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及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538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包括:下滑轨;上滑轨,可滑动的设于下滑轨上;第一限位件,设于上滑轨上;行程调节件,可转动的设于下滑轨上,具有可和第一限位件相抵靠而阻止上滑轨滑动的限位状态以及可和第一限位件错位而使上滑轨继续滑动的避让状态,行程调节件转动而能够在限位状态和避让状态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能按需调节滑轨的极限行程,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且具有结构简单,零部件少,节省成本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包括上述的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括上述的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括上述的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及汽车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滑轨机构
,尤其涉及一种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及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0002]在SUV和MPV车型中一般都设置有三排座椅,为提高乘坐舒适性或获得更大的易进出空间,第二排座椅具有行程可调功能已经成为标配。然而,现有的行程可调座椅其极限行程固定,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影响使用,例如,对于第三排座椅不经常使用的消费者,其希望二排座椅滑轨向后调节的行程要尽可能大,保证二排乘客的空间,但对于第三排座椅经常使用的消费者而言,其又希望二排座椅滑轨向后调节的行程不要过大,避免影响到第三排乘客的空间需求,故针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设计了该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其能够按应用场景的需要调节滑轨的极限行程,且具有结构简单,零部件少,节省成本的优点;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
[0004]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包括:
[0006]下滑轨;
[0007]上滑轨,可滑动的设于所述下滑轨上;
[0008]第一限位件,设于所述上滑轨上;
[0009]行程调节件,可转动的设于所述下滑轨上,具有可和所述第一限位件相抵靠而阻止所述上滑轨滑动的限位状态以及可和所述第一限位件错位而使所述上滑轨继续滑动的避让状态,所述行程调节件转动而能够在所述限位状态和所述避让状态之间切换。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下滑轨上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行程调节件之间设有弹性件;
[0011]所述行程调节件受所述弹性件的拉力作用而抵靠在所述第二限位件上,以维持所述限位状态或所述避让状态;
[0012]所述弹性件在所述行程调节件从所述限位状态切换为所述避让状态时蓄力,在所述行程调节件从所述避让状态切换为所述限位状态时卸力而能够驱动所述行程调节件转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件上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行程调节件上设有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一抵持部在所述行程调节件处于所述限位状态时和所述第一限位部相抵靠,所述第二抵持部在所述行程调节件处于所述避让状态时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靠。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和所述下滑轨的外侧壁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所
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并朝远离所述下滑轨的外侧壁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壁上,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底壁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垂直,所述第二抵持部倾斜设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朝远离所述下滑轨的外侧壁方向延伸的第三连接部,所述行程调节件上还设有朝远离所述下滑轨的外侧壁方向延伸的第四连接部,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以及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下方。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上均设有第一穿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均设有挂钩,各所述挂钩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穿孔并扣设于所述第三连接部或第四连接部上。
[0018]进一步地,所述行程调节件通过铆钉和所述第二限位件铆接在一起,且所述行程调节件和所述铆钉间隙配合而使所述行程调节件可相对所述第二限位件转动。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和所述上滑轨的顶壁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并朝所述行程调节件延伸的第二连接段。
[002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包括上述的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
[0021]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本技术的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由于行程调节件可转动设于下滑轨上,在需调节滑轨的极限行程时,通过驱动行程调节件转动即可使其从限位状态切换为避让状态,使得上滑轨可相对下滑轨继续滑动,采用这种结构,能按应用场景需要调节滑轨的极限行程,且具有结构简单,零部件少,节省成本的优点。
[0023]本技术的汽车座椅,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能按需调节滑轨的极限行程,且具有结构简单,零部件少,节省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6]图3本技术的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3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28]图中:10、下滑轨;20、上滑轨;30、第一限位件;31、第一连接段;32、第二连接段;40、第二限位件;41、第一连接部;42、第二连接部;43、第三连接部;431、第一穿孔;50、行程调节件;51、第一抵持部;52、第二抵持部;53、第四连接部;60、弹性件;61、挂钩;70、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30]参见图1

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包括:下滑轨10;上滑轨20,可滑动的设于下滑轨10上;第一限位件30,设于上滑轨20上;行程调节件50,可转动的设于下滑轨10上,具有可和第一限位件30相抵靠而阻止上滑轨20滑
动的限位状态以及可和第一限位件30错位而使上滑轨20继续滑动的避让状态,行程调节件50转动而能够在限位状态和避让状态之间切换。
[0031]本技术的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由于行程调节件50可转动设于下滑轨10上,在需调节滑轨的极限行程时,通过驱动行程调节件50转动即可使其从限位状态切换为避让状态,使得上滑轨20可相对下滑轨10继续滑动,采用这种结构,能按应用场景需要调节滑轨的极限行程,且具有结构简单,零部件少,节省成本的优点。
[0032]参见图1

图4,下滑轨10上设有第二限位件40,第二限位件40和行程调节件50之间设有弹性件60;行程调节件50受弹性件60的拉力作用而抵靠在第二限位件40上,以维持限位状态或避让状态;弹性件60在行程调节件50从限位状态切换为避让状态时蓄力,在行程调节件50从避让状态切换为限位状态时卸力而能够驱动行程调节件50转动。此结构利用第二限位件40和弹性件60共同对行程调节件50进行限位,使行程调节件50可靠维持在限位状态或避让状态,而且在弹性件60的驱动下,可以使行程调节件50在脱离第二限位件40时快速、自动复位至避让状态,起到省力的作用,结构简单实用,可靠性高,方便装配,同时使行程调节件50状态切换便捷,行程调节操作简易。
[0033]参见图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滑轨(10);上滑轨(20),可滑动的设于所述下滑轨(10)上;第一限位件(30),设于所述上滑轨(20)上;行程调节件(50),可转动的设于所述下滑轨(10)上,具有可和所述第一限位件(30)相抵靠而阻止所述上滑轨(20)滑动的限位状态以及可和所述第一限位件(30)错位而使所述上滑轨(20)继续滑动的避让状态,所述行程调节件(50)转动而能够在所述限位状态和所述避让状态之间切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轨(10)上设有第二限位件(40),所述第二限位件(40)和所述行程调节件(50)之间设有弹性件(60);所述行程调节件(50)受所述弹性件(60)的拉力作用而抵靠在所述第二限位件(40)上,以维持所述限位状态或所述避让状态;所述弹性件(60)在所述行程调节件(50)从所述限位状态切换为所述避让状态时蓄力,在所述行程调节件(50)从所述避让状态切换为所述限位状态时卸力而能够驱动所述行程调节件(50)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40)上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行程调节件(50)上设有第一抵持部(51)和第二抵持部(52),所述第一抵持部(51)在所述行程调节件(50)处于所述限位状态时和所述第一限位部相抵靠,所述第二抵持部(52)在所述行程调节件(50)处于所述避让状态时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靠。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限行程可调的滑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40)包括和所述下滑轨(10)的外侧壁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41)连接并朝远离所述下滑轨(10)的外侧壁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4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庚祝志强张新林王长慧韩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