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580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电加热器,可以在电气、机械方面从外部保护发热单元,并且提高各构成部件之间的接触性,提高发热量和热传导性,而且提高装配性和生产性。电加热器具有:多个散热部件,其具有散热片和散热片支撑板,散热片支撑板形成为覆盖包围所述散热片,并通过硬钎焊与所述散热片成为一体;通过供给电源而发热的发热单元;内部贯穿有所述发热单元,设置在所述散热部件之间的多个平管;第1、第2支撑架,分别相对峙地设置在所述散热部件中两个最外侧的散热部件一侧,支撑并固定所述散热部件和平管;第1和第2盖件,支撑所述第1和第2支撑架的各两端部及所述平管的两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加热器,具体讲涉及可以在电气、机械方面从外部保护发热单元,并且提高各构成部件之间的接触性,提高发热量和热传导性,而且提高装配性和生产性的电加热器。
技术介绍
通常,适合汽车的空调装置包括用于冷却车辆室内的冷气系统,和用于加热汽车室内的暖气系统。所述冷气系统构成为具有压缩机,被传递了发动机的动力后起动,压缩并喷出制冷剂;冷凝器,借助冷却风扇的强制鼓风冷凝从该压缩机喷出的已压缩的制冷剂;膨胀阀,使通过该冷凝器的制冷剂膨胀;蒸发器,使通过该膨胀阀的制冷剂蒸发,通过了该蒸发器的制冷剂返回所述压缩机。另一方面,所述暖气系统构成为,将冷却发动机后通过加热芯(heater core)返回发动机的冷却水中,通过所述加热芯的冷却水与由鼓风单元的鼓风风扇送出的空气相互热交换,向车辆室内喷出变热的所述鼓风空气。特别是,所述暖气系统需要将在被起动的发动机周围流过的冷却水充分加热。但是,所述发动机和冷却水在冬季被冷却到零下温度的状态。结果,所述暖气系统在冬季时使发动机的热量上升到一定温度以上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不能实现发动机起动后的初期供暖效果。为此,近年来,为了汽车的初期供暖,正在开发使用正温度系数(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元件的电加热器,该元件具有伴随温度的上升电阻值提高的正温度特性。使用了所述PTC元件的电加热器,被配置在设于空调装置壳体内的普通的加热芯周围,直接将空气加热,所以能够提高从发动机的预热到正常驱动的汽车室内温度。图1是使用现有技术的汽车用电加热器的一例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电加热器包括具有一定长度的波纹型散热片503;上下框架501、502;多个发热体504;内侧连结板(web)505;波形弹簧506。所述散热片503在相对峙的上下框架501、502之间隔开规定间隔排列多个。所述发热体504安装于所述散热片503之间,具有上下分离的金属带片504a、和把PTC元件504b固定在该金属带片504a之间的作为绝缘体的固定部件504c。所述内侧连结板505在所述上下框架501、502侧并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散热片503的外侧。所述波形弹簧506安装在所述上框架501或下框架502和内侧连结板505之间。这样层叠的散热片503、上下框架501、502、发热体504、内侧连结板505和波形弹簧506等构成要素,通过侧面框架507被固定成一个组装体。另一方面,在所述金属带片504a的一端部连接着用于与布线连接的端子508,端子508在所述侧面框架507的外侧仅突出规定的长度。此处,未说明的标号‘509’表示牢靠固定在内部的散热片503上的支撑带。如上所述,以往的电加热器可以说能够提高从发动机的预热到发动机的温度上升的供暖性能,但具有以下问题。首先,第一,形成发热体504的金属带片504a与相邻的散热片503未实施电气绝缘,所以在从外部进入大量传导性液体和金属时,会发生电气短路,从而引发电气故障和火灾。第二,所述发热体504单纯地以安装在散热片之间的状态露出于外部,所以由于车体的剧烈振动等产生破损和脱落。第三,所述上下框架501、502在将波形弹簧506按压在散热片503上的状态下,仅仅通过侧面框架507被固定。因此,形成发热体504的金属带片504a和散热片503不能良好地紧密接触,导致热传导性的降低。如上所述,金属带片504a和散热片503不能良好地紧密接触的原因是,侧面框架507承受过大压力,相对地施加给电加热器中央部的外力减小。第四,安装在所述金属带片504a之间的固定部件504c成为绝缘体,因此不仅不能通电,也妨碍热传递。第五,为了调节电源容量,在只对安装于各散热片503之间的多个发热体504中的部分发热体504进行通电时,未通电的发热体504的PTC元件504b作为隔热体工作,不能整体地进行热传递,而只在局部进行热传递。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PTC元件504b由热传导性差的陶瓷原料构成。第六,用于按压散热片503外侧的波形弹簧506形成为被安装于所述上下框架501、502和散热片503外侧之间的结构。但是,为了防止因为所述波形弹簧506的形状而向散热片503的任意部位传递过大的力,使得散热片503发生压曲,不得不另外设置内侧连结板505,结果,部件数量增加,装配作业的效率和生产性降低。