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管形成实验的组合孔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9060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小管形成实验的组合孔板,属于生物实验器械技术领域。该组合板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上层板包括板体,板体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容纳基质胶的台阶孔,所述台阶孔由同心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形成,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下层板包括底板和两侧的支架,底板与两侧的支架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上层板的凹陷区域。在进行小管形成实验时,将上层板与下层板紧密贴合,在台阶孔中依次加入基质胶和细胞悬液,静置4小时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采用上层板和下层板结合的方式实验,分离上层板和下层板后清洗,使用方便,能够反复利用,节约实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生物实验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管形成实验的组合孔板


技术介绍

1、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从已有的毛细血管或毛细血管后静脉发展而形成新的血管,对于器官生长、胚胎发育和伤口愈合在内的多种过程十分重要。基质胶是从小鼠肿瘤组织提取的基底膜成分,价格昂贵,在-20℃呈固态,4℃时为液态,在室温(37℃)条件下,基质胶聚合形成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三维基质(固态),模拟体内细胞基底膜的结构、组成、物理特性和功能,有利于体外细胞的培养和分化,可用于对细胞形态、生化功能、迁移、侵染和基因表达等的研究。

2、小管形成实验(tube formation assay)是用于模拟体外血管生成的经典分子生物学实验,通过将内皮细胞接种于铺好基质胶的96孔板中,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从而反映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小管形成实验的步骤通常为:在实验第一天将基质胶在4℃冰箱过夜冻融,之后在低温条件下以50~100μl/孔将基质胶加入96孔板中,然后置于37℃细胞培养箱中培养至凝固,消化细胞并计数,待胶凝固后,取出96孔板,每孔加入50~100μl细胞悬液,做好标记后放入细胞培养箱培养,待生成小管后选取合适的时间点拍照。

3、由于现有的96孔板(参见图1)均为一体成型,因此在进行小管形成实验时清洗困难,无法反复利用,从而增加了实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小管形成实验的组合孔板,解决现有的小管形成实验用孔板清洗困难,无法反复利用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小管形成实验的组合孔板,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上层板包括板体,板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加样孔;下层板包括底板和底板两侧的支架,底板与两侧的支架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上层板的凹陷区域。

4、优选地,所述加样孔为台阶孔,台阶孔由同心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形成。

5、优选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

6、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通孔的直径为7mm,高度为8mm,第二通孔的直径为5mm,高度为1mm。

7、优选地,加样孔底部与底板的上表面贴合,共同形成收容基质胶的空间。

8、优选地,板体的长度为35~55mm,宽度为22~25mm,高度为9mm。

9、优选地,8个加样孔均匀分布在板体上。

10、优选地,底板长度与板体的长度一致,宽度为24~31mm,高度为1~3mm。

11、优选地,支架的长度和高度与板体的长度和高度一致,宽度为1~3mm。

12、优选地,组合孔板采用玻璃制成。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小管形成实验的组合孔板,采用上层板和下层板结合的方式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分离上层板和下层板进行清洗,通过棉签和酒精就可清除掉残留基质胶和细胞悬液,使用方便,能够反复利用,节约实验成本。

15、进一步地,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形成台阶孔,能够减少基质胶的用量,进一步节约实验成本。台阶孔贴合底板的设计,使得实验时通过在接触面滴入少量液体,就可借助液体表面张力将上层板与下层板贴合在一起,避免显微镜观察时由于液体表面张力引起的凹凸液面不平带来的影响,方便实验人员记录结果,提高实验效率。相较于现有的小管形成实验用孔板,该组合孔板消耗的基质胶更少,可以大大节约实验中基质胶的用量,更不易产生凹液面,实验结果和效率更高,可拍照视野更多。

16、进一步地,组合孔板采用超透玻璃材质制成,不会影响拍照结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小管形成实验的组合孔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板(1)和下层板(2),上层板(1)包括板体(5),板体(5)上开设有若干个加样孔;下层板(2)包括底板(6)和底板(6)两侧的支架(4),底板(6)与两侧的支架(4)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上层板(1)的凹陷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管形成实验的组合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样孔为台阶孔(3),台阶孔(3)由同心的第一通孔(7)和第二通孔(8)连通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小管形成实验的组合孔板,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7)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8)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小管形成实验的组合孔板,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7)的直径为7mm,高度为8mm,第二通孔(8)的直径为5mm,高度为1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小管形成实验的组合孔板,其特征在于,加样孔底部与底板(6)的上表面贴合,共同形成收容基质胶的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小管形成实验的组合孔板,其特征在于,板体(5)的长度为35~55mm,宽度为22~25mm,高度为9mm。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小管形成实验的组合孔板,其特征在于,8个加样孔均匀分布在板体(5)上。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小管形成实验的组合孔板,其特征在于,底板(6)长度与板体(5)的长度一致,宽度为24~31mm,高度为1~3mm。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小管形成实验的组合孔板,其特征在于,支架(4)的长度和高度与板体(5)的长度和高度一致,宽度为1~3mm。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小管形成实验的组合孔板,其特征在于,组合孔板采用玻璃制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小管形成实验的组合孔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板(1)和下层板(2),上层板(1)包括板体(5),板体(5)上开设有若干个加样孔;下层板(2)包括底板(6)和底板(6)两侧的支架(4),底板(6)与两侧的支架(4)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上层板(1)的凹陷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管形成实验的组合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样孔为台阶孔(3),台阶孔(3)由同心的第一通孔(7)和第二通孔(8)连通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小管形成实验的组合孔板,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7)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8)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小管形成实验的组合孔板,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7)的直径为7mm,高度为8mm,第二通孔(8)的直径为5mm,高度为1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小管形成实验的组合孔板,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崴屹陈晋星申泽坤陈冰宜刘爽禄韶英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