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二次发酵提升辣椒酱酯香味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5995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0
一种利用二次发酵提升辣椒酱酯香味的方法,涉及辣椒酱生产技术领域,包括挑选并进行预处理、绞酱、一次厌氧发酵、二次绞酱、二次发酵、拌料调味和灌装的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用性强,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实现了对加工过程数据化地控制,达到标准化生产,提升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传统辣椒酱工艺相比,本方法选用品种统一的羊角椒,保证成品口感和风味的统一;并且生产的辣椒酱较未二次发酵辣椒酱明显提升了酯类物质含量,使得辣椒酱香味浓郁,风味独特;通过稳定的发酵环境,使得产品品质稳定,还可以节约生产周期。以节约生产周期。以节约生产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二次发酵提升辣椒酱酯香味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辣椒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二次发酵提升辣椒酱酯香味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辣椒酱选用新鲜辣椒加工制成,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市场,我国辣椒酱的生产加工,大部分基本上还是手工生产,产品品质和味道难以统一,并且在进行加工时由于辣椒品种、产地和出产时间的差异,造成生产的辣椒酱品质不同,造成风味和口感的存在差异,并且在长周期的生产的过程中,随着季节气温的变化,工厂生产的辣椒酱品质也会受到影响,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发酵的辣椒酱的酱香浓郁、色泽稳定,温度升高时,产品会产生酸化,影响产品的质量,并使得辣椒酱内的酯类物质丧失,造成辣椒酱产品酯香味减少,降低辣椒酱产品自身的风味,影响产品的销售。
[0003]目前,辣椒酱在工业化生产中,通过一些工业化设备能够控制发酵温度,但是生产出来的辣椒酱酯香味并不高,这是由于现阶段的生产均是采用一次发酵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二次发酵提升辣椒酱酯香味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进行辣椒酱的二次发酵,以达到增加辣椒酱酯类物质含量,增加辣椒酱风味的目的。
[0005]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二次发酵提升辣椒酱酯香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挑选并进行预处理:挑选新鲜羊角椒,去除腐烂变质的辣椒,清洗辣椒表面污物,去蒂后再次进行清洗,将清洗过后的辣椒置于阴凉处晾干备用;S2:绞酱:利用绞肉机(孔径1.0cm)将预处理后的辣椒酱绞碎,在绞碎后的辣椒酱中加入为辣椒酱重量10

15%的食盐和0.03

0.1%的柠檬酸并进行充分搅拌;S3:一次厌氧发酵:把搅拌后的辣椒酱装入发酵装置内,在常温密封储存发酵3个月,制成辣椒酱,发酵过程中,及时排出发酵时产生的气体;S4:二次绞酱:将一次厌氧发酵成熟的辣椒酱取出,利用绞肉机(孔径0.6

0.8cm)二次绞酱,二次绞酱的过程中在辣椒酱中引入空气中的氧气和微生物,充分搅拌后倒入发酵装置中;S5:二次发酵:密封发酵装置,进行二次发酵,在二次发酵的过程中顶起进行搅打;S6:拌料调味:在二次发酵后的辣椒酱内添加2

15%的蒜蓉,0.5

2%的米酒,提升辣椒酱风味;S7:灌装:将发酵成熟的产品直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灌装。
[0006]所述二次发酵通过发酵装置进行搅打,在6

