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型车身支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541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用型车身支撑系统,包括车身支撑装置,该车身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框架、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通过链条连接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互相啮合的齿轮和齿条,沿竖直方向延伸、配合滑动的滑槽和滑轨;第一链轮连接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第二链轮高于第一链轮,与齿轮共轴设置,齿条沿竖直方向延伸;滑槽或滑轨中的一个固定于第一框架,另一个固定于齿条;旋转机构固定连接于齿条,包括第二电机、转轴和托臂;转轴连接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沿竖直方向延伸,托臂的一端固定于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车身支撑系统的支撑点位置可调,适用于各种车型。两侧的升降机构通过同一电机同步精准控制,提高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用型车身支撑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支撑装置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通用型车身支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对车身底板涂胶时,需要将车身挂在吊具上进行底板PVC胶喷涂,喷胶完成后需要从吊具转挂至车身滑橇。一般转挂结构为六点支撑,其中两点会支撑到已喷涂的底板PVC胶,造成支撑点与PVC胶粘连,导致PVC胶不能均匀覆盖需要涂覆的位置,影响车身防腐质量。虽然通过后续手工补刷PVC胶或由机器人局部补喷PVC胶可解决该质量问题。但是,手工补刷PVC胶或由机器人局部补喷PVC胶存在人员工时增加、机器人节拍增加、材料消耗增加等问题。将六点支撑改为四点支撑,取消与PVC接触的支撑点,可解决单一车型粘连问题,消除人员工时、机器人节拍、材料消耗的问题。但因为各车型轴距不同,无法通用各车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用型车身支撑系统,通过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调节支撑点的高度和水平位置,将固定支撑点更改为可调节的撑点,可以应用在不同轴距及支撑要求的车型。
[0004]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通用型车身支撑系统,包括车身支撑装置,所述车身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框架、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其中,
[0006]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传动结构和滑移结构,使支撑点的高度可以调节;
[0007]所述传动结构包括通过链条连接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互相啮合的齿轮和齿条;所述第一链轮连接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链轮高于第一链轮,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二链轮共轴设置,所述齿条沿竖直方向延伸;
[0008]所述滑移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配合滑动的滑槽和滑轨,所述滑槽或滑轨中的一个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滑槽或滑轨中的另一个固定于所述齿条;
[0009]所述旋转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齿条,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转轴和托臂;所述转轴连接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托臂的一端固定于转轴,使支撑点的水平位置可以调节。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车身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所述齿条和所述第三框架均固定于第二框架,所述旋转机构固定于第三框架;所述第二框架、所述第三框架和所述旋转机构均能够随着齿条上下运动,使旋转机构可以稳固地固定于升降机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车身支撑装置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通过PLC控制器对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运行进行控制。
[0012]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
于第二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三连杆的一端,所述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使支撑点的位置相对于电机输出端的位置可以调整,便于空间布局。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链轮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套设于第二联轴器。
[0014]进一步的,所述托臂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为中空杆,所述第二杆插接于第一杆中;所述第一杆设置有水平贯通的第一孔,所述第二杆设置有水平贯通的第二孔,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通过穿过第一孔和第二孔的螺栓

螺母组件紧固,减轻托臂的重量,减小第一电机的载荷。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孔和/或所述第二孔为长圆孔,使支撑点伸入车底的长度可以调整。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使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在竖直方向传送,便于空间布局。
[0017]进一步的,所述托臂的端部设置有托块,所述托块为尼龙材质,防止产生湿膜粘连。
[0018]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中部为矩形杆,所述托臂连接于矩形杆;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第三连杆连接,使转轴转动顺滑。
[0019]进一步的,所述托臂还包括稳定杆,所述稳定杆的一端固定于托臂,另一端固定于转轴的矩形杆,提高托臂的支撑强度,使托臂支撑稳固。
[0020]进一步的,所述车身支撑系统至少包括两个所述车身支撑装置,两个所述车身支撑装置对称设置于滑撬输送线的两侧;两个所述车身支撑装置共用一个所述第一电机,其中一个车身支撑装置的第一链轮通过长轴连接于另一个车身支撑装置的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使滑撬输送线两侧的升降机构同步精准控制,避免车身侧翻。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1)该车身支撑系统结构紧凑,操作简便,支撑点位置可调,适用于各种车型。
[0023](2)滑撬输送线的两侧的升降机构通过同一电机同步精准控制,可以避免车身侧翻,提高安全性,而且节省成本,减小占地空间。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通用型车身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通用型车身支撑装置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

第一框架;2

第一电机;3

链条;4

第一链轮;5

第二链轮;6

齿轮;7

齿条;8

滑槽;9

滑轨;10

第二电机;11

转轴;12

托臂;121

第一杆;122

第二杆;123

托块;124

稳定杆;13

第二框架;14

第三框架;15

第一连杆;16

第二连杆;17

第三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用型车身支撑系统,包括车身支撑装置,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车身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框架1、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第一框架1将升降机构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升降机构使支撑点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可以调节,所述旋转机构使支撑点的水平位置可以调节。
[0030]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2、传动结构和滑移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通过链条3连接的第一链轮4和第二链轮5、互相啮合的齿轮6和齿条7;所述第一链轮4连接于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具体的可以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于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链轮5高于第一链轮4,优选的,所述第一链轮4和所述第二链轮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型车身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支撑装置,所述车身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框架、升降机构和旋转机构;其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传动结构和滑移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通过链条连接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互相啮合的齿轮和齿条;所述第一链轮连接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链轮高于第一链轮,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二链轮共轴设置,所述齿条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滑移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配合滑动的滑槽和滑轨,所述滑槽或滑轨中的一个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滑槽或滑轨中的另一个固定于所述齿条;所述旋转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齿条,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转轴和托臂;所述转轴连接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托臂的一端固定于转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型车身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所述齿条和所述第三框架均固定于第二框架,所述旋转机构固定于第三框架;所述第二框架、所述第三框架和所述旋转机构均能够随着齿条上下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型车身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撑装置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型车身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三连杆的一端,所述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用型车身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轮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沫林徐照岩刘立东孙桂林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