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采集浓度的清淤采吸头及其防堵排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4929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采集浓度的清淤采吸头,包括罩壳、搅龙轴和污泥泵吸入管,所述罩壳污泥泵吸入管相连通,连通处为吸污口;所述吸污口位于罩壳的横向中部;所述搅龙轴与罩壳铰接;所述罩壳为半封闭式,于吸污口对向方向进行开口;所述搅龙轴带有正转时能将物料向中心输送的对向螺旋搅拌叶,所述对向螺旋搅拌叶的螺距从两端至中部逐渐缩小。方法用上述装置进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罩壳的半径由搅龙轴端部至中心逐渐缩小,加大了对物料的挤压作用,提高了中心吸污口的采集浓度,当采吸头遇到堵塞时,可通过控制搅龙轴进行反转进行排渣。通过控制搅龙轴进行反转进行排渣。通过控制搅龙轴进行反转进行排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采集浓度的清淤采吸头及其防堵排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清淤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采集浓度的清淤采吸头及其防堵排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待清淤的场景非常多,比如涵管,池塘,沉淀池等场地。但采集浓度较低的话会降低清淤效率,后续泥水处理量增加,提高了运输成本和后处理成本。另外待清淤场景内存在很多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树枝树叶等易堵物,容易造采吸头的堵塞,影响了清淤效率,需要人工清理,造成人员作业强度增大。
[0003]针对提高泥浆采集浓度的问题,如专利文件CN201062365Y,公开了一种小型吸盘式水下清淤机旋切头,旋切头主轴上焊有带钉齿刀的左右螺旋刀,左右螺旋刀的旋转不仅破土同时将破碎的土向中央推移靠近吸嘴,以此提高采集浓度。但上述装置提高采集浓度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而且对清污头堵塞后都没有及时、便捷的排渣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采集浓度的清淤采吸头及其防堵排渣方法。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采集浓度的清淤采吸头,包括罩壳、搅龙轴和污泥泵吸入管,所述罩壳与污泥泵吸入管相连通,连通处为吸污口;所述吸污口位于罩壳的横向中部;所述搅龙轴与罩壳铰接;所述罩壳为半封闭式,于吸污口对向方向设置有开口;所述搅龙轴带有正转时能将物料向中心输送的对向螺旋搅拌叶,所述对向螺旋搅拌叶的螺距从两端至中部逐渐缩小。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br/>[0007]所述罩壳的半径由两端至中心逐渐缩小,所述螺旋搅拌叶的半径由两端至中部逐渐缩小。
[0008]所述对向螺旋搅拌叶由数个与搅龙轴固定连接的刀片组成,所述刀片沿螺旋搅拌叶的螺旋线间隔排列。
[0009]所述搅龙轴能反转。
[0010]所述罩壳包括侧方敞口、轴套和支撑钢管,所述侧方敞口为设置在罩壳两端的敞口;所述轴套用于铰接搅龙轴,所述支撑钢管用于将轴套固定连接在侧方敞口内。
[0011]所述罩壳的两端设置有可拆卸的挡片,所述挡片安装上时可封堵住侧方敞口。
[0012]所述罩壳固定连接有初筛过滤网,所述初筛过滤网设置在吸污口的左右两侧且与螺旋搅拌叶相贴合;所述初筛过滤网与罩壳之间形成与污泥泵吸入管相连通的蓄液腔;所述初筛过滤网上设置有筛孔。
[0013]一种清淤采吸头防堵排渣方法,用上述的清淤采吸头进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清搅淤泥时,控制搅龙轴正转,使对向螺旋搅拌叶切割搅拌淤泥,并将淤泥向
清淤采吸头的中心输送,污泥泵吸入管将其吸入输送排污;
[0015]S2:当采吸头发生堵塞时,控制搅龙轴反转,使拥堵物向搅龙轴的两端输送直至消除堵塞。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搅龙轴的螺距为变距,物料向采吸头中心输送时,由于螺距逐渐减小,对向螺旋搅拌叶对物料产生挤压作用,浓缩物料,提高了采集浓度。此外,本专利技术罩壳与螺旋搅拌叶的半径由端部至中心逐渐缩小,加大了对物料的挤压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心吸污口的采集浓度。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罩壳两端采用敞口设计,一方面可以提高清淤效率。进一步,通过在罩壳设有初筛过滤网,并在蓄液腔连通有辅助导流管道,使采吸头可对淤泥中的液体进行初筛过滤,可通过将导流管导出的低浓度淤体与污泥泵吸入管导出的高浓度淤体分开处理,以进一步减少泥水的处理量,降低后处理成本。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搅龙轴可反转,当采吸头遇到堵塞时,可通过控制搅龙轴进行反转进行排渣,使拥堵物从侧方敞口排出,提高了排渣效率与排渣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实施例1清淤采吸头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实施例1罩壳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实施例1搅龙轴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实施例1罩壳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实施例2清淤采吸头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实施例2清淤采吸头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0023]图7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实施例2清淤采吸头的结构示意侧视半剖图。