8℃温度下冷藏发酵,搅拌发酵时间28天。
[0007]所述二次发酵通过发酵装置进行搅打,在24

28℃温度下发酵,搅拌发酵时间14天。
[0008]所述发酵装置包括发酵桶、盖子、固定装置和搅打装置,发酵桶上方设有盖子,发酵桶内设有固定装置,盖子上设有搅打装置,发酵桶由第一筒身、底板、第二筒身和连接环构成,第一筒身的下部面设有底板,底板上设有排污孔,第二筒身设置在第一筒身内,第二筒身的下部面设有连接环,连接环的下部面与底板的上部面相连接。
[0009]所述第一筒身侧面设有滚轮、气阀和把手,滚轮套在第一筒身上,滚轮设置在第一筒身的下端,第一筒身上端的侧面设有把手和气阀,滚轮在第一筒身上转动,配合把手使用,方便移动发酵桶,气阀上设有气压表,气压表监测发酵桶内气压。
[0010]所述第二筒身的一侧设有降温管,降温管设置在第二筒身与第一筒身之间,降温管的下部面与底板的上部面相连接,第二筒身上端侧面设有排气孔,连接环的上部面为中心凹陷的坡面结构,连接环与排污孔重合,方便清洁发酵桶时污物排放。
[0011]所述固定装置由密封板、固定轴和限位管构成,密封板的下部面设有固定轴,固定轴设置在排污孔内,固定轴与排污孔螺纹连接,密封板的上部面设有限位管,限位管的侧面轴向设有滑槽,滑槽的上部面穿过限位管的上部面。
[0012]所述搅打装置由支撑杆、卡块、密封环、连接杆和搅打环,支撑杆的下端设置在限位管内,支撑杆的上端设有卡块,卡块的下方设有密封环,密封环套在支撑杆的侧面,密封环下方设有至少一个搅打环,各搅打环均套在支撑杆上,搅打环与支撑杆之间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支撑杆的侧面相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搅打环的内壁相连接。
[0013]所述连接杆与搅打环均设置在第二筒身内,连接杆在限位管的滑槽内上下滑动,搅打环沿着第二筒身上下移动。
[0014]所述盖子上设有连接孔,支撑杆的上端穿过连接孔,连接孔设置在限位管的正上方,卡块设置在盖子上方,连接孔的内壁上环形设置有密封槽,密封环设置在密封槽内,盖子上设有穿孔,穿孔设置在第一筒身与第二筒身之间,降温管的进水端设置在穿孔内。
[0015]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利用二次发酵提升辣椒酱酯香味的方法,实现了对加工过程数据化地控制,达到标准化生产,提升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传统辣椒酱工艺相比,本方法选用品种统一的羊角椒,保证成品口感和风味的统一;并且生产的辣椒酱较未二次发酵辣椒酱明显提升了酯类物质含量,使得辣椒酱香味浓郁,风味独特;通过稳定的发酵环境,使得产品品质稳定,还可以节约生产周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发酵桶截面;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装置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搅打装置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盖子截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对比例产品的电子鼻检测对比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对比例产品的酯类物质含量对比图;
图中:1、发酵桶;2、盖子;3、滚轮;4、把手;5、气阀;6、气压表;7、第一筒身;8、底板;9、第二筒身;10、连接环;11、排污孔;12、降温管;13、排气孔;14、密封板;15、固定轴;16、限位管;17、滑槽;18、支撑杆;19、卡块;20、密封环;21、连接杆;22、搅打环;23、连接孔;24、密封槽;25、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专利技术,公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专利技术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0018]结合附图1~7,一种利用二次发酵提升辣椒酱酯香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挑选并进行预处理:挑选新鲜羊角椒,去除腐烂变质的辣椒,清洗辣椒表面污物,去蒂后再次进行清洗,将清洗过后的辣椒置于阴凉处晾干备用;S2:绞酱:利用绞肉机(孔径1.0cm)将预处理后的辣椒绞碎,在绞碎后的辣椒中加入为辣椒重量10

15%的食盐和0.03

0.1%的柠檬酸并进行充分搅拌;S3:一次厌氧发酵:把搅拌后的辣椒装入发酵装置内,在常温密封储存发酵3个月,制成辣椒酱,发酵过程中,及时排出发酵时产生的气体;S4:二次绞酱:将一次厌氧发酵成熟的辣椒酱取出,利用绞肉机(孔径0.6

0.8cm)二次绞酱,二次绞酱的过程中在辣椒酱中引入空气中的氧气和微生物,充分搅拌后倒入发酵装置中;S5:二次发酵:密封发酵装置,进行二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二次发酵提升辣椒酱酯香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挑选并进行预处理:挑选新鲜羊角椒,去除腐烂变质的辣椒,清洗辣椒表面污物,去蒂后再次进行清洗,将清洗过后的辣椒置于阴凉处晾干备用;S2:绞酱:利用绞肉机(孔径1.0cm)将预处理后的辣椒绞碎,在绞碎后的辣椒中加入为辣椒重量10

15%的食盐和0.03

0.1%的柠檬酸并进行充分搅拌;S3:一次厌氧发酵:把搅拌后的辣椒装入有2层食品级塑料内袋的塑料桶中,扎紧内袋袋口,每个塑料桶装240kg,拧紧桶盖,在常温密封储存发酵3个月制成辣椒酱,发酵过程中,及时排出发酵时产生的气体;S4:二次绞酱:将一次厌氧发酵成熟的辣椒酱取出,利用绞肉机(孔径0.6

0.8cm)二次绞酱,二次绞酱的过程中在辣椒酱中引入空气中的氧气和微生物,充分搅拌后倒入发酵装置中;S5:二次发酵:密封发酵装置,进行二次发酵;S6:拌料调味:在二次发酵后的辣椒酱内添加2

15%的蒜蓉,0.5

2%的米酒,提升辣椒酱风味;S7:灌装:将发酵成熟的产品直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灌装。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利用二次发酵提升辣椒酱酯香味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二次发酵通过发酵装置进行搅打,在6

8℃温度下冷藏发酵,搅拌发酵时间28天。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利用二次发酵提升辣椒酱酯香味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二次发酵通过发酵装置进行搅打,在24

28℃温度下发酵,搅拌发酵时间14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发酵装置包括发酵桶(1)、盖子(2)、固定装置和搅打装置,发酵桶(1)上方设有盖子(2),发酵桶(1)内设有固定装置,盖子(2)上设有搅打装置,发酵桶(1)由第一筒身(7)、底板(8)、第二筒身(9)和连接环(10)构成,第一筒身(7)的下部面设有底板(8),底板(8)上设有排污孔(11),第二筒身(9)设置在第一筒身(7)内,第二筒身(9)的下部面设有连接环(10),连接环(10)的下部面与底板(8)的上部面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筒身(7)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业优蒋立文刘洋胡嘉亮邱勇徐那郭小芬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坛坛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