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外科用的止血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6050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管外科用的止血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该血管外科用的止血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护垫;透槽,开设于护垫的上端;换药机构,换药机构包括:固定片,固定连接于护垫的上端;拉带,固定连接于固定片的一侧端;压带,固定连接于拉带的上端;防水垫,本设施通过设置在护垫两侧的绑带,通过将固定伸带穿过绑座,从而将患者肢体与设备进行固定,通过按压进气筒,对充气管内进气,从而使得气袋变大向出血处挤压,减少流血速度,便于医护人员找准患者血管,通过设置在护垫上的网袋,可将止血药进行放置,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出血处进行止血和换药,从而减少止血速度。而减少止血速度。而减少止血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外科用的止血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血管外科用的止血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
[0003]公开号为CN 208892694的专利文献血管外科止血辅助器,包括钳体、第一转轴、钳头、第一弹簧、连杆、第二弹簧、第二转轴、压块、滑槽、第三弹簧、限位块,该血管外科止血辅助器通过按动夹持机构的设计,实现对患者出血部位的夹持止血效果,利于患者出血部位的止血恢复,与传统止血钳相比,该装置有效避免了传统止血钳使用时需医护人员持续压持固定,操作繁琐且增加医护人员工作负担的问题,从而利于临床的推广应用。
[0004]虽然上述专利可以有效的改善对患者出血处止血的效果,但现有技术中在使用设备将患者血管进行夹持,尤其当患者出血流量较大,流出的血液影响出血口的位置,从而医护人员无法第一时间找准受伤血管,进而增加患者止血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外科用的止血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使用设备将患者血管进行夹持,尤其当患者出血流量较大,流出的血液影响出血口的位置,从而医护人员无法第一时间找准受伤血管,进而增加患者止血时间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血管外科用的止血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
[0008]护垫;
[0009]透槽,开设于所述护垫的上端;
[0010]换药机构,所述换药机构包括:
[0011]固定片,固定连接于所述护垫的上端;
[0012]拉带,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片的一侧端;
[0013]压带,固定连接于所述拉带的上端;
[0014]防水垫,固定连接于所述拉带的下端;以及
[0015]网袋,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水垫的下端。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护垫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充气管,两个所述充气管的表面均设置有气袋,两个所述充气管的一侧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其中一个所述气袋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筒。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护垫的上端与拉带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魔
术贴,所述进气筒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圆周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护垫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通过绞轴活动铰接有卡架,所述拉带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卡块。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护垫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出管。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护垫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放置袋,两个所述放置袋的上端均设置有挡盖,所述放置袋的上端与挡盖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护垫的两侧端均固定连接有绑带,其中一个所述绑带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固定伸带,另一个所述绑带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绑座。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两个所述绑带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护带,另一个所述绑带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伸带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另一个所述绑带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魔术贴。
[0024]一种血管外科用的止血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S1、首先将护垫压在患者流血周围,且流血处通过透槽漏出,把固定伸带串在绑座一侧并伸出,再将固定伸带往复串过绑座,从而可将设备与患者固定,医护人员握住进气筒,对充气管内压气,使得气袋受充气管膨胀,从而对患者受伤周围进行挤压,减少血流动速度。
[0026]S2、通过将导出管连接废料处,医护人员对患者伤口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废液通过导出管导出,医护人员通过将止血药放置在网袋内,通过将网袋向患者流血处按压,将两个第三魔术贴粘连,从而达到暂时止血的效果。
[0027]S3、拉带与护垫粘黏后,可通过拨动卡架卡在卡块一侧,使得拉带更加固定,在使用设备前,可通过将止血药等放置在放置袋内,从而便于取出使用。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1、通过设置在护垫两侧的绑带,可将固定伸带穿过绑座,从而达到患者肢体与设备进行固定的效果:通过按压进气筒,对充气管内进气,从而使得气袋变大向出血处挤压,减少流血速度,便于医护人员找准患者血管:通过设置在护垫上的网袋,可放置止血药,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出血处进行止血和换药,从而达到加快止血速度的效果。
[0030]2、通过设置在进气筒表面的套管,增加手部与进气筒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少了进气筒在使用时易于脱落的现象;设置在护垫上的卡架,通过卡在卡块的一侧,从而起到了固定压带的作用。
[0031]3、通过设置在绑带一端的限位块,起到对绑座进行限位的效果;通过设置在护垫一侧的导出管,可将处理后的血液简便迅速地导出;通过设置在拉带上的压带,可便于医护人员通过网袋内的止血药对流血处止血;通过设置在固定伸带上的第二魔术贴,通过与第四魔术贴粘黏,从而达到固定绑带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3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视角立体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爆炸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护垫的爆炸图;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压带的爆炸图;
[0037]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护垫的放大图;
[0038]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网袋的放大图;
[0039]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视角立体图。
[0040]图中:101、护垫;102、第一导管;103、气袋;104、充气管;105、进气筒;106、第二导管;201、压带;202、固定片;203、拉带;204、防水垫;205、透槽;206、网袋;3、放置袋;4、套管;5、绑带;6、护带;7、支撑架;8、卡架;9、卡块;10、导出管;11、安装管;12、第一魔术贴;13、挡盖;14、第三魔术贴;15、绑座;16、限位块;17、第二魔术贴;18、第四魔术贴;19、固定伸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外科用的止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垫(101);透槽(205),开设于所述护垫(101)的上端;换药机构,所述换药机构包括:固定片(202),固定连接于所述护垫(101)的上端;拉带(203),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片(202)的一侧端;压带(201),固定连接于所述拉带(203)的上端;防水垫(204),固定连接于所述拉带(203)的下端;以及网袋(206),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水垫(204)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外科用的止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垫(1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充气管(104),两个所述充气管(104)的表面均设置有气袋(103),两个所述充气管(104)的一侧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102),其中一个所述气袋(103)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106),所述第二导管(106)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进气筒(1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血管外科用的止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垫(101)的上端与拉带(203)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魔术贴(14),所述进气筒(105)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管(4),所述套管(4)的圆周表面设置有防滑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血管外科用的止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垫(1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的上端通过绞轴活动铰接有卡架(8),所述拉带(20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卡块(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血管外科用的止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垫(101)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管(11),所述安装管(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出管(1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血管外科用的止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垫(1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放置袋(3),两个所述放置袋(3)的上端均设置有挡盖(13),所述放置袋(3)的上端与挡盖(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寇博周劲松袁炜贠艳宁吴群管超石玉晗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