁架桥面12。钢栈桥5延伸出顺堤围堰4外,钢栈桥5上设有取土机构6。取土机构6包括与钢排桥墩架13相上下升降的升降式泥浆泵组件10,桁架桥面12后部上端设有二次抽泥总泵9,二次抽泥总泵9与升降式泥浆泵组件10间设有送泥软管11,钢排桥墩架13上部设有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强涌潮区域围堰成型的快速取土结构,包括防护岸堤(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岸堤(1)外侧设有围堰施工区(7),所述的围堰施工区(7)两侧均设有与防护岸堤(1)接合的管袋隔堤(2),所述的管袋隔堤(2)前端均设有粘土隔堤(3),两粘土隔堤(3)间设有顺堤围堰(4),通过防护岸堤(1)、管袋隔堤(2)、粘土隔堤(3)和顺堤围堰(4)包围形成围堰施工区(7),所述的围堰施工区(7)上架设与防护岸堤(1)地钉螺栓连接固定的钢栈桥(5),所述的钢栈桥(5)延伸出顺堤围堰(4)外,所述的钢栈桥(5)上设有取土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强涌潮区域围堰成型的快速取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栈桥(5)包括若干钢排桥墩架(13),所述的钢排桥墩架(13)上铺设有与钢排桥墩架(13)相螺栓连接固定的桁架桥面(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强涌潮区域围堰成型的快速取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土机构(6)包括与钢排桥墩架(13)相上下升降的升降式泥浆泵组件(10),所述的桁架桥面(12)后部上端设有二次抽泥总泵(9),所述的二次抽泥总泵(9)与升降式泥浆泵组件(10)间设有送泥软管(11),所述的二次抽泥总泵(9)后端采用泥水输出管(8)进行法兰连通,通过泥水输出管(8)输送管袋所需的泥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强涌潮区域围堰成型的快速取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式泥浆泵组件(10)包括入水式泥浆泵(15),所述的入水式泥浆泵(15)与钢排桥墩架(13)间设有与钢排桥墩架(13)呈一体化焊接固定的升降导轨(19),所述的升降导轨(19)与入水式泥浆泵(15)间设有驱动入水式泥浆泵(15)沿升降导轨(19)上下升降的防水式升降器(1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强涌潮区域围堰成型的快速取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水式泥浆泵(15)前端设有吸泥旋转头(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江毛建东胡智超孙超朱娴娴吴海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