第七,为了向发热体504供电,需要在所述端子508立起设置与汽车的电源装置连接的布线的一端部,该设置作业变烦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器,可以在电气、机械方面从外部保护发热单元,并且提高各构成部件之间的接触性,提高发热量和热传导性,而且提高装配性和生产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加热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散热部件,其具有散热片和散热片支撑板,散热片支撑板形成为覆盖包围所述散热片,并通过硬钎焊与所述散热片成为一体;通过供给电源而发热的发热单元20、120,该发热单元具有形成有多个贯通孔的导向板,与所述导向板接触的电极板,分别插入所述导向板的贯通孔并接触所述电极板、并且通过供给电源而发热的多个PTC元件,和与所述电极板的一侧面接触的绝缘膜;多个平管21、121,贯穿有所述发热单元20、120,并设置在所述散热部件10、110之间,其外侧面被压接,以固定所述发热单元20、120;第1、第2支撑架,分别相对峙地设置在所述散热部件中两个最外侧的散热部件一侧,支撑并固定所述散热部件和平管;第1和第2盖件,支撑所述第1和第2支撑架的各两端部及所述平管的两端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加热器,把发热单元设在平管的内部,并从外部进行电气、机械保护,由此可以防止因外力造成的破损和脱落,而且在投入大量传导性液体和金属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产生因电气短路造成的故障和火灾。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把附带有发热单元的平管压接在一对相对峙的支撑架之间,由此即使不像以往那样另外设置波形弹簧和内侧连结板,散热片也不会压曲,并可以紧密接触发热体的构成部件,结果,能够提高热传递效率,整体上减少部件数量,提高装配性和生产性。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与贯穿到平管内的发热单元的正极电极板连接的共用端子板的一侧部只连接一个负极布线,由此可以减少起动电加热器需要的负极端子板的数量,所以能够降低部件数量和装配工时。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附带有发热单元的平管和散热片通过接合实现热量传递,所以即使为了调节容量仅加热部分发热单元,从该发热体产生的热量也会向整个加热器扩散,结果,可以使热传递效率极大化。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硬钎焊使作为散热部件的散热片和散热片支撑板成为一体,由此可以实现大量生产,并且使因散热片和发热部件之间的浮起现象等造成的热传递损耗最小化。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分别大量制造散热部件和附带有发热单元的平管后,能够轻松地将它们组装,所以能够简化通过部件模块化的制造工序和提高效率。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防止流体等异物流入平管内,防止盖体内的布线间的电气短路。并且,本专利技术通过防止由于车辆振动等外部原因造成的布线短路,并且把连接布线的结构改良成更加牢靠的布线连接部结构,可以制作具有可靠性的产品。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电加热器的结构的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的电加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散热部件(10、110),其具有散热片(11、111)和散热片支撑板(12、112),所述散热片支撑板(12、112)形成为覆盖包围所述散热片(11、111),并通过硬钎焊与所述散热片(11、111)成为一体;    通过供给电源而发热的发热单元(20、120),其具有:形成有多个贯通孔(22a、122a)的导向板(22、122);与所述导向板(22、122)接触的电极板(23、123);多个PTC元件(24、124),其分别插入所述导向板(22、122)的贯通孔(22a、122a)并与所述电极板(23、123)接触,且通过供给电源而发热;和与所述电极板(23、123)的一侧面接触的绝缘膜(25、125);    多个平管(21、121),其内部贯穿有所述发热单元(20、120),且设置在所述散热部件(10、110)之间,其外侧面被压接,以固定所述发热单元(20、120);    第1和第2支撑架(30、40、130、140),分别相对峙地设置在所述散热部件(10、110)中两个最外侧的散热部件一侧,支撑并固定所述散热部件(10、110)和平管(21、121);    第1和第2盖件(60、70、160、170),支撑所述第1和第2支撑架(30、40、130、140)的各两端部及所述平管(21、121)的两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寅铁张吉相闵都植金元会
申请(专利权)人:汉拏空调株式会社磁化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