[0024]图中各标号表示:1、罩壳;11、侧方敞口;12、轴套;13、支撑钢管;14、初筛过滤网;141、筛孔;15、压缩环板;16、开口;17、蓄液腔;18、辅助导流管;2、搅龙轴;21、螺旋搅拌叶;211、刀片;3、污泥泵吸入管;31、吸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装置实施例1:
[0027]图1至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提高采集浓度的清淤采吸头的第一种实施例,一种提高采集浓度的清淤采吸头,包括罩壳1、搅龙轴2和污泥泵吸入管3,所述罩壳1污泥泵吸入管3相连通,连通处为吸污口31;所述吸污口31位于罩壳1的横向中部;所述搅龙轴2与罩壳1铰接;所述罩壳1为半封闭式,于吸污口31对向方向设有开口16;所述搅龙轴2带有正转时能将物料向中心输送的对向螺旋搅拌叶21,所述对向螺旋搅拌叶21的螺距从两端至中部逐渐缩小。
[0028]具体请参阅图1与图2,罩壳1为半封闭式,开口16的设置保证了对向螺旋搅拌叶21的刀片211尽量充分接触淤泥,提高对淤泥的切割搅拌作用。搅龙轴2的端部螺距大,中心螺距小,物料向采吸头中心输送时,由于螺距逐渐减小,螺旋搅拌叶21间的间隔空间也逐渐减小,对向螺旋搅拌叶21逐渐对物料产生挤压作用,浓缩物料,提高了中心吸污口31的采集浓度。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罩壳1的半径由两端至中心逐渐缩小,所述螺旋搅拌叶21的半径由两端至中部逐渐缩小。该结构中,罩壳1的半径由搅龙轴2端部至中心逐渐缩小,形成中间小两头大的锥形腔体,进一步加大了对中部物料的挤压作用,提高了中心吸污口31的采集浓度。此外也缩小了吸污口31的面积,有助于增加吸污口31的吸附力,提高吸污能力。对向螺旋搅拌叶21半径由搅龙轴2端部至中心逐渐缩小进一步减小了螺旋搅拌叶21与罩壳1之间的空间间隙,加强了对物料的挤压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采集浓度。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对向螺旋搅拌叶21由数个与搅龙轴2固定连接的刀片211组成,所述刀片211沿螺旋搅拌叶21的螺旋线间隔排列。具体请参阅图1与图3,刀片211摆放角度是延变距螺旋线排布的,所以搅拌后的物料通过对向螺旋向搅龙轴2中心输送,经污泥泵吸入管3排出。对向螺旋搅拌叶21在旋转时,通过刀片211对较硬的易堵物,如板结泥沙、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树枝树叶等易堵物物料有切割搅拌作用,以降低对吸污口31形成堵塞的风险。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搅龙轴2能反转。在易堵垃圾比较多的清淤地段时,对向螺旋中心就比较容易堆积,形成拥堵,严重时造成无法抽吸清淤作业。这种工况下,只要控制对向螺旋反向旋转,拥堵物即可通过对向螺栓向两端输送,以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采集浓度的清淤采吸头,包括罩壳(1)、搅龙轴(2)和污泥泵吸入管(3),所述罩壳(1)污泥泵吸入管(3)相连通,连通处为吸污口(31);所述吸污口(31)位于罩壳(1)的横向中部;所述搅龙轴(2)与罩壳(1)铰接;所述罩壳(1)为半封闭式,于吸污口(31)对向方向设置有开口(16);所述搅龙轴(2)带有正转时能将物料向中心输送的对向螺旋搅拌叶(21),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向螺旋搅拌叶(21)的螺距从两端至中部逐渐缩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采集浓度的清淤采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1)的半径由两端至中心逐渐缩小,所述螺旋搅拌叶(21)的半径由两端至中部逐渐缩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采集浓度的清淤采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向螺旋搅拌叶(21)由数个与搅龙轴(2)固定连接的刀片(211)组成,所述刀片(211)沿螺旋搅拌叶(21)的螺旋线间隔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采集浓度的清淤采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搅龙轴(2)能反转。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采集浓度的清淤采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1)包括侧方敞口(11)、轴套(12)和支撑钢管(13),所述侧方敞口(11)为设置在罩壳(1)左右两端的敞口;所述轴套(12)用于铰接搅龙轴(2),所述支撑钢管(13)用于将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冬华程阳锐李俊彭建平黎宙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